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池壳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329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壳打孔装置,包括钻孔机构、夹持机构和冷却机构,钻孔机构包括升降设置的连接板上安装的内设通槽的钻头;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平移电池壳;冷却机构包括液池、其上设有液缸的安装板及能安装板上镶嵌进入通槽中可更换冷却液的两个冷却块,冷却块的外侧壁设置有两个换液口,安装板的两侧分别为设置有与换液口分别对接的进液插头和出液插头的第一区和第二区,安装板上设置有能水平往复运动并限位在两个冷却块两侧的U型推块板;液缸连接着与两个出液插头连接的液池,液缸还分别连接着两个进液插头,连接板驱动钻头上下钻孔的同时通过动力机构驱动U型推块板以及缸塞沿着液缸往复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钻头的利用率以及钻孔精度。率以及钻孔精度。率以及钻孔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池壳打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钻孔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池壳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护壳体需要组装,所以需要对壳体进行钻孔加工。由于近些年电池壳体加工中多采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在此种材质制作的电池壳体上进行钻孔相较于铝制壳体,会存在热量难以传散的缺陷,大部分集中在钻头部位,长时间的热量集聚会给钻头带来极大的负担,降低钻头的耐用度和缩短刀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影响钻孔对象的加工质量,出现电池壳抽丝、毛边、分层、撕裂等缺陷。目前生产时间中有的采用喷洒冷却液等方式对钻头进行降温,但是这种方式会增加电池壳后期的清洁负担,降温效果有限,并影响加工效率;类似的方式还会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电池壳打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4]一种汽车电池壳打孔装置,包括:
[0005]工作台;
[0006]钻孔机构,其包括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方的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通过第一气缸驱动升降的连接板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的钻头,所述钻头上开设有通槽;
[0007]夹持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能被平移组件驱动移动的移动板以及安装在所述移动板上用于夹持定位电池壳的夹持件;
[0008]冷却机构,其包括液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下方的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液缸以及能镶嵌进入所述通槽中可更换冷却液的两个并排设置的冷却块,所述冷却块的外侧壁设置有两个换液口,被所述钻头竖直贯穿的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分别设置有与对应侧冷却块上两个换液口对接的进液插头和出液插头,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能通过第二气缸驱动水平往复运动并限位在两个所述冷却块两侧的U型推块板;
[0009]所述液缸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缸塞,液缸通过第一进液管连接着所述液池,并且液缸通过第二进液管分别连接着两个所述进液插头并对其交替换液,两个所述出液插头通过出液管连接着所述液池,连接板驱动钻头上下钻孔的同时通过动力机构驱动U型推块板左右往复运动以及驱动缸塞沿着液缸往复运动。
[0010]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下方的导向筒以及完整齿轮,所述导向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完整齿轮相互啮合的齿圈,所述完整齿轮同轴设置有缺齿轮,所述缸塞上水平安装有与所述缺齿轮齿部相互啮合的齿条,所述缸塞的远端连接着复位弹簧,所述导向筒的侧壁竖直对称设置有两个竖向槽,所述导向筒的侧壁还设置有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竖向槽首尾部位的两个螺旋槽,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能相对所述竖向槽和螺旋槽滑动的拨快,所述竖向槽上分别安装有能感应所述拨快竖直划过的感应块,控制器连
接着所述感应块以及第二气缸。
[0011]优选的,所述平移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的X轴驱动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X轴驱动组件上方的Y轴驱动组件,所述移动板安装在所述Y轴驱动组件上。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液管包括连通液缸内液腔的总管,所述总管的出液端连接着三通的进液端,所述三通的两个出液端分别通过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着两个所述进液插头,所述三通连接着用于切换总管与第一管和第二管间连通状况的换向阀。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连接有单向进液阀,所述第二进液管上连接有单向出液阀。
[0014]优选的,所述冷却块的宽度与所述通槽的截面宽度相当,并且所述U型推块板让位所述钻头。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6]本专利技术装置通过钻孔机构、夹持机构以及冷却机构间的结合,能在钻头升降钻孔的过程中,实现钻头通槽内冷却块在第一区和第二区间的交替转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第一区和第二区中冷却块中受热冷却液的自动挤出和补充,从而能降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的汽车电池壳等散热性能较差材质钻孔过程中对钻头的损伤,提高钻头的利用率以及钻孔精度,并提高对冷却液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机构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两冷却块换热以及移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
工作台;2

钻孔机构;3

夹持机构;4

冷却机构;10

电池壳;
[0026]201

支撑架;202

连接板;203

钻头;204

通槽;205

第一气缸;
[0027]301

移动板;302

X轴驱动组件;303

Y轴驱动组件;
[0028]401

液池;402

冷却块;403

安装板;404

第一区;405

第二区;406

进液插头;407

出液插头;408

U型推块板;409

第二气缸;410

感应块;411

第一进液管;412

第二进液管;4121

总管;4122

三通;4123

第一管;4124

第二管;413

出液管;414

螺旋槽;415

液缸;416

拨快;417

竖向槽;418

缺齿轮;419

缸塞;420

齿条;421

复位弹簧;422

导向筒;423

完整齿轮;424

液腔;425

换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0]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池壳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1、钻孔机
构2、夹持机构3以及冷却机构4。
[0031]其中,钻孔机构2包括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方的支撑架201、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01上通过第一气缸205驱动升降的连接板202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202上的钻头203,所述钻头203上开设有通槽204;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池壳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钻孔机构(2),其包括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方的支撑架(201)、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01)上通过第一气缸(205)驱动升降的连接板(202)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连接板(202)上的钻头(203),所述钻头(203)上开设有通槽(204);夹持机构(3),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能被平移组件驱动移动的移动板(301)以及安装在所述移动板(301)上用于夹持定位电池壳(10)的夹持件;冷却机构(4),其包括液池(401)、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01)下方的安装板(403)、安装在所述安装板(403)上的液缸(415)以及能镶嵌进入所述通槽(204)中可更换冷却液的两个并排设置的冷却块(402),所述冷却块(402)的外侧壁设置有两个换液口(425),被所述钻头(203)竖直贯穿的所述安装板(403)的两侧分别为第一区(404)和第二区(405),所述第一区(404)和第二区(405)分别设置有与对应侧冷却块(402)上两个换液口(425)对接的进液插头(406)和出液插头(407),所述安装板(403)上设置有能通过第二气缸(409)驱动水平往复运动并限位在两个所述冷却块(402)两侧的U型推块板(408);所述液缸(415)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缸塞(419),液缸(415)通过第一进液管(411)连接着所述液池(401),并且液缸(415)通过第二进液管(412)分别连接着两个所述进液插头(406)并对其交替换液,两个所述出液插头(407)通过出液管(413)连接着所述液池(401),连接板(202)驱动钻头(203)上下钻孔的同时通过动力机构驱动U型推块板(408)左右往复运动以及驱动缸塞(419)沿着液缸(415)往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池壳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竖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01)下方的导向筒(422)以及完整齿轮(4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爱维张阿凤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