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跨硬件设备的告警筛选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读取硬件程序逻辑:读取需要进行告警筛选处理的硬件设备上的程序逻辑;S2:编号、编码生成:基于硬件程序逻辑,生成与告警数据绑定的编号和编码;S3:编号查询:通过已知编号、涉及文本、告警状态类数据查询相对应编号;S4:告警数据筛选:基于与告警数据绑定的编号进行告警数据的筛选查询;所述S2,编号、编码生成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1:类别编号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跨硬件设备的告警筛选处理方法具有可降低系统单次处理数据量,避免数据庞大造成系统运行停滞,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和告警数据筛选执行力的效果。率和告警数据筛选执行力的效果。率和告警数据筛选执行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硬件设备的告警筛选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告警筛选
,尤其涉及一种跨硬件设备的告警筛选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基于服务器的应用系统不断激增,网络故障率提高,可控性下降。对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的故障监控及分析的工作越发重要。为保障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查看运行状态。为了实现对于硬件或软件的实时监控,一般需要利用告警系统进行持续监控和告警。
[0003]由于涉及的告警数据庞大,当工作人员需要利用系统进行告警筛选处理时,一般后台会直接通过指定的代码或编号在大量的数据中直接进行筛选。在此筛选模式下,系统单次的处理数据较大,长时间使用下,随着硬件设备或软件质量的下降,可能会造成运行速度慢,甚至是系统运行停滞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跨硬件设备的告警筛选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由于系统单次的处理数据较大,长时间使用下,随着硬件设备或软件质量的下降,可能会造成运行速度慢,甚至是系统运行停滞的情况发生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跨硬件设备的告警筛选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07]S1:读取硬件程序逻辑:读取需要进行告警筛选处理的硬件设备上的程序逻辑;
[0008]S2:编号、编码生成:基于硬件程序逻辑,生成与告警数据绑定的编号和编码;
[0009]S3:编号查询:通过已知编号、涉及文本、告警状态类数据查询相对应编号;
[0010]S4:告警数据筛选:基于与告警数据绑定的编号进行告警数据的筛选查询;
[0011]所述S2,编号、编码生成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2]S21:类别编号生成:将多种告警类别归纳为一大类,并在大类编号的基础上顺序生成每个告警类别相对应的编号,再顺序生成每条编码数据所对应的编号;
[0013]S22:属性编码生成:在同一告警类别的告警数据中按属性类目进行属性编码的生成;
[0014]所述S4,告警数据筛选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5]S41:大类数据筛选:通过筛选大类编码筛选出该类别内的告警数据;
[0016]S42:属性数据筛选:在同一类别内的告警数据中通过属性进行数据的筛选。
[0017]通过对告警数据进行逐层编号,首先通过读取网管系统的硬件程序来了解其程序逻辑,后进行由大类到小类的逐层编号,以此类推,当进行告警数据筛选时,系统首先定位大类类别,并将其他类别筛除,保留该大类类别内容,此为一次筛选,二次筛选时,可对告警类别进行筛选,筛选出所有数据并进行排序,由此,通过层层递进筛选,可降低系统单次处理数据量,避免数据庞大造成系统运行停滞,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和告警数据筛选执行力。
[001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S21,类别编号生成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9]S211:编号逻辑编辑:对编号逐层递进的生成逻辑进行编辑;
[0020]S212:大类编号生成:生成每一大类的编号;
[0021]S213:告警类别编号匹配生成:在编号生成逻辑的基础上基于每一大类的编号匹配生成每一告警类别的编号;
[0022]S214:具体编号生成:在每一告警类别的编号下生成每条告警数据的具体编号;
[0023]所述S22,属性编码生成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24]S221:同类属性类目提取:提取每一告警类别的所有告警数据内的属性类目关键词;
[0025]S222:类目编码生成:对提取出的类目关键词生成独立的编码;
[0026]S223:同类数据类目编码同化:将每一告警类别下的所有属性类目编码进行同化。
[0027]通过进行同类目编码同化,在每一条告警类别的数据下,所包括的数据的类目基本一致,一般的系统中,每条类目所对应的编码都为独立编码,由此,会造成编码数量庞大,为数据处理带来较大压力,本专利技术中将统一告警类别下的数据中的数据类目编码进行同化,当进行筛选时,可降低编码处理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效率,同时由于不同告警类别下的类目编码不一致,即便是同一类目名称也存在差异,从而有效避免与其他告警类别的数据混淆,提高数据筛选的指向性。
