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256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4
本申请涉及一种热管理方法,该热管理方法包括:热管理系统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结束后,热管理系统以自循环模式运行,其中,自循环模式运行至少第一时长。在该设置下,驱动泵保持运转,驱动泵没有反复启动的状况,驱动泵的损耗程度较小,可以提高驱动泵的使用寿命。另外,驱动泵保持运转,可以使第一循环系统内液体循环流动,降低液体内杂质沉淀在驱动泵或第一循环系统内其它器件内的可能性,即降低驱动泵或第一循环系统内其它器件发生堵塞或卡死问题的可能性,即可以提高第一循环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即可以提高第一循环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即可以提高第一循环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理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充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车被广泛的应用,充电设备的应用市场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中充电设备包括热管理系统,用于调节充电设备内部的温度,以使充电设备内部元器件的工作环境温度处于合适温度范围内,从而使充电设备内部元器件可靠地运行。
[0003]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技术中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方法,热管理方法包括:热管理系统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结束后,热管理系统以自循环模式运行,其中,自循环模式运行至少第一时长。在该设置下,驱动泵保持运转,驱动泵没有反复启动的状况,驱动泵的损耗程度较小,可以提高驱动泵的使用寿命。另外,驱动泵保持运转,可以使第一循环系统内液体循环流动,降低液体内杂质沉淀在驱动泵或第一循环系统内其它器件内的可能性,即降低驱动泵或第一循环系统内其它器件发生堵塞或卡死问题的可能性,即可以提高第一循环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0006]在一种可能的方法中,第一时长为20秒

60秒。
[0007]在一种可能的方法中,在制冷模式运行结束后,热管理系统以自循环模式运行至少第一时长后,方法还包括:若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保持自循环模式;若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由自循环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
[0008]在一种可能的方法中,在制热模式运行结束后,热管理系统以自循环模式运行至少第一时长后,方法还包括:若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温度时,保持自循环模式;若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时,由自循环模式切换至制冷模式。
[0009]在一种可能的方法中,若热管理系统在以制热模式运行时,方法还包括:在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五预设温度时,保持制热模式;在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大于第五预设温度时,制热模式运行结束。
[0010]在一种可能的方法中,若热管理系统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方法还包括:在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温度时,保持制冷模式;在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第六预设温度时,制冷模式运行结束。
[0011]在一种可能的方法中,若热管理系统在由制冷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的设定下,在运行自循环模式的过程中,方法还包括:若第一循环系统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七预设温度
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30]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31]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3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方法,应用于充电设备的热管理系统。请参照图1所示,充电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循环系统和第二循环系统,第一循环系统设置驱动泵1、加热装置2和温控部件4,驱动泵1用于驱动第一循环系统内液体循环流动,加热装置2用于加热第一循环系统内液体,温控部件4用于安装于待控温的设备(例如电芯或电池),温控部件4内用于流通第一循环系统内液体。第二循环系统设置压缩机5和风机6,第二循环系统用完成制冷,第一循环系统和第二循环系统通过换热器3连接,以实现换热功能。
[0033]请参照图2所示,热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自循环模式。请参照图1所示,当待控温的设备需要被降温时,启动制冷模式,详细地说,运行第二循环系统压缩机5和风机6实现制冷,第二循环系统通过换热器3冷却第一循环系统内液体,驱动泵1驱动第一循环系统内被冷却的液体在温控部件4内流动,从而使温控部件4冷却待控温的设备。当待控温的设备需要被加热时,启动制热模式,详细地说,运行第一循环系统的驱动泵1和加热装置2,加热装置2加热第一循环系统内液体,驱动泵1驱动第一循环系统内被冷却的液体在温控部件4内流动,从而使温控部件4加热待控温的设备。当待控温的设备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降温时,启动自循环模式,详细地说,通过运行驱动泵1驱动第一循环系统内被冷却的液体在温控部件4内流动,在执行自循环模式时,仅运行驱动泵1,此时,热管理系统以最低功耗运行。
[0034]请参照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热管理方法包括:热管理系统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结束后,热管理系统以自循环模式运行,其中,自循环模式运行至少第一时长。在该设置下,驱动泵1保持运转,驱动泵1没有反复启动的状况,驱动泵1的损耗程度较小,可以提高驱动泵1的使用寿命。另外,驱动泵1保持运转,可以使第一循环系统内液体循环流动,降低液体内杂质沉淀在驱动泵1或第一循环系统内其它器件内的可能性,即降低驱动泵1或第一循环系统内其它器件发生堵塞或卡死问题的可能性,即可以提高第一循环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0035]可选地,在制冷模式运行结束后,热管理系统以自循环模式运行至少第一时长后,本申请实施的方法还包括:若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保持自循环模式;若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由自循环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可以为30℃~50℃,第一预设温度具体可以为30℃、35℃、40℃、45℃、50℃;第二预设温度可以为0℃~10℃,第二预设温度具体可以为0℃、2℃、4℃、6℃、8℃、10℃。
[0036]本实施例中,当制冷模式使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制冷模式结束,启动自循环模式。在运行至少第一时长的自循环模式后,
若再次检测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仍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保持自循环模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具有节能的效果。在运行至少第一时长的自循环模式后,若再次检测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时,由自循环模式切换至制热模式,降低待控温设备因低温被损坏的可能性。
[0037]可选地,在制热模式运行结束后,热管理系统以自循环模式运行至少第一时长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若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温度时,保持自循环模式;若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时,由自循环模式切换至制冷模式。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可以为0℃~10℃,第三预设温度具体可以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方法,应用于充电设备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循环系统和第二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循环系统设置驱动泵、加热装置和温控部件,所述第二循环系统设置压缩机和风机,所述热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自循环模式,其中,所述制冷模式为运行所述压缩机、所述风机和所述驱动泵,所述制热模式为运行所述驱动泵和所述加热装置,所述自循环模式为运行所述驱动泵,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热管理系统以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制热模式运行;在所述制冷模式或所述制热模式运行结束后,所述热管理系统以所述自循环模式运行,其中,所述自循环模式运行至少第一时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为20秒

60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冷模式运行结束后,所述热管理系统以所述自循环模式运行至少第一时长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时,保持所述自循环模式;若所述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由所述自循环模式切换至所述制热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热模式运行结束后,所述热管理系统以所述自循环模式运行至少第一时长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且小于或等于第四预设温度时,保持所述自循环模式;若所述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大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时,由所述自循环模式切换至所述制冷模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热管理系统在以所述制热模式运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五预设温度时,保持所述制热模式;在所述温控部件的入口温度大于所述第五预设温度时,所述制热模式运行结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热管理系统在以所述制冷模式运行时,所述方法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先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英维克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