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地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43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地坪,包括基础层,基础层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硬化层、网布胶接层、聚氨酯橡胶层以及耐磨层;硬化层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孔,聚氨酯橡胶层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防回涌结构,耐磨层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每个防回涌结构分别位于对应的透水孔与排水孔之间,用于解决现今的一些地坪因内部结构紧实,致使其透水性较差,从而导致地坪表面的水很难渗透出去,使得地坪表面湿滑容易出现滑倒现象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地坪


[0001]本技术属于地坪
,具体涉及一种透水地坪。

技术介绍

[0002]地坪是底层房间与土层相接触的部分,其采用使用特定材料和工艺对原有地面进行施工处理并呈现出一定装饰性和功能性的地面,承受底层房间的载荷,具有一定的强度与刚度,其根据性能可分为自流平地坪、耐磨地坪以及防静电地坪等;而现今的一些地坪因内部结构紧实,致使其透水性较差,从而导致地坪表面的水很难渗透出去,使得地坪表面湿滑容易出现滑倒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地坪,用于解决现今的一些地坪因内部结构紧实,致使其透水性较差,从而导致地坪表面的水很难渗透出去,使得地坪表面湿滑容易出现滑倒现象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透水地坪,包括基础层,所述基础层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硬化层、网布胶接层、聚氨酯橡胶层以及耐磨层;
[0006]所述硬化层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孔,所述聚氨酯橡胶层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防回涌结构,所述耐磨层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每个所述防回涌结构分别位于对应的透水孔与排水孔之间。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做了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聚氨酯橡胶层包括橡胶底层与橡胶顶层,所述橡胶顶层胶接于橡胶底层上表面;
[0009]所述防回涌结构包括通腔a与通腔b,所述通腔a设置在橡胶底层内部且其下端口与透水孔上端口对接,所述通腔a上半腔体直径大于其下半腔体直径且其上半腔体壁上设置有排水槽;
[0010]所述通腔b设置在橡胶顶层内部且其上端口与排水孔下端口对接,所述通腔b下半腔体直径大于其上半腔体直径,所述通腔a与所述通腔b贯通连接,所述通腔a上半腔体与通腔b下半腔体内共同设置有浮性堵头。
[0011]进一步,所述基础层包括碎石层与橡胶颗粒层,所述橡胶颗粒层设置于碎石层顶部,所述碎石层与橡胶颗粒层之间设置有透水纺布层与架构层。
[0012]进一步,所述橡胶颗粒层与硬化层之间设置有土工布层。
[0013]进一步,所述耐磨层上表面间隔设置有防滑层。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通过设置的排水孔、防回涌结构以及透水孔组合,当地坪上有积水时,积水可依次经排水孔、防回涌结构及透水孔渗透至基础层内,最后由基础层渗透至地面土层内;
[0016]2、通过设置的防回涌结构,当地面土层内存在大量积水情况时,地面土层内的积水可能会上涌漫过基础层而浸入透水孔内,此时防回涌结构中的浮性堵头在浸入水的上涌推动作用下,浮性堵头的顶部会与通腔b的上半腔体与下半腔体汇交处贴合,从而实现将通腔b堵住,避免地面土层内的积水反潮涌入地坪上表面。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透水地坪的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透水地坪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透水地坪的剖视图。
[0021]附图标注如下:
