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05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包括回油箱、箱盖、连接件、抽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箱的上方设置有箱盖,通过箱盖对回油箱的上部开口进行遮挡,并且箱盖通过连接件和回油箱相连接,所述箱盖的上方固定有抽油管和回油管,且抽油管的下端和回油管的下端均位于回油箱的内部,所述回油管的下端固定有减压管。该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设置有减压管和缓冲块,通过减压管可减小回油管内油体进入到回油箱内的冲击力,且配合缓冲块和复位弹簧可对进入回油箱前油体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更好的保护回油箱,且缓冲过程汇总回油管和回油箱的整体位置保持稳定,不对液压系统的管道连接稳定性产生影响。管道连接稳定性产生影响。管道连接稳定性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站回油
,具体为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液压系统中可通过液压站对油体进行远程的输送和回收,在液压站的回油系统中,外部油体回油时大多是在高压状态下,导致后续回油时油体会在油箱内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可配合缓冲结构对其进行缓冲,如申请号为CN202120765222.8,2021年4月4日公开的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装置,通过回油箱、缓冲板、缓冲筒、滑槽、阻尼片、滑块、压板、弹簧、推杆和固定板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达到缓冲效果好的目的,在回油箱由液压站向内输油时会产生一定的向下的作用力,此时缓冲结构对回油箱进行了保护,达到了所需的缓冲需求,从而再次延长了回油箱的使用寿命;
[0003]但上述缓冲结构在使用时,由于结构位于油箱的底部,在进行缓冲时会带动油箱同步移动,从而使得油箱上方的抽油管和进油管也随之进行移动,当其和外部管道固定连接后将会限制油箱的移动,且油箱的连续移动也会影响后续进油管和外部连接管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上述缓冲结构在使用时,由于结构位于油箱的底部,在进行缓冲时会带动油箱同步移动,从而使得油箱上方的抽油管和进油管也随之进行移动,当其和外部管道固定连接后将会限制油箱的移动,且油箱的连续移动也会影响后续进油管和外部连接管的连接稳定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包括回油箱、箱盖、连接件、抽油管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箱的上方设置有箱盖,通过箱盖对回油箱的上部开口进行遮挡,并且箱盖通过连接件和回油箱相连接,所述箱盖的上方固定有抽油管和回油管,且抽油管的下端和回油管的下端均位于回油箱的内部,所述回油管的下端固定有减压管,且减压管的下端开口内径大于回油管的下端开口内径,使回油管内的油体进入减压管后压力下降,且减压管的上端设置有缓冲块,缓冲块的表面和减压管的上端相贴合设置,并且缓冲块的下方固定有复位弹簧,为缓冲块提供上推复位力,所述复位弹簧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为复位弹簧提供底部支撑,回油时油体冲击缓冲块并压缩复位弹簧,减缓油体进入到回油箱内的冲击力。
[000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抽油管在回油箱内的插入长度大于回油管在回油箱内的插入长度,且回油管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减缓回油管内油体的冲击力。
[000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缓冲板固定在回油管的内部,且缓冲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滤孔,对经过的油体进行过滤,并且缓冲板的上方呈圆弧状凸起结构设计,增加其和油体的接触面积。
[000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下方连接有位置控制机构,控制连接板进行竖向方向的移动,改变连接板对复位弹簧的压缩量,从而可对缓冲块的缓冲效果进行调整,在后续复位弹簧的弹力下降时可通过增加对其压缩量将其弹力进行增加。
[000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位置控制机构包括支撑板、调节杆和辅助头;
[0010]支撑板,固定在减压管的内部,且支撑板位于连接板的下方;
[0011]调节杆,转动安装在连接板的下方,且调节杆的下端贯穿支撑板和支撑板之间构成螺纹连接;
[0012]辅助头,固定在调节杆的下端,控制调节杆的旋转。
