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编码器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56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编码器及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件、轴套以及限位件;轴套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中,所述轴套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轴套内,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面相抵接。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保证编码器与电机轴同步转动,提高编码器的工作性能和测量精度。提高编码器的工作性能和测量精度。提高编码器的工作性能和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结构、编码器及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地涉及一种连接结构、编码器及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为了实现对电机速度、位置和转矩的多种控制,电机上会安装编码器,以用于获取电机的转速和位置信息。
[0003]编码器是进行角位移、角速度测量的高精度传感器,具有分辨率高、工作可靠性好等优点,编码器与电机的装配结构决定着编码器输出信号的质量水平和精度。在电机轴的转动初始,现有编码器与电机轴的装配结构无法保证编码器的轴套与电机轴同步转动,导致编码器的轴套的转动滞后于电机轴的转动,影响编码器的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编码器及电机,能够保证编码器的轴套与电机轴同步转动,提高编码器的工作性能和测量精度。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
[0006]支撑件;
[0007]轴套,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件,所述轴套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及
[0008]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轴套,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面相抵接。
[0009]通过设置限位件对电机的输出轴起到限位作用,利用限位件与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轴套与电机的输出轴始终同步转动,从而保证编码器的测量精度。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用于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螺纹部配合连接;其中,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螺纹部的端面。
[0011]通过限定轴套与电机的输出轴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装配,从而保证编码器与电机的输出轴的同轴度精度,提高编码器的工作性能和测量精度。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的内径小于所述轴套的内径。
[0013]从而使限位件与轴套之间形成台阶面,为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面与轴套的端面相抵接提供结构基础。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限位件部分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
[0015]通过设置环形槽为限位件的安装提供结构基础。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是尼龙限位件。
[0017]通过限定尼龙限位件作为限位件,增大限位件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的摩擦力,以保证轴套与电机的输出轴的同步转动,从而提高编码器的测量精度。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上具有与所述轴套同轴设置的装配孔,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装配孔内的轴承组件,其中,所述轴套通过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支撑
件转动连接。
[0019]通过设置轴承组件提高编码器的抗冲击能力与稳定性,使编码器在干扰较大的工况下仍然能稳定地反馈信号。
[00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轴承,所述轴承包括外圈以及可相对于所述外圈转动的内圈,所述内圈与所述轴套的外壁相连;
[0021]其中,所述外圈与所述支撑件螺纹连接,且所述外圈的外螺纹部与所述支撑件的内螺纹部之间设置有粘接层,以粘接所述外圈与所述支撑件。
[0022]通过轴承与支撑件螺纹连接,不仅能够保证轴承装配的同轴度精度,还利用螺纹部的螺纹作为粘接层的容纳空间,为粘接层提供了结构基础。
[00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轴承室,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室与所述至少一个轴承一一对应,所述轴承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轴承室内。
[0024]通过设置轴承室,为轴承在支撑件上的装配提供结构基础。
[00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套包括:
[0026]主体部,通过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以及
[0027]底座,一端与所述主体部相连;
[0028]其中,所述底座的横截面最小宽度大于所述主体部的外径,以形成与轴承组件相抵接的台阶面。
[0029]通过限定底座的横截面最小宽度小于主体部的外径,在装配过程中为轴套起到限位作用。
[003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编码器,包括如前所述的连接结构。
[0031]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如前所述的编码器。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限位件对电机的输出轴起到限位作用,利用限位件与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轴套与电机的输出轴始终同步转动,避免电机的输出轴在转动初始,发生轴套不能与电机的输出轴同步转动的情况,从而提高编码器的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0033]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34]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与电机的输出轴的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是图1中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5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
[0040]10、支撑件;110、轴承室;120、挡肩;130、内螺纹部;20、轴套;210、主体部;220、底座;230、第一螺纹部;30、限位件;40、轴承组件;410、轴承;50、输出轴;60、电路板;70、感光器件;80、动光栅;90、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2]编码器是进行角位移、角速度测量的高精度传感器,具有分辨率高、工作可靠性好等优点,编码器与电机的装配结构决定着编码器输出信号的质量水平和精度。在电机轴的转动初始,现有编码器与电机轴的装配结构无法保证编码器的轴套与电机轴同步转动,导致编码器的轴套的转动滞后于电机轴的转动,影响编码器的测量精度。
[004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支撑件10、轴套20以及限位件30;轴套20转动地设置于支撑件10,轴套20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50连接;限位件30设置于轴套20,限位件30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50的端面相抵接。
[0044]由上可见,通过设置限位件30对电机的输出轴50起到限位作用,利用限位件30与电机的输出轴50的端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轴套20与电机的输出轴50始终同步转动,避免电机的输出轴50在转动初始,发生轴套20不能与电机的输出轴50同步转动的情况,从而提高编码器的测量精度。
[0045]如图1

图3所示,连接结构包括支撑件10、轴套20以及限位件30;轴套20转动地设置于支撑件10,轴套20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50连接;限位件30设置于轴套20,限位件30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50的端面相抵接。
[0046]通过设置限位件30对电机的输出轴50起到限位作用,利用限位件30与电机的输出轴50的端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轴套,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件,所述轴套用于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及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轴套,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面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用于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螺纹部配合连接;其中,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螺纹部的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内径小于所述轴套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限位件部分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是尼龙限位件。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上具有与所述轴套同轴设置的装配孔,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装配孔内的轴承组件,其中,所述轴套通过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登晔周溪彭玉礼胡森林炜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