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330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储能装置,涉及充电电池充放电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储能壳体,储能壳体设置为真空内胆结构,其中,储能壳体的内部填充有珠光砂,储能壳体的顶部安装设置有凹槽边架,凹槽边架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铺设安装有低压循环管路,低压循环管路连通设置有边侧降温组件,边侧降温组件的边侧连接设置有分流组件,通过在冷凝输送气管、分流组件、低压循环管路、干燥室和边侧降温组件配合下,保障电池作业环境的整体散热性,使得整体结构形成循环往复式冷凝散热作业,保障了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和电池的使用寿命,且整体结构安装合理,整体在保障电池和质子交换燃料电散热的同时,也保障了其使用续航性。也保障了其使用续航性。也保障了其使用续航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储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放电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散热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散热储能装置其内部具有多个充电电池,在该充电电池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热传导的方式进行散热,或者在装置内部布设散热片。
[0003]但现有技术中,目前散热储能装置的使用,需要考虑到其内部的电池安装位置的空间大小,在保障其储能续航性的同时也要保障散热性能,但多放置安装散热结构,会影响到电池的使用,不足以满足现有储能装置使用的需求,因此就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散热储能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散热储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多放置安装散热结构,会影响到电池的使用,无法在保障其储能续航性的同时也要保障散热性能,不足以满足现有储能装置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储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在但多放置安装散热结构,会影响到电池的使用,无法在保障其储能续航性的同时也要保障散热性能,不足以满足现有储能装置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储能装置,包括储能壳体,所述储能壳体设置为真空内胆结构,其中,所述储能壳体的内部填充有珠光砂,所述储能壳体的顶部安装设置有凹槽边架,所述凹槽边架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铺设安装有低压循环管路,所述低压循环管路连通设置有边侧降温组件,所述边侧降温组件的边侧连接设置有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的侧端连接设置有反应腔室,所述反应腔室的内部分别安装设置有正电极聚集罩和负电极聚集罩,所述正电极聚集罩的内部安装设置有正电极棒,所述负电极聚集罩的内部安装设置有负电极棒,所述正电极棒和所述负电极棒的顶部贴合连接有导电金属簧片,所述导电金属簧片的边侧电性连接有稳压导电线路,且所述正电极聚集罩和负电极聚集罩的外部安装设置有电解槽,所述正电极聚集罩和负电极聚集罩的底部均安装设置有连通室,所述连通室的外部安装设置有氢气传感器,且所述连通室的侧端连通有排氢管,所述稳压导电线路的侧端连接设置有电压电容器,其中,所述反应腔室的底部连通有储气室,所述储气室的边侧安装设置有储液室,所述储气室的内部安装设置有气体提纯室,所述气体提纯室的底部连通设置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侧端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左侧端和所述储液室连通设置,且所述储液室的内部安装设置有第一冷凝片组,所述循环管的侧端连通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侧端连通有U槽分液管,所述U槽分液管的侧端外部套设安装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的侧端连通设置有热细管,所述热
细管的侧端连接有蒸发器。
[0008]优选的,所述U槽分液管的侧端连通设置有循环冷凝室,所述循环冷凝室的内部安装设置有冷凝翅片,利用U槽分液管,便于将氧气输送至循环冷凝室,接着在冷凝翅片的配合下,进行冷凝,接着将冷凝液体通过循环冷凝室顶部连通的输送管路输送至干燥室中,进行干燥作业。
[0009]优选的,所述边侧降温组件包括边侧架,所述边侧架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所述边侧架的内部填充有冷凝吸附剂,所述边侧架的边侧连接安装有换热片组,所述边侧架的中心端设置有对接槽,利用边侧架,便于当电池进行安装后,将边侧架套设贴合安装在电池的外部,便于边侧架利用内部的冷凝吸附剂和换热片组对氧气所液化产生的液体进行冷凝吸热作业,便于对电池进行吸热导热作业,保障电池作业环境的整体散热性。
[0010]优选的,所述边侧架的左侧端连通设置有双向管路,所述双向管路的侧端连通设置有干燥室,所述干燥室的左右两端连通设置有负压管,所述负压管和低压循环管路连通设置,在负压管配合下,便于将冷凝干燥的气体输送至低压循环管路中,便于使得冷凝干燥的气体在低压循环管路环绕电池的表面循环周圈后,再次输送至冷凝输送气管中。
