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98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包括上壳、底壳和感测电极;上壳贯穿设置有电极通槽,电极设置于电极通槽中,电极的一端漏出上壳的底部表面;底壳包括主控电路板;主控电路板设置有电极过孔和若干电极夹持弹片;电极夹持弹片之间设置有间隙;夹持电极时,上壳朝向底壳方向挤压进入底壳的内部;电极随上壳朝下移动于电极夹持弹片之间的间隙中;上壳朝电极过孔方向压缩电极夹持弹片的顶部,使得电极夹持弹片朝电极过孔方向倾斜;电极夹持弹片之间的间隙变窄夹持电极,实现了产品的小型化,解决了焊接不良、焊接工艺要求高的问题,同时又实现了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又实现了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又实现了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板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的电路板产品中,柔性电路板常采用座子连接,座子的体积较大,占用了整体电路板的空间,使一些特定外形的电路板产品无法实现小型化;另外,柔性电路板采用普通焊接方式受限于工人的技术和焊接工艺等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的焊接位置,往往焊接的难度较大,甚至无法焊接,导致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0003]专利115399755A公开了一种紧凑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和含该组件的生物信息监测装置,通过在主板上开设电极过孔,电极过孔两侧设置有触角,触角间设置有间隙,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穿过触角间的空隙,与触角接触保密柜使得触角发生挤压变形,从而电连接,但柔性电路板本身硬度不足,在通过触角间的空隙时容易移位或变形,从而可能导致柔性电路板与控制主板的接触不良,导致产品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柔性电路板连接座体积较大无法实现小型化,同时柔性电路板焊接难度高,可靠性降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包括上壳和底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测电极;所述上壳贯穿设置所述感测电极,所述感测电极的一端漏出所述上壳的底部表面;所述底壳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设置有若干电极夹持弹片;所述电极夹持弹片之间设置有间隙;
[0007]夹持前,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电极夹持弹片与所述感测电极处于分离状态;夹持时,所述上壳向所述底壳压缩所述电极夹持弹片,所述感测电极进入所述电极夹持弹片间的间隙中,所述电极夹持弹片向所述底壳倾斜;所述电极夹持弹片之间的间隙变窄,夹持所述感测电极。
[0008]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表面还设置有电极过孔;
[0009]所述电极过孔所述电极夹持弹片设置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极过孔两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端折弯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的上部。
[0010]优选的,所述电极夹持弹片包括第一夹持弹片和第二夹持弹片;所述第一夹持弹片和所述第二夹持弹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极过孔的两侧;
[0011]夹持电极前,所述第一夹持弹片和所述第二夹持弹片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感测电极漏出一端的厚度;
[0012]夹持电极时,所述第一端受到压缩,使得间隙宽度变窄;所述感测电极纵向进入间隙至被所述第一端夹持,间隙消失。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弹片的数量在一个以上;所述第二夹持弹片的数量在一个以上;所述第一夹持弹片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夹持弹片的数量相同;或,所述第一夹持弹片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夹持弹片的数量不相同。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弹片与所述第二夹持弹片呈对应设置;或,所述第一夹持弹片与所述第二夹持弹片呈水平纵向交错设置,水平横向全部重叠或部分重叠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上壳贯穿设置有电极通槽,所述感测电极设置于所述电极通槽中,所述感测电极的一端通过电极通槽漏出所述上壳的底部表面,所述感测电极的一端的两侧表面设置有导出电极;
[0016]所述导出电极漏出所述上壳的表面,所述导出电极用于与所述电极夹持弹片连接;或,所述导出电极漏出设置在所述上壳的底部表面,所述电极夹持弹片压触于所述导出电极上。
[0017]优选的,所述上壳的下部设置有电极导向槽;所述电极导向槽设置在所述底壳的上部;所述电极通槽与所述电极导向槽的底部连通;
[0018]所述感测电极的一端从所述电极通槽的底部穿过所述电极导向槽的底部漏出。
[0019]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触发弹片,所述触发弹片的一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连接;另一端弯折设置于所述电极导向槽内部。
[0020]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板还包括导通过孔,所述导通过孔设置于所述触发弹片弯折一端的下方。
[0021]优选的,所述电极导向槽为下窄上宽结构;下窄部分宽度尺寸比所述感测电极漏出的一端厚度大;上宽部分给所述电极夹持弹片和所述触发弹片的弯折部分提供避让区间。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通过于主控电路板设置有电极过孔和若干电极夹持弹片,电极夹持弹片之间设置有间隙;上壳包括感测电极,感测电极的一端漏出上壳的底部表面;上壳向下压缩电极夹持弹片的顶部,使得电极夹持弹片朝电极过孔方向倾斜,使得电极夹持弹片之间的间隙变窄,从而夹持感测电极的同时电连接;主控电路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触发弹片,触发弹片的一端与主控电路板连接;另一端弯折设置于电极导向槽内部;主控电路板还包括导通过孔,导通过孔设置于触发弹片弯折一端的下方;当上壳向下压缩电极夹持弹片时同时压缩触发弹片,触发弹片的弯折的一端与导通过孔电连接;柔性电路板通过电极夹持弹片的压缩进行夹持固定和与主控电路板导通,无需采用体积较大的座子连接,占用整体电路板空间降低,使得产品可实现小型化;同时无需对柔性电路板进行焊接,提高了电路板的整体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的爆炸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电极夹持弹片夹持感测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电极夹持弹片夹持感测电极的结构剖面图;
[0027]图4是本技术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上壳和底壳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电极夹持弹片未夹持感测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电极夹持弹片未夹持感测电极的结构剖面图;
[0030]图7是本技术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上壳和底壳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

