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鞋帮和鞋底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33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鞋帮和鞋底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传动组件设置了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将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伺服电机的旋转端连接,将第一输出端与架体上的第一输送带连接,将第二输出端与架体上的第二输送带连接,伺服电机启动时,通过旋转端驱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同时运转,以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同步运转,即通过一个伺服电机同时驱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运转,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工作时的耗电量。的耗电量。的耗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鞋帮和鞋底输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制鞋
,特别涉及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鞋帮和鞋底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鞋子的制造流程一般包括冲压鞋底、制作鞋底、制作鞋面、拉帮、刷胶贴鞋、定型压鞋、风干、验货、清洁鞋面以及包装等步骤。
[0003]其中,刷胶贴鞋步骤属于将鞋底和鞋面连接在一起的一个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洗药水、刷胶水以及贴底等步骤,在刷胶水之前,鞋底和鞋面都需要洗药水,起到鞋面和鞋底的搭桥作用,如果不洗药水,有的材料是不粘胶的,待药水干了,便可以进行刷胶,涂药水和刷胶后均可以通过烤箱加快药水以及胶水的干燥,待胶水干了之后就可以进行贴底,即把鞋面和鞋底粘贴在一起。
[0004]现有技术中,刷胶贴鞋一般依靠流水线作业,在输送带的一侧设置依次设置多个工位,工作时由输送带负责输送鞋底和鞋面,多个工位上的工人可拾取输送带上的鞋底和鞋面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工作后再放回输送带由下一工位的工人继续下一道工序,直至最后将鞋面和鞋底粘贴在一起后下料。
[0005]在上述的
技术介绍
中,主要通过一条输送带同时输送鞋底和鞋帮,大量的鞋底和鞋帮堆积在同一条输送带上供工人拾取又放回,较为杂乱,工人难以分别哪些洗过药水哪些刷过胶水,给工人带来了麻烦和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驱动结构及具有其的鞋帮和鞋底输送机构,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以及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伺服电机的旋转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输送带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输送带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伺服电机的旋转端旋转时,可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驱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做同步运转。
[000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鞋帮和鞋底输送机构,包括架体、设于所述架体的第一输送带、设于所述架体对应第一输送带上方的第二输送带以及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为上述驱动结构。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在传动组件设置了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将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伺服电机的旋转端连接,将第一输出端与架体上的第一输送带连接,将第二输出端与架体上的第二输送带连接,伺服电机启动时,通过旋转端驱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同时运转,以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同步运转,即通过一个伺服电机同时驱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运转,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工作时的耗电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1]图2为第一传动链、第二传动链、第三传动链以及第四传动链的立体图;
[0012]图3为本技术与鞋帮和鞋底输送机构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5]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6]本技术提出一种鞋帮和鞋底输送机构的驱动结构。
[0017]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该鞋帮和鞋底输送机构的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2以及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传动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入端与伺服电机2的旋转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输送带11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输送带12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伺服电机2的旋转端旋转时,可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驱使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做同步运转,且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的运转方向相反。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在传动组件设置了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将传动组件的输入端与伺服电机的旋转端连接,将第一输出端与架体上的第一输送带连接,将第二输出端与架体上的第二输送带连接,伺服电机启动时,通过旋转端驱动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同时运转,以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同步运转,即通过一个伺服电机同时驱动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运转,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工作时的耗电量。
[0019]具体的,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支架31以及安装于支架31的第一传动链32、第二传动链33以及第三传动链34,所述第一传动链3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为传动组件3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传动链33的上端为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传动链34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传动链34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链33的下端连接。
[0020]具体的,如图3所示,由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均安装有多个治具作为鞋底和鞋帮的载具,且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为上下间隔设置的方式,若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朝同一方向运转,则第二输送带上的治具所处的位置较高,不便于工人拾取,在此基础
上,当第二输送带上的治具运动至较矮便于工人拾取的位置时,其运动方向则与第一输送带上的治具的运动方向相反,为了便于工人的拾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1对应第三传动链34外侧的位置可枢转设有与第三传动链34的链条啮合的驱动齿轮35,所述驱动齿轮35为所述第三传动链34的输入端,伺服电机2的旋转端正转时,可驱使第一输送带11、第一传动链32以及第三传动链34做正向运转,并使所述驱动齿轮35做反转动作,以带动第二传动链33和第二输送带12做反向运转。
[0021]具体的,所述第二传动链33的下端通过第一传动轴36与所述驱动齿轮35传动连接。
[0022]具体的,还设有第四传动链37,所述第四传动链37的输入端通过第二传动轴38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链37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送带11的输入端连接。
[0023]具体的,所述第一传动链32包括第一链体321、第一传动齿轮322以及第二传动齿轮323,所述第一传动齿轮322为第一传动链32的输入端,所述第二传动齿轮323为所述第一输出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电机(2)以及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传动组件(3),所述传动组件(3)的输入端与伺服电机(2)的旋转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输送带(11)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输送带(12)的输入端传动连接,伺服电机(2)的旋转端旋转时,可通过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驱使第一输送带(11)和第二输送带(12)做同步运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支架(31)以及安装于支架(31)的第一传动链(32)、第二传动链(33)以及第三传动链(34),所述第一传动链(3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为传动组件(3)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传动链(33)的上端为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传动链(34)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传动链(34)的输出端与第二传动链(33)的下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对应第三传动链(34)外侧的位置可枢转设有与第三传动链(34)的链条啮合的驱动齿轮(35),所述驱动齿轮(35)为所述第三传动链(34)的输入端,伺服电机(2)的旋转端正转时,可驱使第一输送带(11)、第一传动链(32)以及第三传动链(34)做正向运转,并使所述驱动齿轮(35)做反转动作,以带动第二传动链(33)和第二输送带(12)做反向运转。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链(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军华王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巧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