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苏糖酸镁粉末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2915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

苏糖酸镁粉末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中间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L

苏糖酸镁粉末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镁是人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镁含量偏低的人面临着罹患多种严重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糖和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迹象,以及骨质疏松症。L

苏糖酸镁是一种新型补镁剂,相关研究表明,该产品能补充人体镁元素,对患有焦虑、睡眠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0003]专利文件CN104961636A中公开了一种以维生素C、双氧水、重质氧化镁为原料,将浓缩液滴入微回流乙醇溶液中析晶得到L

苏糖酸镁的方法。因为加入双氧水反应放热升温,温度较高时抗坏血酸会氧化变黄,且双氧水会分解,所以合成过程需降温处理;双氧水反应效率低,易分解,通常会加入过量双氧水,而双氧水残留会影响下一步的中和,后续还需高温分解过量的双氧水;因结晶析出困难,需浓缩后加入晶种、回流乙醇促结晶、降温至10

15℃;工序复杂,反应速度慢,收率低,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该产品不易结晶析出,采用高温浓缩结晶会导致溶液发黄、粘稠,采用加入促结晶剂使产品析出,后续要考虑促结晶剂的回收处理问题,成本增加,收率较低。
[0004]目前市场上产品多采用此种工艺,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

苏糖酸镁粉末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原料的加入方式,加入过氧化氢水解酶,使反应更充分,产品纯度高;通过采用喷雾干燥方式替代浓缩结晶方式回收产物,避免了出现高温浓缩溶液发黄、结晶粘稠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收率。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

苏糖酸镁粉末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抗坏血酸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反应后,加入过氧化氢水解酶,将碳酸镁悬浮液通过反应体系外循环模式向其中滴加碳酸镁悬浮液,反应后再进行过滤和喷雾干燥,即获得L

苏糖酸镁粉末;
[0008]碳酸镁悬浮液按照每五分钟加入其总量的8~12%到体系中。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坏血酸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时,抗坏血酸与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比值为40:75

80。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坏血酸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时间为0.5

1h。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氧化氢水解酶的添加量为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0.1

0.5%。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抗坏血酸与碳酸镁的质量比值为40:26

28。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滴加碳酸镁悬浮液后的反应时间为1.5

2h。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喷雾干燥的温度为160

200℃。
[0015]采用上述L

苏糖酸镁粉末的制备方法获得的L

苏糖酸镁粉末,其中镁含量为8.2

8.3%,收率为70

75%,纯度≥99%。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过氧化氢水解酶的作用,使反应更充分,同时让残留的过氧化氢分解,制备过程中无需高温分解残留的过氧化氢;通过调整镁源的滴加速度,使反应更充分,产品纯度高;通过采用喷雾干燥方式替代浓缩结晶方式回收产物,避免了出现结晶粘稠的问题,无需加入晶种、促结晶剂,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产品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9]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

苏糖酸镁粉末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20]S1.按照质量比值计算,将40份抗坏血酸加入到100

120份水中,搅拌至澄清,加入75

80份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溶液,反应0.5

1h。
[0021]S2.加入过氧化氢水解酶。
[0022]在本专利技术中,加入过氧化氢水解酶,使过氧化氢分解更彻底,促进VC氧化,其中过氧化氢酶的加入量为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0.1

0.5%。
[0023]S3.将26

28份碳酸镁配制成100份悬浮液,通过反应体系外循环模式将碳酸镁按照每五分钟加入其总量的8~12%的速率匀速滴加至反应体系中,反应1.5

2h。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以抗坏血酸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过氧化氢水解酶为酶催化剂,碳酸镁为成盐剂,通过调整加料顺序和速率,专利技术人创造性地发现,该方式不仅无需反复调整反应温度,还能使反应更充分,进而提高产物纯度。
[0025]其中,过氧化氢会将抗坏血酸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过氧化氢水解酶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使反应更充分,再和镁源反应,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提高收率;通过控制镁源加入速率,确保反应体系温度在合适范围,无需进一步控温,且反应更充分。
[0026]通过反应体系外循环模式将碳酸镁悬浮液加入反应体系,能够使悬浮液更加均匀,反应更充分。
[0027]S4.过滤。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副产物滤除,得到澄清透明的L

苏糖酸镁溶液。
[0029]S5.进行喷雾干燥,最后得到L

苏糖酸镁粉末,其中喷雾干燥的温度为160

200℃。
[0030]采用喷雾干燥方式替代结晶析出,避免出现结晶粘稠,无需使用晶种及促结晶剂。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中不包含脱色步骤,但是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制备的L

苏糖酸镁粉末较白,即使不经过脱色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0031]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2]实施例1
[00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

苏糖酸镁粉末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34]S1.按照质量比值计算,将40份抗坏血酸加入到100份水中,搅拌至澄清,加入76份
质量浓度为30%的双氧水溶液,反应0.5h;
[0035]S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质量0.2%的过氧化氢水解酶;
[0036]S3.将26.5份碳酸镁配制成100份悬浮液,通过反应体系外循环模式将碳酸镁按照每五分钟加入其总量的10%的速率匀速滴加至反应体系中,反应2h;
[0037]S4.过滤;
[0038]S5.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

苏糖酸镁粉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抗坏血酸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反应后,加入过氧化氢水解酶,再将碳酸镁悬浮液通过反应体系外循环模式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反应后再进行过滤、喷雾干燥,即获得所述L

苏糖酸镁粉末;所述碳酸镁悬浮液按照每五分钟加入其总量的8~12%加入到反应体系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坏血酸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时,抗坏血酸与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比值为40:75

8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氢水解酶的添加量为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0.1

0.5%。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班莹莹程亚楠张辉艳张要华李培杰梅志恒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瑞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