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161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易于操作,为不同等级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提供科学依据,能有效避免观测过程中因视距长度超限而引起的粗差,提高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效率,在工程测量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工程测量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工程测量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适用于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相关作业。

技术介绍

[0002]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相对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能够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山高坡陡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测量工作效率十分明显。因此,利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技术替代精密水准测量技术,测绘工作者一直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研究。在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方面,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在测量精度能够达到“一、二等”技术标准时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视距长度应该是多少,在这方面各方的研究中各执一词,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故在测量工作中难以参考应用。因此,亟待探究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来指导测量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计算简单,易于操作,为不同等级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提供科学依据,能有效避免观测过程中因视距长度超限而引起的粗差,提高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效率,在工程测量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根据全站仪测角精度θ,确定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M
a

[0006]步骤二,根据视距长度S的观测高差精度S
×
M
a
/1000,计算限差σ;
[0007]其中,M
a
为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
[0008]步骤三,根据高差精度应在限差以内的要求,则
[0009]其中,M
W
为高差全中误差;
[0010]步骤四,根据国家一等、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

2006,“一等”、“二等”高程测量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
W
允许值分别为M
W1
、M
W2
,以及全站仪测角精度θ,计算得到“一等”视距长度和“二等”视距长度。
[0011]所述步骤一中高差的影响值具体计算过程为:
[0012][0013]式中,M
a
为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单位为mm;θ为全站仪测角精度,单位为

;π为圆周率。
[0014]所述步骤二中限差σ具体计算过程为:
[0015][0016]式中,M
W
为高差全中误差;F为测量距离,单位为km。
[0017]所述步骤三中根据可得到:
[0018][0019]所述步骤四中“一等”视距长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0020][0021]式中:S1为“一等”视距长度,单位为m,M
W1
为GB/T 12897

2006中,国家“一等”高程测量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取值为M
W1
=1mm;
[0022]所述步骤四中“二等”视距长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0023][0024]式中:S2为“一等”视距长度,单位为m,M
W2
为GB/T 12897

2006中,国家“二等”高程测量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取值为M
W2
=2mm。
[0025]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方法计算简单,易于操作,为不同等级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提供科学依据,能有效避免观测过程中因视距长度超限而引起的粗差,提高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效率,在工程测量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图1“一、二等”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0]实施例1:
[0031]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步骤一,根据全站仪测角精度θ,确定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M
a

[0033]所述步骤一中高差的影响值具体计算过程为:
[0034][0035]式中,M
a
为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单位为mm;θ为全站仪测角精度,单位为

;π为圆周率。
[0036]步骤二,根据视距长度S的观测高差精度S
×
M
a
/1000,计算限差σ;
[0037]其中,M
a
为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
[0038]所述步骤二中限差σ具体计算过程为:
[0039][0040]式中,M
W
为高差全中误差;F为测量距离,单位为km。
[0041]步骤三,根据高差精度应在限差以内的要求,则
[0042]其中,M
W
为高差全中误差;
[0043]所述步骤三中根据可得到:
[0044][0045]步骤四,根据国家一等、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

2006,“一等”、“二等”高程测量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
W
允许值分别为M
W1
、M
W2
,以及全站仪测角精度θ,计算得到“一等”视距长度和“二等”视距长度。
[0046]所述步骤四中“一等”视距长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0047][0048]式中:S1为“一等”视距长度,单位为m,M
W1
为GB/T 12897

2006中,国家“一等”高程测量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取值为M
W1
=1mm;
[0049]所述步骤四中“二等”视距长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0050][0051]式中:S2为“一等”视距长度,单位为m,M
W2
为GB/T 12897

2006中,国家“二等”高程测量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取值为M
W2
=2mm。
[0052]实施例2:
[0053]针对不同等级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范围无统一标准的问题,提出了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0054]步骤一,假定全站仪测角精度θ=0.5

,则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为:
[0055][0056]步骤二,根据视距长度S的观测高差精度S
×
M
a
/1000,计算限差σ;
[0057]其中,M
a
为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
[0058]所述步骤二中限差σ具体计算过程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全站仪测角精度θ,确定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M
a
;步骤二,根据视距长度S的观测高差精度S
×
M
a
/1000,计算限差σ;其中,M
a
为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步骤三,根据高差精度应在限差以内的要求,则其中,M
W
为高差全中误差;步骤四,根据国家一等、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

2006,“一等”、“二等”高程测量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
W
允许值分别为M
W1
、M
W2
,以及全站仪测角精度θ,计算得到“一等”视距长度和“二等”视距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套精密三角高程测量观测视距长度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高差的影响值具体计算过程为:式中,M
a
为每千米测量角度对高差的影响值,单位为mm;θ为全站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兴王志岗杨生春李齐荣李依泽吴少杰王冬敏朋仁锋王易璇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