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外机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内的第二换热器,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换热器,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室外换热箱;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设置在室外换热箱内;室外换热箱还具有容纳用于和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载冷剂的容积;制冷剂循环管路,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外,并流经室外侧第一换热器;空调器还包括:载冷剂循环管路,流经室内机换热器和室外换热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制冷剂全部在室外侧循环,不进入室内机,对于使用可燃可爆型制冷剂R290的空调,提高了室内侧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载冷剂的家用空调器及空调 器的室外机。
技术介绍
由于氟利昂类(如现在大量使用的R22)制冷剂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且具有 较高的温室效应,属于需要被替代的制冷剂,而R290 (丙烷)等一些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化 合物,既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又不导致全球变暖,属于环境完全友好型制冷剂。但是R290 属于可燃可爆型制冷剂,对使用该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其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分体式房间空调器,在室内侧,制冷剂在室内换热管中流动直接与室内空气 进行换热,空调工作时会有20% -40%的制冷剂在室内侧循环。对于使用可燃型制冷剂的 空调器,不希望制冷剂在室内有过多的聚集量,以防止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对室内人员造成 伤害。现有的空调器使用可燃型制冷剂时,还有20% -40%的制冷剂在室内侧循环容易 发生安全事故时容易对室内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能够解决现有的空调器使用可燃型制冷剂时, 制冷剂在室内侧循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室内机,空调器室外 机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内的第二换热器,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换热器,空调器室外 机还包括室外换热箱;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设置在室外换热箱内;室外换热箱还具有容纳 用于和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载冷剂的容积;制冷剂循环管路,设置在所述空调 器室内机外,腔体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与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连接形成回路;空调器还包括 载冷剂循环管路,流经室内机换热器和室外换热箱。进一步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制冷剂气管和制冷剂液管;制冷剂气管上设有第 一截止阀;制冷剂液管上设有第二截止阀;制冷剂液管一端与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连接,另 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连接;制冷剂气管一端与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连接。进一步地,载冷剂循环管路包括载冷剂进液管和载冷剂出液管;载冷剂进液管 一端与室内机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换热箱连接;载冷剂出液管一端与室内机换热器 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换热箱连接。进一步地,载冷剂进液管上设有第一动力装置。进一步地,载冷剂出液管上设有第二动力装置。进一步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均为泵。进一步地,室外换热箱为筒形或长方体形。进一步地,室外换热箱设置在腔体顶部的壳体外,并与腔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空调器为挂壁式或立柜式或吊顶机或天井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包括腔体和设置在腔体内的第二换热器,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室外换热箱;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设置在室外换热箱内;室外换 热箱还具有容纳用于和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载冷剂的容积;制冷剂循环管路, 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外,所述腔体通过制冷循环管路与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连接形成回 路;载冷剂循环管路接口,设置在室外换热箱上。由于本技术的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室外换热箱和设置在室外换热箱内的室 外侧第一换热器,室外换热箱具有容纳用于和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载冷剂的容 积;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腔体通过制冷循环管路与室外侧第一换热器连接形成回路;空 调器还包括载冷剂循环管路,流经室内机换热器和室外换热箱;这样,本技术的空调 器可以进行两个循环,一个是制冷剂循环,另一个是载冷剂循环,制冷剂循环与载冷剂循环 在室外侧第一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制冷剂循环通过热交换后经过载冷剂循环传 到室内机换热器,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目的,因为制冷剂循环发生在室外换热箱内,因而使 用可燃型制冷剂的循环不会对室内部分产生安全隐患,能够解决现有的空调器使用可燃型 制冷剂时,制冷剂在室内侧循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到达了安全使用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 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以及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管路连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200 和空调器室内机100,空调器室内机100结构可为挂壁式、立柜式或移动式等多样化结构。空调器室外机包括腔体70和设置在腔体70内的第二换热器4,空调器室内机包括 室内机换热器10,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室外换热箱40,其可以设置在腔体70外也可以设 置在腔体70内,其形状可以为筒形或长方体形,图1中,室外换热箱40设置在腔体70顶部 的壳体外,并与腔体70固定连接,例如在室外机腔体70顶部焊接两个支架分别固定室外换 热箱40两端。这样,便于安装。室外侧第一换热器41,设置在室外换热箱40内;室外换热箱40还具有容纳用于 和室外侧第一换热器41进行热交换的载冷剂的容积,载冷剂通常包围或浸泡或与室外侧 第一换热器41直接接触;制冷剂循环管路,腔体70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与室外侧第一换热 器41连接成完整回路,制冷剂循环管路中的制冷剂例如为可燃可爆型制冷剂R290,制冷剂 循环管路上连接有压缩机1、节流装置5等构成制冷剂循环通道的器件以及风机、电器盒等 控制空调工作的器件(附图中未表示);空调器还包括载冷剂循环管路,流经室内机换热 器10,室内机换热器10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100中,和室外换热箱40。载冷剂循环管路例如,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200和空调器室内机100之间,载冷剂例如可以为水、NaCl等,为 了防止冬天载冷剂冻住影响使用,在换热箱内还添加防冻剂例如乙二醇等。本技术的空调器可以进行两个循环,一个是制冷剂循环,另一个是载冷剂循 环,制冷剂循环与载冷剂循环在室外侧第一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制冷剂循环通 过热交换后经过载冷剂循环传到室内机换热器,实现室内空气调节的目的,因为制冷剂循 环发生在室外换热箱内,因而使用可燃型制冷剂的循环不会对室内部分产生安全隐患,能 够解决现有的空调器使用可燃型制冷剂时,制冷剂在室内侧循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等问 题,到达了安全使用的效果。进一步地,制冷剂循环管路包括制冷剂气管50和制冷剂液管60 ;制冷剂气管50 上设有第一截止阀71 ;制冷剂液管60上设有第二截止阀72 ;制冷剂液管60 —端与室外侧 第一换热器4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4连接;制冷剂气管50 —端与室外侧第一换热器 41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1连接。这样,便于调整制冷剂循环管路的制冷剂流量。此外,第 二截止阀72与第二换热器4之间还可以设有节流装置5。节流装置5例如可以为电子膨胀 阀或节流毛细管等,这样,便于安装。进一步地,载冷剂循环管路包括载冷剂进液管20和载冷剂出液管30 ;载冷剂进 液管20 —端与室内机换热器10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换热箱40连接;载冷剂出液管30 —端 与室内机换热器10连接,另一端与室外换热箱40连接。载冷剂进液管20和载冷剂出液管 30设置在空调器室外机200和空调器室内机100之间,即部分载冷剂进液管20和载冷剂出 液管30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100内,部分载冷剂进液管20和载冷剂出液管30设置在空调 器室内机100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外机包括腔体(70)和设置在所述腔体(70)内的第二换热器(4),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室内机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室外机还包括:室外换热箱(40);室外侧第一换热器(41),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箱(40)内;所述室外换热箱(40)还具有容纳用于和所述室外侧第一换热器(41)进行热交换的载冷剂的容积;制冷剂循环管路,设置在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外,所述腔体(70)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与所述室外侧第一换热器(41)连接形成回路;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载冷剂循环管路,流经所述室内机换热器(10)和所述室外换热箱(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钟明生,黄辉,金海元,韩鹏,刘畅,王苗,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