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91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包含底座、磁路系统、接触系统、衔铁组件和推动块;所述接触系统包含第一动静簧接触组和第二动静簧接触组,所述第一动簧部分与所述第二动簧部分均包括自由端部;所述衔铁组件的中间可旋转地支撑在底座上,以在所述磁路系统的配合下进行跷跷板式动作;所述推动块的上端与衔铁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推动块的下端和第一动簧部分以及第二动簧部分的自由端部相连接;所述衔铁组件的所述跷跷板式动作能够带动推动块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合或断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跷跷板磁路结构,衔铁保持力大且一致性好;推动块动作稳定,两组触点接通同步性好;且各组件可模块化安装,装配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作为一种电子控制器件,作用是通过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磁保持继电器作为继电器中的一种,其特点是触点的开、合状态完全依赖永久磁钢的作用。当触点的开、合状态需要转换时,仅需对线圈激励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即可完成转换,之后触点状态由永久磁钢进行保持。因此,磁保持继电器作为一种低耗能元件,受到市场关注越来越高。
[0003]目前继电器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家用电器、汽车等领域。在以家电为代表的领域,普遍应用于具有灯负载、马达负载、电子镇流器负载及螺线管等具有较强突入电流的场合。一般应用场合下,会使用一个单组继电器去切断火线或者零线,而从安全角度出发,如果一个继电器能同时切断火线和零线,其安全系数将大幅度提高。所以,双刀单掷继电器相比于单刀单掷继电器应用范围更广,相应的双刀单掷继电器相比于单刀单掷继电器结构也更复杂,成本更高。现有技术(如专利CN106653488B)公开的电磁继电器的轭铁一端与铁芯的一端固定,轭铁的另一端将铁芯围绕形成E型结构,衔铁组件由上下导磁片及两导磁片之间的磁钢组成。衔铁组件嵌入磁路部分的E型结构中。当线圈励磁后,衔铁组件进行上下动作,进而带动触点开断。该磁路结构的推动块由底座前后侧壁滑槽限位,为了保证推动块的上下可靠移动,推动块与滑槽的配合间隙较大,衔铁组件定位性差,即上下导磁片难以分别与铁芯、轭铁同时贴合,导致衔铁保持力不稳定,进而影响触头的接触稳定性,导致电寿命不稳定,并且由于衔铁保持力直接影响继电器抗振动性能,现有技术难以应用于高振动要求的环境中。现有技术为了防止衔铁组件运动过程中脱出,底座前后侧壁滑槽高度需大于衔铁组件运动行程,这就要求衔铁组件需要与接触系统装配后,然后衔铁组件的上下导磁片套入磁路系统的E型轭铁中,最后将整体压入底座中,整个装配困难,装配成本高。另外现有技术的衔铁组件在运动过程中,上下导磁片分别不与铁芯和轭铁接触,衔铁会发生扭动,进行推动块推动两组动簧不同步,导致两组动静触点接触不同步,两组接触系统电寿命一致性差,难以满足终端客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0005]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0006]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底座、磁路系统、接触系统、衔铁组件和推动块;
[0007]所述接触系统包含第一动静簧接触组和第二动静簧接触组,第一动静簧接触组包含第一动簧部分和第一静簧部分,第二动静簧接触组包含第二动簧部分和第二静簧部分;
[0008]所述第一动簧部分与所述第二动簧部分均包括自由端部,在靠近自由端部均处设
置有动触点;所述第一静簧部分与所述第二静簧部分均设置有静触点;
[0009]所述衔铁组件的中间可旋转地支撑在底座上,以在所述磁路系统的配合下进行跷跷板式动作;
[0010]所述推动块的上端与衔铁组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推动块的下端和第一动簧部分以及第二动簧部分的自由端部相连接,所述衔铁组件的所述跷跷板式动作能够带动推动块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合或断开。
[0011]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底座的前端设有开口朝向外侧且用于容纳所述推动块的缺口,所述衔铁组件的其中一端延伸到所述缺口的上方,并与容纳于缺口中的推动块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缺口包括两个相对的缺口侧面以及一个缺口正面,两个所述缺口侧面能够分别与推动块的两个侧面相配合,所述缺口正面能够与推动块上的相对面相配合。
[0012]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口内设置导向板,所述推动块的下部设有推动槽,从而使得推动块的下部形成两个悬臂,所述导向板能够与所述推动槽相配合定位,从而对推动块的上下运动起定位导向作用。
[0013]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在底座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延伸至所述缺口内;所述推动块的下部设有推动槽,从而使得推动块的下部形成两个悬臂;所述竖直隔板能够与所述推动槽相配合定位,从而对推动块的上下运动起定位导向作用。