[0022]1、基础层;101、碎石层;102、橡胶颗粒层;2、透水纺布层;3、架构层;4、土工布层;5、硬化层;501、透水孔;6、网布胶接层;7、聚氨酯橡胶层;701、橡胶底层;702、橡胶顶层;8、耐磨层;801、排水孔;9、防滑层;10、防回涌结构;1001、通腔a;1002、排水槽;1003、通腔b;1004、浮性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图3所示,一种透水地坪,包括基础层1,基础层1包括碎石层101与橡胶颗粒层102,橡胶颗粒层102设置于碎石层101顶部,碎石层101与橡胶颗粒层102可作为整个地坪的承载面,能增强地坪的承受能力;且碎石层101与橡胶颗粒层102内部之间存有间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碎石层101与橡胶颗粒层102之间设置有透水纺布层2与架构层3,设置的透水纺布层2可防止橡胶颗粒层102落入碎石层101内,且也可以防止地面土层内的积水出现反涌时地面土层内的泥沙涌入橡胶颗粒层102内;架构层3可增强基础层1的强度;
[0024]参阅图1与图3,基础层1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硬化层5、网布胶接层6、聚氨酯橡胶层7以及耐磨层8,设置的网布胶接层6由粘接胶与网布组成,在粘接胶内填充网布,使得在粘接时,网布的网脚丝可缠在硬化层5表面的毛面凸起部上,能增强硬化层5与聚氨酯橡胶层7之间的粘接抓合强度;橡胶颗粒层102与硬化层5之间设置有土工布层4,土工布层4可便于在浇注混凝土时将混凝土聚集,避免浇注浆渗入橡胶颗粒层102内,使得混凝土硬化后形成硬化层5;设置的耐磨层8可对聚氨酯橡胶层7起到保护的作用;
[0025]参阅图3,硬化层5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孔501,聚氨酯橡胶层7包括橡胶底层701与橡胶顶层702,橡胶顶层702胶接于橡胶底层701上表面,聚氨酯橡胶层7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防回涌结构10,防回涌结构10包括通腔a1001与通腔b1003,通腔a1001设置在橡胶底层701内部且其下端口与透水孔501上端口对接,通腔a1001上半腔体直径大于其下半腔体直径且其上半腔体壁上设置有排水槽1002;通腔b1003设置在橡胶顶层702内部且其上端口与排水孔801下端口对接,通腔b1003下半腔体直径大于其上半腔体直径,通腔a1001与通腔b1003贯通连接,通腔a1001上半腔体与通腔b1003下半腔体内共同设置有浮性堵头1004,设置的浮性堵头1004其初始位置位于通腔a1001的上半腔体与下半腔体的汇交处;耐磨层8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801,当地坪上有积水时,积水可依次经耐磨层8内的排水孔801、橡胶顶层702内的通腔b1003进入橡胶底层701内的通腔a1001内,然后从通腔a1001内的排水
槽1002排至透水孔501内,再渗入橡胶颗粒层102与碎石层101内,最后由基础层1渗透至地面土层内,以实现排水作业;
[0026]当在多雨季节地面土层内存在大量积水情况时,地面土层内的积水可能会上涌漫过基础层1而浸入透水孔501内,然后积水进入通腔a1001内,此时浮性堵头1004在浸入水的上涌推动作用下,浮性堵头1004上移致使其顶部与通腔b1003的上半腔体与下半腔体汇交处贴合,从而实现将通腔b1003堵住,即可避免地面土层内的反潮积水经排水孔801反涌入地坪上表面。
[0027]参阅图3,耐磨层8上表面间隔设置有防滑层9,防滑层9可起到防滑的作用,避免行人踩在地坪上滑倒。
[0028]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地坪,包括基础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1)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硬化层(5)、网布胶接层(6)、聚氨酯橡胶层(7)以及耐磨层(8);所述硬化层(5)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孔(501),所述聚氨酯橡胶层(7)内部设置有若干个防回涌结构(10),所述耐磨层(8)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排水孔(801),每个所述防回涌结构(10)分别位于对应的透水孔(501)与排水孔(80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地坪,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橡胶层(7)包括橡胶底层(701)与橡胶顶层(702),所述橡胶顶层(702)胶接于橡胶底层(701)上表面;所述防回涌结构(10)包括通腔a(1001)与通腔b(1003),所述通腔a(1001)设置在橡胶底层(701)内部且其下端口与透水孔(501)上端口对接,所述通腔a(1001)上半腔体直径大于其下半腔体直径且其上半腔体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百年成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