上壳;11

电极通槽;12

电极导向槽;2

感测电极;21

导出电极;3

底壳;31

主控电路板;311

电极过孔;312

电极夹持弹片;3121

第一夹持弹片;3122

第二夹持弹片;3123

第一端;3124

第二端;313

触发弹片;314

导通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包括上壳(1)和底壳(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测电极(2);所述上壳(1)贯穿设置所述感测电极(2),所述感测电极(2)的一端漏出所述上壳(1)的底部表面;所述底壳(3)包括主控电路板(31);所述主控电路板(31)设置有若干电极夹持弹片(312);所述电极夹持弹片(312)之间设置有间隙;夹持前,所述上壳(1)与所述底壳(3)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电极夹持弹片(312)与所述感测电极(2)处于分离状态;夹持时,所述上壳(1)向所述底壳(3)压缩所述电极夹持弹片(312),所述感测电极(2)进入所述电极夹持弹片(312)间的间隙中,所述电极夹持弹片(312)向所述底壳(3)倾斜;所述电极夹持弹片(312)之间的间隙变窄,夹持所述感测电极(2)。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板(31)上表面还设置有电极过孔(311);所述电极过孔(311)所述电极夹持弹片(312)设置有第一端(3123)和第二端(3124);所述第二端(3124)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极过孔(311)两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端(3123)折弯设置于所述第二端(3124)的上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夹持弹片(312)包括第一夹持弹片(3121)和第二夹持弹片(3122);所述第一夹持弹片(3121)和所述第二夹持弹片(3122)分别设置于所述电极过孔(311)的两侧;夹持电极前,所述第一夹持弹片(3121)和所述第二夹持弹片(3122)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感测电极(2)漏出一端的厚度;夹持电极时,所述第一端(3123)受到压缩,使得间隙宽度变窄;所述感测电极(2)纵向进入间隙至被所述第一端(3123)夹持,间隙消失。4.如权利要求3所述通过夹持连接电极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弹片(3121)的数量在一个以上;所述第二夹持弹片(3122)的数量在一个以上;所述第一夹持弹片(312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夹持弹片(3122)的数量相同;或,所述第一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福平梁建国董青龙李冠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刷新生物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