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式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26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式风机,包括风机壳体,风机壳体内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内部安装有抽吸机构,风机壳体前后两侧均设有百叶窗机构,风机壳体内部安装有与抽吸机构相匹配的防尘网,安装座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送轴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安装座侧面转动连接有圆环,圆环开设有齿轮槽,圆环固定连接有刮条,第一齿轮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绕线轮,风机壳体内部前后对称设有清理机构,风机壳体顶部安装有防扬尘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防尘网和容易积灰的后侧百叶扇机构的扇叶进行清理,避免长期使用积灰而导致通风效果不好,同时在清理的时候还配合防扬尘机构避免灰尘飞扬。合防扬尘机构避免灰尘飞扬。合防扬尘机构避免灰尘飞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式风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机
,具体涉及一种户外式风机。

技术介绍

[0002]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风机是中国对气体压缩和气体输送机械的习惯简称,通常所说的风机包括通风机,鼓风机,风力发电机;通风机顾名思义起通风作用的风机,现在的工厂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通风机来对工厂内部起到通风作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降低室内温度,特别是烟尘、粉尘作业中的工厂,但这样通风机在使用时就容易使灰尘堆积在积尘网和百叶窗表面,进而在长期使用中积尘网堵塞影响风机的通气流量,进而降低通风效果,同时现有的风机在定期检修时维修工人打开风机盖时产生的震动会使风机内部的堆积灰尘飞扬起来向外扑出,进而容易被维修人员吸入,影响其工作,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户外式风机,能够对抽风机工作一端时间后通过带动第一电机工作,进而对防尘网和容易积灰的后侧百叶扇机构的扇叶进行清理,避免长期使用积灰而导致通风效果不好,同时在清理的时候还配合防扬尘机构避免灰尘飞扬,这样在对风机进行维修时就能够通过预先对风机内部进行清理后再进行维修,避免打开风机内部时带来抖动而引起扬尘向维修人员扑来。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户外式风机,包括风机壳体,所述风机壳体内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部安装有抽吸机构,所述风机壳体前后两侧均设有百叶窗机构,所述风机壳体内部安装有与抽吸机构相匹配的防尘网,所述安装座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送轴传动连接有与安装座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安装座侧面转动连接有与防尘网相匹配的圆环,所述圆环开设有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槽,所述圆环固定连接有与防尘网抵接的刮条,所述第一齿轮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绕线轮,所述风机壳体内部前后对称设有与百叶窗机构相匹配的清理机构;
[0006]两个所述清理机构均包括与两个绕线轮固定连接的两个拉绳,所述风机壳体内部滑动连接有与百叶窗机构相匹配的竖杆,两个所述拉绳分别与竖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杆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风机壳体顶部安装有防扬尘机构。
[0007]所述百叶扇机构包括安装于风机壳体内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铰接有竖直铰接杆,所述风机壳体内部转动连接有若干扇叶,若干所述扇叶伸入风机壳体固定连接有与竖直铰接杆铰接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与风机壳体内部转动连接,后侧所述圆板传动连接有启停组件。
[0008]所述启停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二电机和圆板之间的蜗杆,所述风机壳体内部开设有
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蜗杆传动连接的蜗轮,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有与安装槽滑动连接的安装板,下侧所述限位条滑动连接于安装板内部,所述风机壳体上侧开设有与上侧限位条滑动连接的L形滑槽,所述L形滑槽与风机壳体内部连通。
[0009]所述第一螺纹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安装板螺纹连接有与第一螺纹杆对称设置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有传送带。
[0010]所述防扬尘机构包括矩形框,所述风机壳体上侧内部开设有与矩形框上下滑动的储水槽,所述风机壳体前侧与储水槽连通,所述矩形框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上端安装有若干第一弹簧,所述风机壳体开设有连通储水槽的连通槽,后侧所述连通槽与L形滑槽连通,所述矩形框下端固定连接有与连通槽密封滑动连接的塞条,两个所述塞条均开设有L形通槽,后侧所述塞条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斜面。
[0011]所述风机壳体前侧开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倾斜安装有与储水槽连通的滤网。
[0012]所述风机壳体内部开设有从安装座向两侧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安装槽内底壁开设有向竖杆靠近的第三斜面,所述风机壳体下端前后对称开设有排水槽。
[0013]所述抽吸机构包括安装于安装座内部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传动连接有与安装座转动连接的主动轮,所述防尘网转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二传送带,所述从动轮前侧安装有扇叶组件。
[0014]本专利技术能够对抽风机工作一端时间后通过带动第一电机工作,进而对防尘网和容易积灰的后侧百叶扇机构的扇叶进行清理,避免长期使用积灰而导致通风效果不好,同时在清理的时候还配合防扬尘机构避免灰尘飞扬,这样在对风机进行维修时就能够通过预先对风机内部进行清理后再进行维修,避免打开风机内部时带来抖动而引起扬尘向维修人员扑来。
附图说明
[0015]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户外式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户外式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户外式风机的第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户外式风机的第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户外式风机的第三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图7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6]风机壳体1、安装座11、防尘网12、第一电机13、第一齿轮14、圆环15、齿轮槽16、刮条17、绕线轮18、拉绳19、竖杆20、限位条21、第二电机30、圆板31、固定杆32、第一铰接杆33、竖直铰接杆34、扇叶35、铰接板36、蜗杆37、安装槽38、第一螺纹杆39、蜗轮40、安装板41、L形
滑槽42、第一传动轮43、第二螺纹杆44、第二传动轮45、传送带46、矩形框47、储水槽48、滑动块49、第一弹簧50、塞条51、L形通槽52、倾斜面53、滤网54、第二斜面55、第三斜面56、排水槽561、第三电机57、主动轮58、从动轮59、第二传送带6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

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户外式风机,包括风机壳体1,风机壳体1内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内部安装有抽吸机构,风机壳体1前后两侧均设有百叶窗机构,风机壳体1内部安装有与抽吸机构相匹配的防尘网12,安装座11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3,第一电机13的输送轴传动连接有与安装座11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14,安装座11侧面转动连接有与防尘网12相匹配的圆环15,圆环15开设有与第一齿轮14相互啮合的齿轮槽16,圆环15固定连接有与防尘网12抵接的刮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式风机,包括风机壳体,所述风机壳体内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部安装有抽吸机构,所述风机壳体前后两侧均设有百叶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壳体内部安装有与抽吸机构相匹配的防尘网,所述安装座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送轴传动连接有与安装座转动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安装座侧面转动连接有与防尘网相匹配的圆环,所述圆环开设有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槽,所述圆环固定连接有与防尘网抵接的刮条,所述第一齿轮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绕线轮,所述风机壳体内部前后对称设有与百叶窗机构相匹配的清理机构;两个所述清理机构均包括与两个绕线轮固定连接的两个拉绳,所述风机壳体内部滑动连接有与百叶窗机构相匹配的竖杆,两个所述拉绳分别与竖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杆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风机壳体顶部安装有防扬尘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式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扇机构包括安装于风机壳体内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铰接有竖直铰接杆,所述风机壳体内部转动连接有若干扇叶,若干所述扇叶伸入风机壳体固定连接有与竖直铰接杆铰接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与风机壳体内部转动连接,后侧所述圆板传动连接有启停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户外式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停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二电机和圆板之间的蜗杆,所述风机壳体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上端固定连接有与蜗杆传动连接的蜗轮,所述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有与安装槽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宜春钱伟黄锐生陈淑霞陈境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