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145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壳体、透射机构和成像机构;透射机构,透射机构设于壳体内,透射机构包括透射光源和载物板,透射光源与载物板可拆卸连接;成像机构,成像机构设于壳体上,成像机构用于拍摄在载物板上的成像物体;升降结构,升降结构连接于壳体上,成像机构通过升降结构靠近或远离载物板;反射光源,连接于壳体的内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成像机构与载物板上样品的距离进行调整时,第一驱动单元启动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轨方向移动,第一滑块升降过程中,通过安装台带动第二滑块沿第二滑轨移动,从而稳定带动成像机构升降,样品不动,减少对样品的影响,也减少对透射光与反射光的影响。减少对透射光与反射光的影响。减少对透射光与反射光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像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检测
,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成像设备能够完成紫外,白光,化学发光,红外荧光等全功能的分子成像分析,可以对蛋白电泳、核酸电泳、印迹膜、X光片、组织切片、微孔板、培养四等样品进行全自动图像采集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0003]成像设备能通过透射光源去激发样品中经染色或本身就含有的染色物质,激发波长在多个区段的荧光物质,和/或通过反射光源使样品吸收某一波长的光波后发射出另一波长光波的物质,根据目标物质的发光成像,获取传染病、内分泌、肿瘤等标志物的含量,从而完成检测。
[0004]现有的成像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操作参与度较高,需要手动拉出或推进载物板、手动调节成像机构与样品之间距离或手动替换滤光片,通常未能真正实现全自动处理,效率低下,且在调节成像机构与样品之间距离时,样品升降过程中,非常不稳定,同时也会影响透射光与反射光,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成像设备效率低,样品升降过程中不稳定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壳体、透射机构和成像机构;
[0008]透射机构,所述透射机构设于壳体内,所述透射机构包括透射光源和载物板,所述透射光源与载物板可拆卸连接;
[0009]成像机构,所述成像机构设于壳体上,所述成像机构用于拍摄在载物板上的成像物体;
[0010]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连接于壳体上,所述成像机构通过所述升降结构靠近或远离载物板;
[0011]反射机构,所述反射机构包括反射光源,所述反射光源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0012]可选地,所述升降结构包括:
[0013]连接于壳体上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连接有与第一滑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或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滑块升降的驱动部;
[0014]连接于壳体底部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滑轨上连接有至少一组与第二滑轨配合的第二滑块;
[0015]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连接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
[0016]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丝杆,所述第一滑轨或壳体上连接有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
滑块之间构成螺纹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连接有用于对第一滑块和/或第二滑块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或第二滑块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座和连接臂,所述固定座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座上铰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设有限位螺栓,所述连接臂通过限位螺栓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或第二滑块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臂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座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成像机构包括拍摄部、支撑部和镜头部,所述支撑部与安装台可拆卸连接;
[0019]所述拍摄部设于支撑部的顶端,所述支撑部的底端设有镜头部,所述拍摄部的摄像头与镜头部的镜头处于同一中心线上。
[0020]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与拍摄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支撑件与安装台可拆卸连接;
[0021]所述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中设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上沿周向设有多组滤光片,所述滤光片置于拍摄部与镜头部之间;
[0022]所述上支撑件或下支撑件上设有用于带动支撑盘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
[0023]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对壳体进行封闭的盖体,所述盖体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0024]可选地,所述透射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透射光源水平方向移动的驱动结构。
[0025]可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连接于壳体上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滑动连接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透射光源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座或壳体上连接有第三驱动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三丝杆与驱动块螺纹连接。
[0026]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分割板,所述壳体通过所述分割板将壳体的一端分割成散热腔,所述分隔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口,所述散热腔内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第一连接口相连通,所述拍摄部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之间连接有伸缩管,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散热百叶。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8]本专利技术在对成像机构与载物板上样品的距离进行调整时,第一驱动单元启动带动第一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轨方向移动,第一滑块升降过程中,通过安装台带动第二滑块沿第二滑轨移动,从而稳定带动成像机构升降,样品不动,减少对样品的影响,也减少对透射光与反射光的影响,同时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只需要摆放好载物板,人工操作参与度低,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剖面结构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壳体内部的结构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升降结构的结构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成像机构的结构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成像机构的支撑部剖面结构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透射机构的结构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连接座的结构图。
[003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后视立体结构图。
[003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设备的俯视剖面结构图。
[0039]图中:1、壳体;2、开口;21、盖体;3、升降结构;31、第一滑轨;311、第一驱动单元;312、第一滑块;32、第二滑轨;321、第二滑块;33、安装台;34、加强板;4、反射光源;5、成像机构;51、镜头部;52、支撑部;521、上支撑件;522、下支撑件;523、第二驱动单元;53、拍摄部;54、支撑盘;541、滤光片;6、透射机构;61、透射光源;611、卡槽;62、载物板;621、卡柱;631、第三驱动单元;632、连接座;633、驱动块;71、复位弹簧;72、固定座;73、连接臂;74、限位螺栓;81、散热百叶;82、分割板;83、散热腔;84、散热风扇;85、第一连接口;86、第二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1]如图1-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壳体1、透射机构6和成像机构5;
[0042]透射机构6,所述透射机构6设于壳体1内,所述透射机构6包括透射光源61和载物板62,所述透射光源61与载物板62可拆卸连接;透射光源61其结构在公开号为CN219046070U的凝胶成像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透射机构、反射机构和成像机构;透射机构,所述透射机构设于壳体内,所述透射机构包括透射光源和载物板,所述透射光源与载物板可拆卸连接;成像机构,所述成像机构设于壳体上,所述成像机构用于拍摄在载物板上的成像物体;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连接于壳体上,所述成像机构通过所述升降结构靠近或远离载物板;反射机构,所述反射机构包括反射光源,所述反射光源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包括:连接于壳体上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连接有与第一滑轨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或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带动第一滑块升降的驱动部;连接于壳体底部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滑轨上连接有至少一组与第二滑轨配合的第二滑块;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连接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丝杆,所述第一滑轨或壳体上连接有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构成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连接有用于对第一滑块和/或第二滑块限位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或第二滑块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座和连接臂,所述固定座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座上铰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上设有限位螺栓,所述连接臂通过限位螺栓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或第二滑块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臂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座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诚卫杨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能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