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芯和纽扣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240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纽扣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芯和纽扣电池,极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负极极耳、负极极耳和热敏电阻,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通过隔膜隔开,正极极耳与正极极片电连接,负极极耳与负极极片电连接,正极极片上设置有正极极耳连接位,负极极片上设置有负极极耳连接位,正极极耳连接位和负极极耳连接位中的至少一个上附着并电连接有热敏电阻,这样热敏电阻串接在纽扣电池的电流回路中,在纽扣电池内部温度过高时,使热敏电阻切断纽扣电池内部的电流回路,防止极芯工作,避免纽扣电池过热,达到保护纽扣电池的作用,能够提高整个纽扣电池的安全性能。能够提高整个纽扣电池的安全性能。能够提高整个纽扣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芯和纽扣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纽扣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极芯和纽扣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纽扣电池,是指外形尺寸像纽扣的电池,纽扣电池相对于柱状电池来说直径较大,厚度较薄。纽扣电池一般包括顶盖组件和外壳,顶盖组件包括盖板和极柱,盖板与外壳焊接,以使顶盖组件与外壳围成电池壳体,极芯位于电池壳体内,极芯引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中的其中一个与极柱连接,另一个与外壳连接,电池壳体为密封壳体,且电池壳体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0003]纽扣电池工作的过程中,电池壳体内的极芯产生的热量和气体若无法及时排出,会导致电池壳体内部气体的温度和压力逐渐升高。当极芯出现异常时,纽扣电池可能过热,甚至爆炸,会影响纽扣电池的寿命,降低纽扣电池的安全性能。可见,现有的纽扣电池的安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纽扣电池的安全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极芯和纽扣电池。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极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和热敏电阻,所述正极极片与所述负极极片通过所述隔膜隔开,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负极极耳中的其中一个为正极极耳,另一个为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正极极片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负极极片电连接;
[0006]所述正极极片上设置有正极极耳连接位,所述负极极片上设置有负极极耳连接位,所述正极极耳连接位和所述负极极耳连接位中的至少一个上附着并电连接有所述热敏电阻。r/>[0007]可选地,所述正极极耳具有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正极极耳连接位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所述热敏电阻为第一热敏电阻,所述正极极片、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所述正极极耳均为片状结构且层叠布置。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正极极片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在所述正极极片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0009]可选地,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长条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正极极片的宽度方向同向;
[0010]所述第一热敏电阻为长方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正极极片的宽度,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宽度为1

3.5mm。
[0012]可选地,所述负极极耳具有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负极极耳连接位和所述第二连
接部之间的所述热敏电阻为第二热敏电阻,所述负极极片、所述第二热敏电阻和所述负极极耳均为片状结构且层叠布置。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负极极片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热敏电阻在所述负极极片上的正投影的面积。
[0014]可选地,所述负极极片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长条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负极极片的宽度方向同向;
[0015]所述第二热敏电阻为长方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负极极片的宽度,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宽度为1

3.5mm。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极芯中,在正极极片上设置正极极耳连接位,在负极极片上设置负极极耳连接位,并使正极极耳连接位和负极极耳连接位中的至少一个上附着并连接热敏电阻,以使附着有热敏电阻的极耳连接位通过该热敏电阻与对应的极耳电连接,这样使热敏电阻串接在极芯对应的纽扣电池的电流回路中,以利用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电阻值逐渐增大的特性,在纽扣电池内部温度过高时,急剧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以将纽扣电池内部的电流回路切断,防止纽扣电池内发生大电流,即防止极芯工作,避免纽扣电池过热,达到保护纽扣电池的作用,能够提高整个纽扣电池的安全性能。
[0018]另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纽扣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上述的极芯,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外壳和顶盖组件,所述顶盖组件包括极柱、盖板和绝缘胶层,所述极柱与所述盖板通过所述绝缘胶层连接,所述极芯位于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负极极耳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极柱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外壳连接。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纽扣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纽扣电池中正极极片(展开状态)、热敏电阻和正极极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中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002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3]1、外壳;2、顶盖组件;21、极柱;211、第一柱体;212、第二柱体;22、盖板;221、通孔;23、绝缘胶层;3、极芯;31、正极极片;32、负极极片;33、正极极耳;34、负极极耳;4、热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第一实施例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纽扣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位于电池壳体内的极芯3,电池壳体包括外壳1和顶盖组件2,顶盖组件2包括极柱21、盖板22和绝缘胶层
23,极柱21包括第一柱体211和第二柱体212,第一柱体211与第二柱体212均为圆柱体,第一柱体211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212的直径,第一柱体211连接在第二柱体212的朝向纽扣电池内部的一端。盖板22为圆形片状结构,盖板2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通孔221,第二柱体212穿过通孔221,第二柱体212的外周面与通孔221的孔壁面之间间隔布置,第一柱体211位于盖板22的朝向纽扣电池内部的一侧,第一柱体211与盖板22之间通过绝缘胶层23粘接。
[0027]外壳1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外壳1的开口端的端面与盖板22的朝向纽扣电池内部的端面贴合后,盖板22与外壳1焊接,以实现顶盖组件2与外壳1的密封连接,能够确保整个电池壳体的密封性能。
[0028]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极芯3包括正极极片31、负极极片32、隔膜、正极极耳33、负极极耳34和热敏电阻4。正极极片31与负极极片32之间通过隔膜隔开,正极极耳33与正极极片31电连接,负极极耳34与负极极片32电连接。
[0029]正极极耳33和负极极耳34均为长条形片状结构,正极极耳33和负极极耳34均能够折弯,正极极耳3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正极极片31电连接,另一端与外壳1连接,负极极耳3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负极极片32电连接,另一端与极柱21的第一柱体211的端面连接,以实现极芯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和热敏电阻,所述正极极片与所述负极极片通过所述隔膜隔开,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正极极片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负极极片电连接;所述正极极片上设置有正极极耳连接位,所述负极极片上设置有负极极耳连接位,所述正极极耳连接位和所述负极极耳连接位中的至少一个上附着并电连接有所述热敏电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具有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正极极耳连接位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所述热敏电阻为第一热敏电阻,所述正极极片、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所述正极极耳均为片状结构且层叠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正极极片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在所述正极极片上的正投影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均为长条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正极极片的宽度方向同向;所述第一热敏电阻为长方形片状结构,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正极极片的宽度,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宽度为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金请求不公布姓名季德力胡大林廖兴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