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循环一体化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96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浆循环一体化施工平台,包括:第一钢平台,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横联系、第一分配梁、第一面板支撑机构和第一面板,第一立柱和第一横联系围成立方体型,第一立柱顶部沿横向垂直连接有第一分配梁,第一分配梁顶部连接有第一面板支撑机构,第一面板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有第一面板;泥浆循环系统,其包括循环池、沉淀池和第一泥浆泵,循环池内设置有第一泥浆泵,第一泥浆泵用于将泥浆泵送至桩孔中,循环池顶部和沉淀池顶部之间通过泥浆溜槽相连通;循环池和沉淀池架设在第一横联系或第一分配梁。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工平台,能实现快速循浆,且能尽量减少对水中施工平台空间的占用。平台空间的占用。平台空间的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浆循环一体化施工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桩基施工
,尤其是一种泥浆循环一体化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水中钻孔桩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发生扩孔、塌孔、缩颈等现象,保持孔壁稳定,往往需要在钻孔过程中压入泥浆,而由于从桩孔内抽出的泥浆夹带有孔底钻渣,因此不能直接回用,导致在施工现场需要配备泥浆池进行泥浆循环。泥浆池的设置目前是最难处理的,目前较多的是采用两种方式:(1)采用钢护筒作为泥浆池,如CN113404450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深水桩基泥浆循环施工系统及循环施工方法”,公开了泥浆循环施工系统包括:第一桩基钢护筒,所述第一桩基钢护筒的上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桩基钢护筒相邻设置的第二桩基钢护筒,所述第二桩基钢护筒的上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相对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连接口;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泥浆过滤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桩基钢护筒和所述第二桩基钢护筒之间交替泵浆的泥浆泵组件,所述泥浆泵组件包括泥浆泵本体、与所述泥浆泵本体连接的泵送管。该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浆循环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平台,其包括第一立柱、第一横联系、第一分配梁、第一面板支撑机构和第一面板,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一横联系围成立方体型,所述第一立柱顶部沿横向间隔垂直连接有第一分配梁,所述第一分配梁顶部连接有所述第一面板支撑机构,所述第一面板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有第一面板;泥浆循环系统,其包括循环池、沉淀池和第一泥浆泵,所述沉淀池用于沉淀钻渣,所述循环池内设置有第一泥浆泵,第一泥浆泵用于将泥浆泵送至桩孔中,所述循环池顶部和沉淀池顶部之间通过泥浆溜槽或泥浆池循环管道相连通;所述循环池和所述沉淀池架设在所述第一横联系或所述第一分配梁上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循环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钢平台,所述第二钢平台垂直连接在第一钢平台的一侧;所述第二钢平台包括第二立柱、第二横联系、第二分配梁、第二面板支撑机构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二横联系围成立方体型,所述第二立柱顶部沿纵向间隔垂直连接有第二分配梁,所述第二分配梁顶部连接有所述第二面板支撑机构,所述第二面板支撑机构顶部支撑有第二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浆循环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支撑机构包括多根第一纵梁和多根第一横梁,多根所述第一纵梁沿纵向间隔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分配梁顶部,且顶部之间沿横向间隔垂直连接有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由贝雷片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浆循环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板支撑机构包括多根第二纵梁和多根第二横梁,多根所述第二纵梁沿横向间隔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二分配梁顶部,且顶部沿纵向间隔垂直连接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纵梁由贝雷片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浆循环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板包括装配式面板和固定式面板,所述循环池和/或所述沉淀池上方对应安装所述第一面板的区域位置处设置为装配式面板,剩余区域位置处为固定式面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浆循环一体化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面板通过U型螺栓、垫片和螺母连接,所述装配式面板竖向穿设有通孔,所述U型螺栓两端穿过所述装配式面板的通孔,所述垫片从下面插入U型螺栓的两端且卡在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纵梁下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豪张湘元张伯聪徐荣会谭本启肖延军刘草平许华耀南岳轼戚远宇汪秋雷沙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