[0011]优选的,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冷凝输送气管,所述冷凝输送气管的侧端和所述低压循环管路连通设置,所述冷凝输送气管的另一侧端连通有氧气排送管,所述氧气排送管的侧端连通设置有电磁阀,且所述氧气排送管的侧端通过所述电磁阀连通设置有氧气吸入室,所述氧气吸入室的侧端设置有氧气传感器,且所述氧气吸入室的边侧连通设置有吸入管,且所述氧气传感器的底部设置有气体冷凝输送管路,在吸入管的配合下,便于利用氧气吸入室,将所电解反应所向上排送的氧气进行输送至氧气排送管中,且在氧气传感器配合下,便于对所输送的氧气进行检测,接着在冷凝输送气管的作用下,便于将所吸入的氧气进行输送至低压循环管路中。
[0012]优选的,所述反应腔室的顶端设置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侧端和稳压导电线路电性连接,且所述稳压导电线路的侧端通过所述电压电容器电性连接有电池,在稳压导电线路、电池和电压电容器配合下,便于在储能装置使用过程中进行电解反应。
[0013]优选的,所述电池设置为三组,且三组所述电池的底部安装设置有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利用质子交换燃料电池,便于使得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内部所设置的质子交换膜对所纯化的氢气进行转换,使得所产生的氢能转换为电能,进而输送至电池中。
[0014]优选的,所述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和电池组成充电放电结构,且所述质子交换燃料电池的中间安装设置有铜铝合金导热金属隔架,在铜铝合金导热金属隔架配合下,便于保障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和电池安装设置时,外表面不会产生接触,造成热量散发效率降低的问题。
[0015]优选的,所述铜铝合金导热金属隔架的边侧贯通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的左右侧端连通设置有喇叭型散热导气腔,且所述散热口的两侧端和U槽分液管连通设置,在喇叭型散热导气腔配合下,便于将循环冷凝后的气体对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和电池的使用进行热交换,且整体结构形成循环往复式冷凝散热作业,保障了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和电池的使用寿命。
[0016]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设置有上护壳体,所述上护壳体的顶部安装设置有连接端,且所述储能壳体的底端外部贯通开设有电池引线槽,在整体的装置使用时,便于将
所需线路通过电池引线槽进行连接安装。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储能装置,通过在冷凝输送气管、分流组件、低压循环管路、干燥室和边侧降温组件配合下,便于将所产生的氧气在在吸入管的配合下,便于利用氧气吸入室,将所电解反应所向上排送的氧气进行输送至氧气排送管中,且在氧气传感器配合下,便于对所输送的氧气进行检测,接着在冷凝输送气管的作用下,便于将所吸入的氧气进行输送至低压循环管路中,进而在负压管和低压循环管路配合下,将所冷凝气体输送至干燥室中,接着利用双向管路,输送至边侧架内部,且在边侧架内部的冷凝吸附剂配合下,便于将氧气对氧气进行冷凝吸热作业,且在换热片组配合下,便于使得冷凝气体在低压循环管路和边侧架内部对电池进行吸热导热作业,保障电池作业环境的整体散热性,使得整体结构形成循环往复式冷凝散热作业,保障了质子交换燃料电池和电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壳体(1),所述储能壳体(1)设置为真空内胆结构,其中,所述储能壳体(1)的内部填充有珠光砂,所述储能壳体(1)的顶部安装设置有凹槽边架(2),所述凹槽边架(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部铺设安装有低压循环管路(7),所述低压循环管路(7)连通设置有边侧降温组件(8),所述边侧降温组件(8)的边侧连接设置有分流组件(9),所述分流组件(9)的侧端连接设置有反应腔室(10),所述反应腔室(10)的内部分别安装设置有正电极聚集罩(30)和负电极聚集罩(31),所述正电极聚集罩(30)的内部安装设置有正电极棒(34),所述负电极聚集罩(31)的内部安装设置有负电极棒(35),所述正电极棒(34)和所述负电极棒(35)的顶部贴合连接有导电金属簧片(32),所述导电金属簧片(32)的边侧电性连接有稳压导电线路(33),且所述正电极聚集罩(30)和负电极聚集罩(31)的外部安装设置有电解槽(24),所述正电极聚集罩(30)和负电极聚集罩(31)的底部均安装设置有连通室(36),所述连通室(36)的外部安装设置有氢气传感器(25),且所述连通室(36)的侧端连通有排氢管(26),所述稳压导电线路(33)的侧端连接设置有电压电容器(20),其中,所述反应腔室(10)的底部连通有储气室(12),所述储气室(12)的边侧安装设置有储液室(11),所述储气室(12)的内部安装设置有气体提纯室(27),所述气体提纯室(27)的底部连通设置有输送管(23),所述输送管(23)的侧端连通有循环管(22),所述循环管(22)的左侧端和所述储液室(11)连通设置,且所述储液室(11)的内部安装设置有第一冷凝片组(21),所述循环管(22)的侧端连通设置有回流管(39),所述回流管(39)的侧端连通有U槽分液管(38),所述U槽分液管(38)的侧端外部套设安装有增压管(37),所述增压管(37)的侧端连通设置有热细管(17),所述热细管(17)的侧端连接有蒸发器(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槽分液管(38)的侧端连通设置有循环冷凝室(18),所述循环冷凝室(18)的内部安装设置有冷凝翅片(2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侧降温组件(8)包括边侧架(8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方苗桂喜王鑫朱全胜万迪明席晟哲元亮王伟峰郭俊峰彭鹏张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