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端子及具有其的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198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接端子及具有其的电设备,所述插接端子用于与公头端子插接配合,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上的一对第一夹持片和一对第二夹持片,用于与公头端子插接配合;一对第一夹持片和一对第二夹持片沿公头端子的插接方向间隔分布;其中,每一对夹持片与公头端子的接触面积相同。端子的接触面积相同。端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接端子及具有其的电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电连接端子
,具体涉及一种插接端子及具有其的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系统中,插接端子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各种导线的连接,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使用插接端子。电池包用于为电动工具提供电能,使用时,电池包上的插接端子与电动工具上的公端子配合,从而实现电能的传送。
[0003]由于电池包上的空间有限,其上的插接端子的尺寸也有限,导致了电池包的插接端子与电动工具的公端子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在电池包与电动工具电连接时,插接端子上的电流密度较大,易引起插接端子打火、磨损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插接时电流密度的插接端子及具有其的电设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插接端子,用于与公头端子插接配合,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上的一对第一夹持片和一对第二夹持片,用于与所述公头端子插接配合;所述一对第一夹持片和所述一对第二夹持片沿所述公头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端子,用于与公头端子插接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上的一对第一夹持片和一对第二夹持片,用于与所述公头端子插接配合;所述一对第一夹持片和所述一对第二夹持片沿所述公头端子的插接方向间隔分布;其中,每一对夹持片与所述公头端子的接触面积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两对夹持片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一夹持片关于第一对称面对称,所述一对第二夹持片关于第二对称面对称,其中,所述第一对称面与所述第二对称面共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沿垂直于所述插接方向的方向上,所述一对第一夹持片与所述公头端子的第一接触区域的长度与所述一对第二夹持片与所述公头端子的第二接触区域的长度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片和所述第二夹持片分别包括与所述本体连接的第一臂部、与所述第一臂部连接的第二臂部;其中,所述第一臂部具有与所述本体连接的近端、与所述第二臂部连接的远端,在沿所述近端至所述远端的方向上,所述一对第一臂部之间呈逐渐靠拢的态势,所述一对第二臂部之间呈逐渐远离的态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一对第一夹持片和所述一对第二夹持片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其中另一者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外侧;或者,所述本体具有收容空间,所述一对第一夹持片和所述一对第二夹持片分别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外部的相对两侧,所述收容空间被配置为供所述公头端子穿设。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第一夹持片或是所述一对第二夹持片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情况下,所述一对第一夹持片或是所述一对第二夹持片与所述收容空间的腔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清赵殿虎陆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得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