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93190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属于中药领域。其包括:1)菌悬液的制备,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2)供试液的制备;所述供试液的制备其由干姜配方颗粒和包含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液制成;3)用薄膜过滤法对供试液进行过滤,用冲洗液冲洗滤膜;4)取下滤膜后贴于培养基上培养,按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数。所述包含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液,其中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比为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干姜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干姜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姜酮、姜烯和姜辣素,它们对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干姜在中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0003]干姜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规范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为原料制备而成的颗粒剂。它既可供临床灵活组方,调配冲服,又可作为中药制剂的工业原料,也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新的途径。其需要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第四部中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即不能含有过量的细菌、霉菌和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主要有两种:平板计数法和膜过滤法。平板计数法是将样品稀释后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算菌落数目,以反映样品中的微生物总数。膜过滤法是将样品通过滤膜过滤,将滤膜转移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算菌落数目或测定液体培养基的浊度变化,以反映样品中的微生物总数。
[0004]然而,干姜的抗菌活性也给干姜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带来了困难。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指对药材或制剂中的微生物总数和致病菌数进行测定,以评价其微生物污染程度和安全性。干姜中的抗菌成分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检测,这样,即使样品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也会因为干姜抗菌活性成分的干扰而无法正常生长和显示出来,从而造成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偏低或假阴性。
[0005]为了消除干姜中抑菌成分对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干扰,现有技术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0006]在膜过滤法中,使用洗涤液对滤膜进行冲洗。洗涤液可以将干姜抗菌活性成分从滤膜上洗去,从而降低其抑菌作用。常用的洗涤液有碳酸氢钠溶液、硫酸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0007]在平板计数法中,使用含有中和剂的培养基。中和剂可以与干姜中抗菌成分结合,从而降低其抑菌作用。
[0008]非专利文献马娟,奚逢瑜,李小侠等.建立姜胆咳喘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0):3.公开了一种包含干姜的处方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其采用联合使用离心沉淀集菌和培养基稀释法进行细菌测定,有效的抑制了姜胆咳喘片的抑菌性能,但是该方法操作较为复杂,并且与干姜配方颗粒组成区别较大。
[0009]截止目前,并未发现研究干姜配方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相关文献报道,而采用常规的薄膜过滤法对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改善较小,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操作简便并且适应性良好的干姜配方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其包括:
[0011]1)菌悬液的制备,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
[0012]2)供试液的制备;所述供试液的制备其由干姜配方颗粒和包含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液制成;
[0013]3)用薄膜过滤法对供试液进行过滤,用冲洗液冲洗滤膜;
[0014]4)取下滤膜后贴于培养基上培养,按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数。
[0015]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中,所述包含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液,其中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比为1:1

10。在进一步地实施方案中,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比为1:1

5。在更进一步地实施方案中,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比为1:2。
[0016]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中,所述缓冲液为含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pH7.0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比为1:2。
[0017]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步骤2)中,供试液的制备为:取供试品干姜配方颗粒10g,用含0.33%(wt)谷氨酸和0.67%(wt)牛血清白蛋白的pH7.0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稀释搅匀制成1:10供试液。
[0018]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在步骤3)中,所述冲洗液为pH7.0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在进一步地实施方案中,所述冲洗液冲洗每次100ml,总冲洗量为200ml。
[0019]在又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培养基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
[0020]在又一种实施方案中,在步骤4)中,其培养方式为置于电热恒温培养箱内培养30~35℃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不超过3天,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培养不超过5天,按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数。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筛选得到一种适用于干姜配方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查的中和剂,该中和剂可以较好抑制干姜中活性抗菌成分对微生物检查的影响,并且整体方法操作简便并节省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菌株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其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菌种编号为[CMCC(B)44102],枯草芽孢杆菌的菌种编号为[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的菌种编号为[CMCC(F)98001],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菌种编号为[CMCC(B)1010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菌种编号为[CMCC(B)26003],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菌种编号为[CMCC(F)98003]。
[0024]实施例1常规干姜颗粒微生物限度检测
[0025]1)菌液的制备
[0026]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
pH7.0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
[0027]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适量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将孢子洗脱。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0028]2)供试液的制备
[0029]取供试品干姜配方颗粒10g,用pH7.0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稀释搅匀制成1:10供试液。
[0030]3)试验组
[0031]取1ml上述供试液过滤冲洗,冲洗液为pH7.0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一般为100ml。总冲洗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其包括:1)菌悬液的制备,菌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2)供试液的制备;所述供试液的制备其由干姜配方颗粒和包含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液制成;3)用薄膜过滤法对供试液进行过滤,用冲洗液冲洗滤膜;4)取下滤膜后贴于培养基上培养,按薄膜过滤法测定其菌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包含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液,其中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比为1:1

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比为1:1

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重量比为1:2。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干姜配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为含谷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pH7.0无菌氯化钠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李丹丹倪娟娟何亚楠李凯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祥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