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和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53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和含该组件的生物信息监测装置,包括外壳、组件芯片、植入式感测电极、屏障、助针组件和连接器;植入式感测电极的感测段伸出外壳,助针组件的植入用针半包围在感测段的外侧,屏障可拆卸的包封在植入用针和感测段的外侧;植入式感测电极的输出焊盘通过连接器连接组件芯片;输出焊盘和连接器位于外壳的内部,组件芯片的输出端子或连接器的外接焊盘漏出外壳;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构成可以更换的单元,使得生物信息监测装置的主控电路可以多次使用,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和生物信息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信息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和生物信息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糖尿病群体来说,传统的指尖血糖仪存在有创、信息量有限、无法反映血糖波动及预警等缺点,已经满足不了部分人的需求,尤其是对血糖波动有着实时性传输要求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
[0003]出于对持续血糖监测的需要,需采用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的一体式植入组件及内部组件将传感器植入人体皮下组织,测量组织液间的血糖浓度是现实中可用的连续监测手段,它的单次使用寿命是一到两周,大大的减轻了连续指尖采血和静脉采血的过程所带来的痛苦。
[0004]现有技术中,发射器(用于发射监测到的生物信号的装置)结构体积小巧有助于提升佩戴体验,在目前的一体化产品中,发射器置入助射器内部时处于工作或静默状态,但无论上述哪种方式发射器与传感器组件已经完成电连接,在发射器较小的尺寸中,由于电池的尺寸受到限制,导致电池容量不大,需要硬件具有极低的功耗,才能满足产品的货架寿命(货架寿命,Shelf

life,又称保质期,或称包装有效期,它是对商品流通期内质量功效的保证与承诺)要求。在目前的一体化产品中,发射器与植入式感测电极是一体化设置的,在生产后植入人体前,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杀毒灭菌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包装盒,占用的空间比较大、成本高。
[0005]现有技术中,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与发射器的主控电路是一体化连接好的,在使用完成后,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随着主控电路一次性丢弃,造成巨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杀毒灭菌单元小,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和主控电路分体式设计、可装配,使得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可以被更换,主控电路可以多次使用。
[0007]一种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包括外壳,还包括组件芯片、植入式感测电极、屏障、助针组件和连接器;
[0008]植入式感测电极的感测段伸出外壳,助针组件的植入用针半包围在感测段的外侧,屏障可拆卸的包封在植入用针和感测段的外侧;
[0009]植入式感测电极的输出焊盘通过连接器连接组件芯片;
[0010]输出焊盘和连接器位于外壳的内部,组件芯片的输出端子或连接器的外接焊盘漏出外壳。
[0011]感测段植入到人体皮下(组织)中,组件芯片将感测段采集到的生物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为电流信号、电阻信号或电感信号,方便进行后续数据处理。
[0012]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的外接焊盘用于与植入式生物传感器主控组件进行装配,植入式生物传感器主控组件与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装配后构成植入式监控装置,感测段在植入用针的导引作用下植入人体或动物皮下,用于监控人体或动物的生物信息和生理参数。
[0013]优选的,连接器包括底部连接件和电路板,底部连接件设置有卡槽,卡槽的两侧壁或一侧的侧壁伸出卡接触头;
[0014]植入式感测电极的输出焊盘在2个以上,输出焊盘位于植入式感测电极的转接段的两侧或单侧;
[0015]至少部分转接段位于卡槽内,卡接触头压触在输出焊盘上;
[0016]底部连接件的上部触点粘接或焊接在电路板的底部焊盘处,上部触点通过内部导线连接卡接触头。
[0017]优选的,还包括胶塞;
[0018]屏障的上部卡接在外壳的底部,屏障的下部开口,胶塞塞在下部开口处。
[0019]屏障的开口用于检测外壳的底部部分的密封性能,密封性能合格之后才可以塞胶塞,从而进行灭菌杀毒,保证感测段和植入用针的插入部分在使用前处于无菌环境中。
[0020]优选的,屏障的头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屏障采用双色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0021]屏障的上部外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旋入卡扣,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旋入卡槽,旋入卡扣旋转卡入旋入卡槽处,第一密封圈挤压在屏障的头部和外壳的底部之间。
