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264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远红外萎凋方法,并结合3次摇青、3次晾青的做青处理,以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并增强内源酶的活性,利于茶红素的积累,同时可提高产品的香气,改善产品的滋味;揉捻工序中采用枯草杆菌蛋白酶与果胶酯酸酶复合酶处理,利用外源生物酶法累积茶红素;反复冻融处理工艺中应用高压静电场,加速茶多酚和咖啡碱的胞内析出,促进其生物氧化,间接促进茶红素的累积;本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容易操作,可实现工业化大生产;所得乌龙茶粉富含茶红素,并能最大限度的保留乌龙茶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能满足市场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能满足市场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乌龙茶是明清时首先创之于福建的一种半发酵茶,19世纪初乌龙茶的产制亦由福建扩展至粤东及台湾。目前,人们使用的乌龙茶的制作方法是综合采用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特点,在加工中使用鲜叶经晒青做青,使叶内多酚类化合物发生局部轻变酶促进氧化,待氧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又以高温炒青破坏酶的活性,而后进行揉捻、烘干,形成绿叶红边既有绿茶清香又有红茶的甜醇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特征。
[0003]茶红素是多酚类物质氧化形成的一类能溶于乙酸乙酯的、具有苯并卓酚酮结构的化合物的总称。茶红素具有极强的生理活性,可抗氧化、抗衰老、抗突变、抗癌防癌、降血糖、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已运用到天然药物、保健品、化妆品和日化用品中。茶红素虽然主要存在于红茶中,但其在红茶中所占比例很低,仅占红茶的0.2~2%,而乌龙茶中茶红素含量更少,因此,提高乌龙茶中茶红素的含量,将使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更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以鲜茶叶为原料,经40

42℃远红外萎凋处理后进行做青处理,制得做青叶;步骤二、将做青叶放入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得杀青叶;步骤三、将杀青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2

3min,之后摊至竹席上静置3

5min,期间向叶上喷洒复合酶液;步骤四、重复步骤三的操作2

3次,得揉捻叶;步骤五、将揉捻叶进行2

3次冻融处理;步骤六、将冻融处理后的茶叶,置于带式红外线烘干机上进行烘焙处理,制得富含茶红素的乌龙茶,茶红素含量≥4.5%。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一所述远红外萎凋处理参数为:网带输送速度为2m/min,物料吸收功率为2.0

2.5W/g。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一所述做青处理的温度为32℃,对原料进行3次摇青、3次晾青处理,3次摇青、3次晾青处理分别在湿度为60%、80%和75%的环境下进行,3次摇青处理时间依次为10min、6min和4min,3次晾青处理时间依次为1h、2h和1h。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三中所述复合酶液由枯草杆菌蛋白酶与果胶酯酸酶按1:3质量比复配而成,其浓度为0.15

0.2g/L,其喷洒量为0.02

0.03mL/g。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五所述冻融处理工艺为:揉捻叶经

195℃液氮
深冷冻结至中心温度达到

78℃后冻藏1h以上,后置于10

15℃、1.5

1.8kV的高压静电场下解冻,当茶叶中心温度达4℃时结束。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远红外萎凋方法,并结合3次摇青、3次晾青的做青处理,以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并增强内源酶的活性,利于茶红素的积累,同时可提高产品的香气,改善产品的滋味;揉捻工序中采用枯草杆菌蛋白酶与果胶酯酸酶复合酶处理,利用外源生物酶法累积茶红素;反复冻融处理工艺中应用高压静电场,加速茶多酚和咖啡碱的胞内析出,促进其生物氧化,间接促进茶红素的累积;本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容易操作,可实现工业化大生产;所得乌龙茶粉富含茶红素,并能最大限度的保留乌龙茶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能满足市场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以鲜茶叶为原料,经40℃远红外萎凋处理,远红外萎凋处理参数为网带输送速度为2m/min,物料吸收功率为2.0W/g,然后进行做青处理,做青处理的温度为32℃,对原料进行3次摇青、3次晾青处理,3次摇青、3次晾青处理分别在湿度为60%、80%和75%的环境下进行,3次摇青处理时间依次为10min、6min和4min,3次晾青处理时间依次为1h、2h和1h,制得做青叶;步骤二、将做青叶放入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得杀青叶;步骤三、将杀青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3min,之后摊至竹席上静置5min,期间向叶上喷洒复合酶液,所述复合酶液由枯草杆菌蛋白酶与果胶酯酸酶按1:3质量比复配而成,其浓度为0.15g/L,其喷洒量为0.03mL/g;步骤四、重复步骤三的操作2次,得揉捻叶;步骤五、将揉捻叶进行2次冻融处理,所述冻融处理工艺为:揉捻叶经