[0014]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直隔板在所述缺口内的各棱边设置倒角。
[0015]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块的下部设有推动槽,从而使得推动块的下部形成两个悬臂,所述两个悬臂上均设置有通槽,所述推动块能够通过所述通槽与第一动簧部分和第二动簧部分的自由端部形成间隙活动的连接。
[0016]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水平隔板位于竖直隔板的上方,所述竖直隔板在底座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底座由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分割成第一安装腔体、第二安装腔体和第三安装腔体,第一安装腔体用于安装磁路系统,第二安装腔体和第三安装腔体分别用于安装第一动静簧接触组和第二动静簧接触组。
[0017]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体为凹型围框结构,所述第一安装腔体的前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装配磁路系统以实现定位的槽口;磁路系统的两个轭铁的两侧肩膀分别适配在第一安装腔体的前后端的两侧的槽口中,从而使得磁路系统稳固安装于底座中。
[0018]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衔铁组件包括衔铁和转动块,所述磁路系统包括一个铁芯、两个轭铁、一个磁钢和一个线圈组件,所述铁芯为条形并呈水平设置,所述轭铁为板形;所述两个轭铁分别固定在铁芯的两端,所述磁钢匹配在铁芯的中间;所述轭铁的顶部设置为与所述衔铁的两端相配合的工作极面。
[0019]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衔铁中间设有圆弧形凸起,所述圆弧形凸起在所述衔铁中间沿衔铁宽度方向设置,所述衔铁通过所述圆弧形凸起抵靠在所述磁钢上从而进行转动。
[0020]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1]1.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相比于单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需要更大的衔铁保持力,现有技术衔铁保持力小,不稳定,难以在复杂场合应用,如存在振动环境中。本实
用新型采用跷跷板磁路,保持力大且一致性好,磁路系统与接触系统上下分布,结构简单,各组件部分可实现模块化装配,装配简单,成本低。
[0022]2.本技术推动块能够通过推动槽与竖直隔板相配合定位,从而对推动块的上下运动起定位导向作用,使得推动块的上下运动更加精确平稳,更加有利于动静触点的可靠接合,有利于电磁继电器的工作稳定性。并且由于衔铁转轴搭在磁钢上,衔铁转轴与磁钢具有的接触部分,使得衔铁受到的磁吸力更强且更均衡稳定,磁吸牢固,衔铁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扭动,推动块能够通过两个通槽分别与第一动簧部分和第二动簧部分的自由端部相连接,推动块的受力更加平衡,推动块对于第一动静簧接触组和第二动静簧接触组的动静触点的接触同步性更一致。
[0023]3.本技术的轭铁的顶部设置为与所述衔铁的两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底座、磁路系统、接触系统、衔铁组件和推动块;所述接触系统包含第一动静簧接触组和第二动静簧接触组,第一动静簧接触组包含第一动簧部分和第一静簧部分,第二动静簧接触组包含第二动簧部分和第二静簧部分;所述第一动簧部分与所述第二动簧部分均包括自由端部,在靠近自由端部处均设置有动触点;所述第一静簧部分与所述第二静簧部分均设置有静触点;所述衔铁组件的中间可旋转地支撑在底座上,以在所述磁路系统的配合下进行跷跷板式动作;所述推动块的上端与衔铁组件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推动块的下端和第一动簧部分以及第二动簧部分的自由端部相连接,所述衔铁组件的所述跷跷板式动作能够带动推动块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合或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底座的前端设有开口朝向外侧且用于容纳所述推动块的缺口,所述衔铁组件的其中一端延伸到所述缺口的上方,并与容纳于缺口中的推动块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缺口包括两个相对的缺口侧面以及一个缺口正面,两个所述缺口侧面能够分别与推动块的两个侧面相配合,所述缺口正面能够与推动块上的相对面相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内设置导向板,所述推动块的下部设有推动槽,从而使得推动块的下部形成两个悬臂,所述导向板能够与所述推动槽相配合定位,从而对推动块的上下运动起定位导向作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竖直隔板,所述竖直隔板在底座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延伸至所述缺口内;所述推动块的下部设有推动槽,从而使得推动块的下部形成两个悬臂;所述竖直隔板能够与所述推动槽相配合定位,从而对推动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语林正极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