[0022]旋入卡扣的一侧设置有止位挡凸,止位挡凸能够阻止屏障相对外壳的过度旋转,起到定位作用。
[0023]优选的,外壳设置有过针孔,助针组件包括植入用针和助针座,过针孔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助针座的上部卡在过针孔的上部周侧,助针座的下部穿孔部穿过并套接在第二密封圈内;
[0024]屏障的内壁设置有锁扣,助针座的下部设置有卡缺,旋入卡扣旋转卡入旋入卡槽时,锁扣卡在卡缺处,助针座被锁紧。
[0025]优选的,外壳还包括底盖,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密封胶槽,密封胶槽包括点胶子槽,底盖包括周侧止口,周侧止口包括导向卡口;
[0026]植入式感测电极包括转接段和感测段,转接段;
[0027]在点胶子槽处点密封胶,密封胶会溢流到密封胶槽内,周侧止口通过密封胶粘接在密封胶槽,导向卡口伸入点胶子槽处;
[0028]转接段穿过导向卡口并被导向卡口和密封胶导向且密封成两段,一段与感测段连通,输出焊盘位于另一段。
[0029]优选的,还包括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位于外壳上部周侧转角处,第四密封圈位于外壳的针座台的上部周侧转角处;
[0030]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与外壳通过双色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0031]针座台位于过针孔的上部;
[0032]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的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用于与植入式生物传感器主控组件进行装配,起到密封作用。
[0033]优选的,屏障的周侧壁体设置有装配凸起。
[0034]优选的,连接器包括支架和导体段,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卡槽,卡槽的两侧壁或一侧的侧壁伸出卡接触头;
[0035]植入式感测电极的输出焊盘在2个以上,输出焊盘位于植入式感测电极的转接段的两侧或单侧;
[0036]至少部分转接段位于卡槽内,卡接触头压触在输出焊盘上;
[0037]支架的上部触点粘接或焊接在组件芯片的底部焊盘处;或,组件芯片通过引线键合工艺封装在支架上;
[0038]上部触点通过支架内部的导体段连接卡接触头。
[0039]优选的,连接器包括电路板,电路板的设置有卡槽,卡槽的两侧壁或一侧的侧壁伸出卡接触头;
[0040]植入式感测电极的输出焊盘在2个以上,输出焊盘位于植入式感测电极的转接段的两侧或单侧;
[0041]至少部分转接段位于卡槽内,卡接触头压触在输出焊盘上;
[0042]电路板的上部触点粘接或焊接在组件芯片的底部焊盘处;或,组件芯片通过引线键合工艺封装在电路板上。
[0043]优选的,电路板包括上层电路板和下层电路板;
[0044]下层电路板通过填孔电镀工艺镀出非完全填充的一排导电孔,孔铜厚度≥5μm;或,通过电镀工艺镀出一排孔铜厚度≥5的导电孔;
[0045]通过烧蚀工艺或铣切工艺切除两个导电孔相邻的孔壁,两侧的不连续半孔铜镀层构成卡接触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件芯片(2)、植入式感测电极(3)、屏障(4)、助针组件(5)和连接器(6);所述植入式感测电极(3)的感测段(31)伸出所述外壳(1),所述助针组件(5)的植入用针(51)半包围在所述感测段(31)的外侧,所述屏障(4)可拆卸的包封在所述植入用针(51)和感测段(31)的外侧;所述植入式感测电极(3)的输出焊盘(32)通过所述连接器(6)连接所述组件芯片(2);所述输出焊盘(32)和连接器(6)位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所述组件芯片(2)的输出端子或连接器(6)的外接焊盘(65)漏出所述外壳(1)。2.如权利要求1所述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6)包括底部连接件(61)和电路板(62),所述底部连接件(61)设置有卡槽(611),所述卡槽(611)的两侧壁或一侧的侧壁伸出卡接触头(612);所述植入式感测电极(3)的输出焊盘(32)在2个以上,所述输出焊盘(32)位于所述植入式感测电极(3)的转接段(33)的两侧或单侧;至少部分所述转接段(33)位于所述卡槽(611)内,所述卡接触头(612)压触在所述输出焊盘(32)上;底部连接件(61)的上部触点粘接或焊接在所述电路板(62)的底部焊盘处,所述上部触点通过内部导线连接所述卡接触头(612)。3.如权利要求1所述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塞(41);所述屏障(4)的上部卡接在所述外壳(1)的底部,所述屏障(4)的下部开口,所述胶塞(41)塞在所述下部开口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4)的头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2),所述第一密封圈(42)与所述屏障(4)采用双色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所述屏障(4)的上部外侧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旋入卡扣(43),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旋入卡槽(11),所述旋入卡扣(43)旋转卡入所述旋入卡槽(11)处,所述第一密封圈(42)挤压在所述屏障(4)的头部和所述外壳(1)的底部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标准型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华李强华董青龙李清颜丹张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刷新生物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