[0028]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S3,编号查询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29]S301:大类目编号搜索:输入大类别的编号进行搜索;
[0030]S32:大类编号显示:在界面上显示大类别的编号以及对应的名称;
[0031]S33:告警类别显示:在显示的大类别数据下显示其范围下的所有告警类别;
[0032]所述S3,编号查询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33]S311:字段搜索:输入大类别名称中的文本或告警类别名称中的文本进行搜索;
[0034]S312:类别文本显示:显示与输入字段相同或相似的名称文本内容,显示并确定后转为S32;
[0035]所述S3,编号查询还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36]S321:状态描述搜索:输入具体的告警状态来进行查询搜索;
[0037]S322:类别锁定:根据搜索到的告警状态匹配相应的类别并锁定,锁定后转为S32;
[0038]所述S41,大类数据筛选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39]S411:编号拆分分析:对选定的编号进行拆分,并分析拆分出的编号字段对应的大类类别;
[0040]S412:大类筛除:筛除不需要的大类类别数据;
[0041]S413:编号锁定:锁定该大类类别内的告警类别编号;
[0042]S414:数据筛出:筛选出该告警类别内的所有数据;
[0043]S415:数据排序:对数据进行自动排序;
[0044]所述S42,属性数据筛选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45]S421:属性类目选择:选择同类告警类别数据内的属性类目;
[0046]S422:定位筛选:定位选择单个或多个属性类目;
[0047]S423:告警数据筛出:根据定位结果筛出不需要的告警数据;
[0048]S424:告警数据排序:对呈现出的数据进行自动排序。
[0049]通过在编号查询中分为大类编号、字段和状态描述三类搜索查询方式,在已知大类编号、已知类别字段或明确信息不清楚,通过描述告警状态三类情况下皆可完成数据的准确筛选,从而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筛选需求,扩大告警筛选的适用人群范围,可有效降低筛选操作难度。
[0050]由上可知,一种跨硬件设备的告警筛选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读取硬件程序逻辑:读取需要进行告警筛选处理的硬件设备上的程序逻辑;S2:编号、编码生成:基于硬件程序逻辑,生成与告警数据绑定的编号和编码;S3:编号查询:通过已知编号、涉及文本、告警状态类数据查询相对应编号;S4:告警数据筛选:基于与告警数据绑定的编号进行告警数据的筛选查询;所述S2,编号、编码生成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硬件设备的告警筛选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读取硬件程序逻辑:读取需要进行告警筛选处理的硬件设备上的程序逻辑;S2:编号、编码生成:基于硬件程序逻辑,生成与告警数据绑定的编号和编码;S3:编号查询:通过已知编号、涉及文本、告警状态类数据查询相对应编号;S4:告警数据筛选:基于与告警数据绑定的编号进行告警数据的筛选查询;所述S2,编号、编码生成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1:类别编号生成:将多种告警类别归纳为一大类,并在大类编号的基础上顺序生成每个告警类别相对应的编号,再顺序生成每条编码数据所对应的编号;S22:属性编码生成:在同一告警类别的告警数据中按属性类目进行属性编码的生成;所述S4,告警数据筛选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41:大类数据筛选:通过筛选大类编码筛选出该类别内的告警数据;S42:属性数据筛选:在同一类别内的告警数据中通过属性进行数据的筛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硬件设备的告警筛选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类别编号生成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11:编号逻辑编辑:对编号逐层递进的生成逻辑进行编辑;S212:大类编号生成:生成每一大类的编号;S213:告警类别编号匹配生成:在编号生成逻辑的基础上基于每一大类的编号匹配生成每一告警类别的编号;S214:具体编号生成:在每一告警类别的编号下生成每条告警数据的具体编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硬件设备的告警筛选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属性编码生成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221:同类属性类目提取:提取每一告警类别的所有告警数据内的属性类目关键词;S222:类目编码生成:对提取出的类目关键词生成独立的编码;S223:同类数据类目编码同化:将每一告警类别下的所有属性类目编码进行同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刘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畅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