[001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下方固定有引导杆,且引导杆的下端贯穿支撑板和支撑板之间构成上下滑动结构,对连接板的移动方向提供引导。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该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设置有减压管和缓冲块,通过减压管可减小回油管内油体进入到回油箱内的冲击力,且配合缓冲块和复位弹簧可对进入回油箱前油体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更好的保护回油箱,且缓冲过程汇总回油管和回油箱的整体位置保持稳定,不对液压系统的管道连接稳定性产生影响;
[0016](2)该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设置有可调节的连接板,通过对连接板位置的调整可改变其对复位弹簧的压缩量,从而改变缓冲块的缓冲能力,方便适配不同的缓冲需要,同时也可在后续复位弹簧弹力下降时进行调整以恢复其性能,增加其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回油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回油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缓冲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减压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回油箱;2、箱盖;3、连接件;4、抽油管;5、回油管;6、减压管;7、缓冲板;8、滤孔;9、缓冲块;10、复位弹簧;11、连接板;12、支撑板;13、调节杆;14、辅助头;15、引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包括回油箱1、箱盖2、连接件3、抽油管4和回油管5,回油箱1的上方设置有箱盖2,通过箱盖2对回油箱1的上部开口进行遮挡,并且箱盖2通过连接件3和回油箱1相连接,箱盖2的上方固定有抽油管4和回油管5,且抽油管4的下端和回油管5的下端均位于回油箱1的内部,回油管5的下端固定有减压管6,且减压管6的下端开口内径大于回油管5的下端开口内径,使回油管5内的油体进入减压管6后压力下降,且减压管6的上端设置有缓冲块9,缓冲块9的表面和减
压管6的上端相贴合设置,并且缓冲块9的下方固定有复位弹簧10,为缓冲块9提供上推复位力,复位弹簧1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11,为复位弹簧10提供底部支撑,回油时油体冲击缓冲块9并压缩复位弹簧10,减缓油体进入到回油箱1内的冲击力,抽油管4在回油箱1内的插入长度大于回油管5在回油箱1内的插入长度,且回油管5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7,减缓回油管5内油体的冲击力,缓冲板7固定在回油管5的内部,且缓冲板7的内部均匀开设有滤孔8,对经过的油体进行过滤,并且缓冲板7的上方呈圆弧状凸起结构设计,增加其和油体的接触面积;
[0025]使用时可将抽油管4和回油管5与外部液压系统进行连接,在后续回油时,油体通过回油管5向回油箱1内转移,高压的油体在经过回油管5时将先被缓冲板7缓冲一部分的冲击力,同时油体通过滤孔8继续移动,油体中的杂质也可被过滤,随后油体继续向下移动,冲击缓冲块9,使缓冲块9向下移动,将回油管5和减压管6之间的连接口处打开,油体的冲击力再一次被缓冲,同时油体进入到减压管6内压力也会下降一部分,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包括回油箱(1)、箱盖(2)、连接件(3)、抽油管(4)和回油管(5),所述回油箱(1)的上方设置有箱盖(2),通过箱盖(2)对回油箱(1)的上部开口进行遮挡,并且箱盖(2)通过连接件(3)和回油箱(1)相连接,所述箱盖(2)的上方固定有抽油管(4)和回油管(5),且抽油管(4)的下端和回油管(5)的下端均位于回油箱(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5)的下端固定有减压管(6),且减压管(6)的下端开口内径大于回油管(5)的下端开口内径,使回油管(5)内的油体进入减压管(6)后压力下降,且减压管(6)的上端设置有缓冲块(9),缓冲块(9)的表面和减压管(6)的上端相贴合设置,并且缓冲块(9)的下方固定有复位弹簧(10),为缓冲块(9)提供上推复位力,所述复位弹簧(10)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板(11),为复位弹簧(10)提供底部支撑,回油时油体冲击缓冲块(9)并压缩复位弹簧(10),减缓油体进入到回油箱(1)内的冲击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站远程输送回油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管(4)在回油箱(1)内的插入长度大于回油管(5)在回油箱(1)内的插入长度,且回油管(5)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7)。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婷婷陈胜勇易成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格耀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