195℃液氮深冷冻结至中心温度达到

78℃后冻藏1h以上,后置于10℃、1.5kV的高压静电场下解冻,当茶叶中心温度达4℃时结束;步骤六、将冻融处理后的茶叶,置于带式红外线烘干机上进行烘焙处理,制得富含茶红素的乌龙茶,茶红素含量为4.76%。
[0012]实施例2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以鲜茶叶为原料,经42℃远红外萎凋处理,远红外萎凋处理参数为网带输送速度为2m/min,物料吸收功率为2.0W/g,然后进行做青处理,做青处理的温度为32℃,对原料进行3次摇青、3次晾青处理,3次摇青、3次晾青处理分别在湿度为60%、80%和75%的环境下进行,3次摇青处理时间依次为10min、6min和4min,3次晾青处理时间依次为1h、2h和1h,制得做青叶;步骤二、将做青叶放入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得杀青叶;步骤三、将杀青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2min,之后摊至竹席上静置3min,期间向叶上喷洒复合酶液,所述复合酶液由枯草杆菌蛋白酶与果胶酯酸酶按1:3质量比复配而成,其浓度为0.2g/L,其喷洒量为0.02mL/g;
步骤四、重复步骤三的操作3次,得揉捻叶;步骤五、将揉捻叶进行3次冻融处理,所述冻融处理工艺为:揉捻叶经

195℃液氮深冷冻结至中心温度达到

78℃后冻藏1h以上,后置于15℃、1.8kV的高压静电场下解冻,当茶叶中心温度达4℃时结束;步骤六、将冻融处理后的茶叶,置于带式红外线烘干机上进行烘焙处理,制得富含茶红素的乌龙茶,茶红素含量为4.55%。
[0014]实施例3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以鲜茶叶为原料,经41℃远红外萎凋处理,远红外萎凋处理参数为网带输送速度为2m/min,物料吸收功率为2.2W/g,然后进行做青处理,做青处理的温度为32℃,对原料进行3次摇青、3次晾青处理,3次摇青、3次晾青处理分别在湿度为60%、80%和75%的环境下进行,3次摇青处理时间依次为10min、6min和4min,3次晾青处理时间依次为1h、2h和1h,制得做青叶;步骤二、将做青叶放入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以鲜茶叶为原料,经40

42℃远红外萎凋处理后进行做青处理,制得做青叶;步骤二、将做青叶放入微波杀青机中进行杀青,得杀青叶;步骤三、将杀青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2

3min,之后摊至竹席上静置3

5min,期间向叶上喷洒复合酶液;步骤四、重复步骤三的操作2

3次,得揉捻叶;步骤五、将揉捻叶进行2

3次冻融处理;步骤六、将冻融处理后的茶叶,置于带式红外线烘干机上进行烘焙处理,制得富含茶红素的乌龙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远红外萎凋处理参数为:网带输送速度为2m/min,物料吸收功率为2.0

2.5W/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乌龙茶茶红素含量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梅雀陈培埊蔡建兴陈高汕
申请(专利权)人:华达茶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