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398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底质采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包括内部取样管、套装在内部取样管外部的外部套管、联动杆、隐藏管、止落片,联动杆与外部套管平行布置并可转动的配置在外部套管的外部;隐藏管具有收容缝;止落片的端部固定在联动杆的底部并具有封堵和收容两种状态,当处于封堵状态时,止落片位于外部套管的底端并将外部套管的底端封堵;当驱动联动杆转动能够带动止落片通过收容缝进入到隐藏管的内部,此时,外部套管底端处于开口状态,止落片处于收容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潮滩湿地滩面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耐海水腐蚀的特点。耐海水腐蚀的特点。耐海水腐蚀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底质采集
,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球潮滩湿地总面积约142万平方公里,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却滋养着全球约50%的人口,其是单位面积碳储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630万元/年/km2)。但受海平面上升和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已出现较大规模潮滩湿地永久性损失,引起大河河口巨型三角洲衰退、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明显降低。理解沿海潮滩地貌资源时空格局显然具有重大实践价值。然而,潮滩属于潮涨而没潮落而出短暂暴露空气中的特殊地貌,让样品采集面临巨大挑战。
[0003]底质是指矿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河口或海岸潮汐影响的浅水环境属于陆海交互作用的动力敏感地带,该区域给人类提供了极高的生物量、重要的环境空间及宝贵的滩涂资源。
[0004]潮滩湿地滩面沉积物松软极易塌陷,导致人力较难涉滩,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的采集极为困难,人工采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尚没有一种可快速、高效的采集装置,因此需要设计一款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
[000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包括:
>[0007]外部套管;
[0008]内部取样管,下端可滑动的布置在所述外部套管内部的底部,上端延伸到所述外部套管的外部;
[0009]联动杆,与所述外部套管平行布置并可转动的配置在所述外部套管的外部;
[0010]隐藏管,连接所述外部套管并布置在所述外部套管外部的底部,具有收容缝;
[0011]止落片,端部固定在所述联动杆的底部并具有封堵和收容两种状态,当处于封堵状态时,所述止落片位于外部套管的底端并将所述外部套管的底端封堵;当驱动所述联动杆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止落片通过所述收容缝进入到所述隐藏管的内部,此时,所述外部套管底端处于开口状态,所述止落片处于收容状态。
[0012]优选地,所述隐藏管的上端、下端分别为封堵的楔形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联动杆的外部套装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的侧面固定在所述外部套管上。
[0014]优选地,所述联动杆的外部设置上限位台、下限位台,所述上限位台与其中一个所
述限位套管的上端抵接,所述下限位台与位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套管下方的另一个所述限位套管的下端抵接,当所述联动杆转动时所述上限位台、下限位台分别相对于与自身抵接的限位套管转动配合并能够对所述联动杆的轴向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
[0015]优选地,所述内部取样管与外部套管之间具有间隙使得所述外部套管允许在手力的驱使使得内部取样管在所述外部套管中滑动且所述间隙使得所述内部取样管与外部套管之间具有阻尼,所述阻尼不允许所述内部取样管仅依靠自身重力滑动脱离所述外部套管。
[0016]优选地,所述止落片为不锈钢材质。
[0017]优选地,所述止落片的端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联动杆的底端或焊接在所述联动杆的底端。
[0018]优选地,所述内部取样管的顶端配置有相匹配的受力盖。
[0019]优选地,所述联动杆的顶部设置有驱动环。
[0020]优选地,所述外部套管采用不锈钢管,所述内部取样管采用PVC管。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质量轻,便于携带,能够高效、快捷的实现潮滩湿地滩面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耐海水腐蚀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4]图1为本技术一个方向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方向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收容缝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止落片处于收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止落片处于封堵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示出:
[0030]外部套管1
[0031]内部取样管2
[0032]受力盖21
[0033]限位凸点22
[0034]联动杆3
[0035]驱动环31
[0036]限位套管32
[0037]上限位台33
[0038]下限位台34
[0039]隐藏管4
[0040]收容缝41
[0041]止落片5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3]实施例1:
[004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外部套管1、内部取样管2、联动杆3、隐藏管4、止落片5,内部取样管2的下端可滑动的布置在外部套管1内部的底部,内部取样管2的下端端面与外部套管1的端面齐平或略高于外部套管1下端端面,内部取样管2的上端延伸到外部套管1的外部,在实际应用中,内部取样管2的上部优选设计有限位凸点22使得当内部取样管2插入到外部套管1中时,当限位凸点22与外部套管1的顶端端口接触相抵时,内部取样管2的下端端面与外部套管1的端面齐平。
[0045]需要说明的是,内部取样管2与外部套管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外部套管1允许在手力的驱使下推动内部取样管2在外部套管1中滑动且间隙使得内部取样管2与外部套管1之间具有阻尼,阻尼不允许内部取样管2仅依靠自身重力滑动脱离外部套管1,也就是说,内部取样管2与外部套管1的外形相匹配,插入到外部套管1内部的内部取样管2既不会出现径向方向的晃动,插入和拔出也具有一定的阻尼,使得整个取样装置具有更高的精密度。
[0046]联动杆3与外部套管1平行布置并可转动的配置在外部套管1的外部,其中,联动杆3的外部套装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限位套管32使得联动杆3既可在限位套管32中转动又限制了联动杆3的径向位移,限位套管32的侧面固定在外部套管1上,联动杆3的外部设置上限位台33、下限位台34,上限位台33与其中一个限位套管32的上端抵接,下限位台34与位于其中一个限位套管32下方的另一个限位套管32的下端抵接,当联动杆3转动时上限位台33、下限位台34分别相对于与自身抵接的限位套管32转动配合并能够对联动杆3的轴向方向的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套管(1);内部取样管(2),下端可滑动的布置在所述外部套管(1)内部的底部,上端延伸到所述外部套管(1)的外部;联动杆(3),与所述外部套管(1)平行布置并可转动的配置在所述外部套管(1)的外部;隐藏管(4),连接所述外部套管(1)并布置在所述外部套管(1)外部的底部,具有收容缝(41);止落片(5),端部固定在所述联动杆(3)的底部并具有封堵和收容两种状态,当处于封堵状态时,所述止落片(5)位于外部套管(1)的底端并将所述外部套管(1)的底端封堵;当驱动所述联动杆(3)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止落片(5)通过所述收容缝(41)进入到所述隐藏管(4)的内部,此时,所述外部套管(1)底端处于开口状态,所述止落片(5)处于收容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藏管(4)的上端、下端分别为封堵的楔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3)的外部套装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限位套管(32),所述限位套管(32)的侧面固定在所述外部套管(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潮滩湿地柱状沉积物样品采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3)的外部设置上限位台(33)、下限位台(34),所述上限位台(33)与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套管(32)的上端抵接,所述下限位台(34)与位于其中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喜幸戴志军王日明施茗蒋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