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235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S1、剪力墙绑扎;S2、叠合板1安装:S21、搭设临时支撑架;S22、叠合板吊装;S23、叠合板安装;S24、标高校核;S25、叠合板接缝处模板支设;S26、叠合层钢筋绑扎及埋件安放;S27、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S3、预制预制楼梯安装:S31、PC构件复核;S32、构件安装;该工法施工标准化,人员专业化,工艺程序化,大大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防护的稳定性,施工效率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源的浪费。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通过连接工艺组合起来,像造汽车一样建造房屋,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等特点。与传统现浇结构相比,将PC构件进行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建造方式能够起到节能环保、工期缩短、节约人工等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0003]目前PC构件在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PC板属于薄壁结构,易产生裂缝,在吊装阶段若采用常规吊装方法,很容易因为PC板自身重力产生弯矩,形成裂缝,影响后续使用功能;叠合楼板及钢筋深入梁、墙尺寸不符合要求,叠合楼板之间缝处理不好,造成后期开裂;安装顺序不对,叠合楼梯安放困难等,而工人操作时乱撬硬安,导致钢筋偏位,构件安装精度差;预制楼梯段安装时校对预制段斜向长度不准,导致预制楼梯段支座处接触不实或搭接长度不够而引起的支承不良。
[0004]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施工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
[0007]S1、剪力墙绑扎;
>[0008]S2、叠合板安装:
[0009]S21、搭设临时支撑架:临时支撑架支撑通过键槽型钢管、顶托与方木龙骨支撑固定连接设置,安装叠合板前调整方木龙骨中支撑主龙骨上口标高与墙模板、梁侧模板标高一致;
[0010]S22、叠合板吊装:叠合板上端通过四组钢绳连接有平衡框,平衡框上端通过四组钢绳连接吊钩,通过吊钩吊装抬升至叠合板至指定位置后叠合板从上垂直向下安装,叠合板位于作业层上空20cm处后调整叠合板方向并使叠合板边线与墙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设置;
[0011]S23、叠合板安装:边支座节点和中间支座节点中的叠合板一端部伸出的钢筋锚入梁或墙中,锚入长度大于5倍钢筋直径设置,且叠合板另一端部超出支座中心线10mm设置;双向叠合板拼缝节点中的叠合板之间的伸出钢筋具有135
°
弯钩,且弯钩水平段伸出长度大于5倍钢筋直径设置,两组叠合板内的纵向钢筋伸出并锚入支座梁或墙的现浇混凝土层中,锚入长度大于5倍钢筋直径且超过支座中心线设置;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顶面的现浇
混凝土中设置有附加钢筋;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设置有附加钢筋,并通过嵌缝砂浆对叠合板之间嵌缝;
[0012]S24、标高校核:通过木块调整叠合楼板位置高度差;
[0013]S25、叠合板接缝处模板支设:叠合板底板采用密拼接缝,板缝上侧浇注混凝土前通过打胶封堵;
[0014]S26、叠合层钢筋绑扎及埋件安放:清理叠合板面及板缝的杂物,按图纸要求整理墙插筋,绑扎拼接板缝附加抗剪筋及构造筋;
[0015]S27、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0016]S3、预制预制楼梯安装:
[0017]S31、PC构件复核:楼梯段安装时校对标高以及校对段斜向长度,安装休息板注意标高及水平位置线的准确性。
[0018]S32、构件安装。
[0019]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S21步骤中,所述临时支撑架中的叠合板支架立杆纵横向间距为900mm,叠合板下主龙骨采用50
×
70mm木方,木方搁置在顶托内且间距900mm,所述叠合板支架立杆离地350mm处设置有扫地杆,所述临时支撑架中的横杆步距不大于1.5m,所述临时支撑架距墙距不大于300mm。
[0020]进一步的改进,在S22步骤中,吊装起吊时试吊起距地50cm停止后,检查钢绳与吊钩的受力情况,使叠合板保持水平设置后再吊至作业层上空。
[0021]进一步的改进,在S23步骤中,所述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钢筋位于单向叠合板内部。
[0022]进一步的改进,在S24步骤中,叠合板安装后再次进行标高校核,调节叠合板下的顶托使所述高度差的偏差不大于5mm。
[0023]进一步的改进,在步骤S27中,混凝土浇筑前将模板内及叠合面垃圾清理干净,并剔除叠合面松动的石子、浮浆,构件表面清理干净后在混凝土浇筑前对节点及叠合面充分浇水湿润,叠合板与周边现浇砼结构连接处,浇筑砼时加密振捣点,砼浇筑时不移动预埋件位置,且不污染预埋外露连接部位,叠合板混凝土浇筑后12h内进行覆盖浇水养护,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通过棉毡或棉被养护。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装配式建筑PC构件安装施工方法,该工法施工标准化,人员专业化,工艺程序化,大大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的有效性和安全防护的稳定性,施工效率高,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0026]该装配式建筑PC构件安装施工方法中叠合板与梁柱各种情况下的结构设计,解决了叠合楼板之间缝处理不好,造成后期开裂问题;其安装顺序设计,解决了叠合楼梯安放困难、构件安装精度差;预制楼梯段安装时校对预制段斜向长度不准,导致预制楼梯段支座处接触不实或搭接长度不够而引起的支承不良。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预制叠合板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预制叠合板支撑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预制叠合板平衡框吊装方法示意图。
[0030]图4为边支座节点构造做法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中间支座节点构造做法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双向板拼缝节点构造做法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预制楼梯吊装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6,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37]一种装配式建筑PC构件安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S1、剪力墙绑扎;
[0039]S2、叠合板11安装:
[0040]S21、搭设临时支撑架:安装叠合板1时底部必须做临时支架,临时支撑架支撑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PC构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剪力墙绑扎;S2、叠合板安装:S21、搭设临时支撑架:临时支撑架支撑通过键槽型钢管、顶托与方木龙骨支撑固定连接设置,安装叠合板前调整方木龙骨中支撑主龙骨上口标高与墙模板、梁侧模板标高一致;S22、叠合板吊装:叠合板上端通过四组钢绳连接有平衡框,平衡框上端通过四组钢绳连接吊钩,通过吊钩吊装抬升至叠合板至指定位置后叠合板从上垂直向下安装,叠合板位于作业层上空20cm处后调整叠合板方向并使叠合板边线与墙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设置;S23、叠合板安装:边支座节点和中间支座节点中的叠合板一端部伸出的钢筋锚入梁或墙中,锚入长度大于5倍钢筋直径设置,且叠合板另一端部超出支座中心线10mm设置;双向叠合板拼缝节点中的叠合板之间的伸出钢筋具有135
°
弯钩,且弯钩水平段伸出长度大于5倍钢筋直径设置,两组叠合板内的纵向钢筋伸出并锚入支座梁或墙的现浇混凝土层中,锚入长度大于5倍钢筋直径且超过支座中心线设置;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顶面的现浇混凝土中设置有附加钢筋;单向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设置有附加钢筋,并通过嵌缝砂浆对叠合板之间嵌缝;S24、标高校核:通过木块调整叠合楼板位置高度差;S25、叠合板接缝处模板支设:叠合板底板采用密拼接缝,板缝上侧浇注混凝土前通过打胶封堵;S26、叠合层钢筋绑扎及埋件安放:清理叠合板面及板缝的杂物,按图纸要求整理墙插筋,绑扎拼接板缝附加抗剪筋及构造筋;S27、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及养护;S3、预制楼梯安装:S31、PC构件复核:楼梯段安装时校对标高以及校对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洪昌陈斌钱仁宝王嘉燕郭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上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