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171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9
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和装置,包括:设备主模块加电启动,连接外接GNSS天线进行卫星信号的记录;对所记录的卫星信号进行解析与存储;对数据流进行编码打包;设备主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根据用户配置进行单点定位和RTK定位,并生成相关的位置信息电文;若检测到扩展模块存在,则设备主模块通过扩展接口与扩展模块进行交互,设备主模块的观测数据和位置信息输出至移动端应用接口做数据处理;移动端应用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底层API接口进行播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动端定位装置适应性强,安装简便,通过移动端应用程序开放API接口,可以广泛支持移动端相关位置服务应用的精确定位需求。确定位需求。确定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导航定位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移动智能设备领域,包括华为、小米、苹果、三星等国内外知名智能手机厂商已经支持北斗系统的定位功能。智能手机定位精度的提升,也衍生出了车道级导航、实景AR游戏等多种应用场景,在未来,可以预料随着智能手机设备基于高精度位置的多种应用场景,大众对于手机定位精度需求将进一步的提升。受智能手机设备及GNSS天线尺寸限制,目前智能手机设备的室外GNSS定位精度在1

3米左右,另外,对于部分旧款设备,由于天线型号旧,其定位精度可能更差。近年来,一些智能手机厂商研发了能够支持双频GNSS定位的移动端定位方案,但价格普遍较高,且其依赖硬件升级,旧款手机仅靠软件更新的方式难以实现精度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的场景升级,智能手机高精度定位、车道级导航等定位需求越来越高,当前面临着只能手机定位精度不够与场景需求较多的之间的矛盾。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一般从优化手机天线和提升定位解算模块多频支持和解算性能等角度来提升定位精度,但提升效果有限,且老款设备因硬件限制无法支持最新的算法模块更新。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装置,解决了当前移动端卫星导航精度差、算法更新兼容性弱以及可定制化程度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4]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5]步骤1、设备主模块加电启动,连接外接GNSS天线进行卫星信号的记录;
[0006]步骤2、对所记录的卫星信号进行解析与存储;
[0007]步骤3、对数据流进行编码打包;
[0008]步骤4、设备主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根据用户配置进行单点定位和RTK定位,并生成相关的位置信息电文;
[0009]步骤5、若检测到扩展模块存在,则设备主模块通过扩展接口与扩展模块进行交互,发送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RTCM格式原始观测数据及步骤4得到NMEA

0183位置信息,并得到扩展模块的接收成功的反馈信息;
[0010]步骤6、设备主模块的RTCM观测数据和NMEA

0183位置信息通过串口、蓝牙等模块输出至移动端应用接口做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0011]步骤7、移动端应用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底层AP I接口进行播发。
[0012]进一步的,步骤2中,设备主模块信号解析模块通过GNSS天线接入北斗及其他导航系统卫星信号,将卫星导航信号解析为导航星历信息并记录观测值。
[0013]进一步的,步骤3中,设备主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将记录的二进制观测数据实时编码为RTCM电文数据。
[0014]进一步的,步骤5中,设备主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扩展接口模块进行数据交互,发送位置信息,并获取扩展设备的反馈数据;扩展设备模块包括4G/5G网络模块与多源融合定位模块,4G/5G网络模块提供网络连接、网络RTK差分数据接入以及定位数据信息上传;多源融合定位模块提供I NS及UWB的观测信息,根据设备主模块的GNSS定位信息通过多源融合定位算法处理后生成相关多源传感器融合的定位信息。
[0015]进一步的,步骤7中,智能手机及其他移动端设备安装移动端应用后,连接蓝牙模块进行参数配置,通过蓝牙实时接收RTCM3及NMEA

0183位置信息,并通过手机端的数据处理模块得到高精度的位置信息;
[0016]移动端的其他应用可通过API接口获取相关的定位信息,实现与定位相关的场景功能。
[0017]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装置,包括:
[0018]主模块,用于观测数据的解析及RTCM实时编码,并提供串口及蓝牙协议的输出;
[0019]移动端应用模块,用于移动端应用及开放的应用API接口;
[0020]扩展设备,包括4G/5G连接模块用于互联网连接以及多源融合模块的融合定位信息解算及输出;
[0021]主模块连接外部电源及卫星导航外接天线,主模块通过MicroUSB串口或蓝牙协议与移动端应用模块进行连接,并通过预留串口与扩展设备连接。
[0022]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23]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24]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0025]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所述的方法。
[0026]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该计算机执行所述的方法。
[002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实现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和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位置服务相关的应用领域,实现手机定位精度的提升。该装置适应性强,安装简便,只需要支持蓝牙连接,对老款设备兼容性好;通过设备主模块与扩展接口,能够方便的实现用户模块化功能定制;通过移动端应用程序开放AP I接口,可以广泛支持移动端相关位置服务应用的精确定位需求,扩展应用服务场景。
[0029]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端定位装置适应性强,安装简便,只需要支持蓝牙连接,对老款设备兼容性好;通过设备主模块与扩展接口,能够方便的实现用户模块化功能定制;通过移动端应用程序开放AP I接口,可以广泛支持移动端相关位置服务应用的精确定位需求。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流程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
[003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步骤1、设备主模块加电启动,连接外接GNSS天线进行卫星信号的记录。
[0036]具体的,电源接入,对设备主模块进行供电;
[0037]步骤2、对所记录的卫星信号进行解析与存储。
[0038]具体的,设备主模块信号解析模块通过GNSS天线接入北斗及其他导航系统卫星信号,将卫星导航信号解析为导航星历信息并记录观测值,所述观测值是二进制观测数据。
[0039]步骤3、对数据流进行编码打包。
[0040]具体的,设备主模块数据处理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设备主模块加电启动,连接外接GNSS天线进行卫星信号的记录;步骤2、对所记录的卫星信号进行解析与存储;步骤3、对数据流进行编码打包;步骤4、设备主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根据用户配置进行单点定位和RTK定位,并生成相关的位置信息电文;步骤5、若检测到扩展模块存在,则设备主模块通过扩展接口与扩展模块进行交互,发送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RTCM格式原始观测数据及步骤4得到NMEA

0183位置信息,并得到扩展模块的接收成功的反馈信息;步骤6、设备主模块的RTCM观测数据和NMEA

0183位置信息通过串口、蓝牙等模块输出至移动端应用接口做进一步的数据处理;步骤7、移动端应用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底层API接口进行播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设备主模块信号解析模块通过GNSS天线接入北斗及其他导航系统卫星信号,将卫星导航信号解析为导航星历信息并记录观测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其特征于,步骤3中,设备主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将记录的二进制观测数据实时编码为RTCM电文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卫星导航的移动端增强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设备主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与扩展接口模块进行数据交互,发送位置信息,并获取扩展设备的反馈数据;扩展设备模块包括4G/5G网络模块与多源融合定位模块,4G/5G网络模块提供网络连接、网络RTK差分数据接入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成王晨旭李子申王亮亮汪亮王宁波刘振耀潘军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