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3146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SG2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放射性药物化学和临床核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肿瘤细胞通过在其表面产生的程序性死亡配体(PD

L1)结合到T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PD

1)上,抑制T细胞的增殖并且释放细胞毒素,从而造成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活力枯竭及凋亡,肿瘤细胞因此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幸存。基于PD

1/PD

L1的免疫疗法是当前备受瞩目的新一代免疫疗法,旨在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肿瘤,通过阻断PD

1/PD

L1信号通路诱导凋亡,具有治疗多种类型肿瘤潜力,并且PD

L1的表达水平与最终免疫治疗的效果存在重要联系。
[0003]目前肿瘤表面PD

L1的表达水平主要是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而免疫组化方法需要提取肿瘤组织,是一种有创的方法。同时,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免疫组化测定的PD

L1水平并不能反映肿瘤整体的免疫状态。并且PD

L1表达水平是一个动态指标,会随着肿瘤的治疗过程而变化。因此实时、全面、便捷地检测肿瘤的PD

L1水平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4]分子影像通过分子探针能够在活体状态下对致病分子、疾病特征、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在分子水平上对疾病的转归、治疗和预后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可视化检测和研究。因此借助特异性靶向PD

L1的分子探针,分子影像能够连续地全面观察肿瘤的PD

L1水平,克服现有技术中免疫组化方法的缺点。
[0005]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探针的核医学显像是当前分子影像学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技术,早已在临床上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放射性核素标记的PD

L1特异性的分子探针能够实时、全面、定量地反映肿瘤的PD

L1水平,为免疫治疗提供判断依据。国际公开号(WO2017/202273A1)公开了一种苄苯醚类衍生物、及其制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与PD

L1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现有技术是用放射核素标记PD

L1抗体或部分抗体等大分子,虽然显像结果能够反映PD

L1在体内的分布,但是这种显像探针制备比较昂贵,而且在体内清除半衰期比较长,并不是理想的显像探针。现有技术(CN111943876B)公开了一种N2S2类溴代苄醚衍生物,但是,CN111943876B中标记条件不温和、需要煮沸,且对PD

L1的靶向性差,现在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溴代苄醚衍生物标记条件不温和、需要煮沸,且对PD

L1的靶向性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
99m
Tc标记的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所述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为N

[2

(3

氰基苯
‑1‑
亚甲氧基)
‑4‑
(2


‑3‑
苯基苄氧基)
‑5‑
氯苄基]‑
N

丝氨酰甘氨酰甘氨酰半胱氨酸,具有如下结构式(Ⅰ):
[0009][0010]进一步,所述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取N

[2

(3

氰基苯
‑1‑
亚甲氧基)
‑4‑
(2


‑3‑
苯基苄氧基)
‑5‑
氯苄基]丝氨酸,Fmoc

甘氨酸和FMOC

硫代叔丁基

半胱氨酸,通过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N

[2

(3

氰基苯
‑1‑
亚甲氧基)
‑4‑
(2


‑3‑
苯基苄氧基)
‑5‑
氯苄基]‑
N

丝氨酰甘氨酰甘氨酰(S

叔丁硫)半胱氨酸,加入三(2

羧乙基)膦(TCEP),脱去叔丁基硫,得到N

[2

(3

氰基苯
‑1‑
亚甲氧基)
‑4‑
(2


‑3‑
苯基苄氧基)
‑5‑
氯苄基]‑
N

丝氨酰甘氨酰甘氨酰半胱氨酸。
[0012]进一步,所述固相多肽合成法以树脂为载体,合成N

[2

(3

氰基苯
‑1‑
亚甲氧基)
‑4‑
(2


‑3‑
苯基苄氧基)
‑5‑
氯苄基]‑
N

丝氨酰甘氨酰甘氨酰(S

叔丁硫)半胱氨酸后,利用切割液将N

[2

(3

氰基苯
‑1‑
亚甲氧基)
‑4‑
(2


‑3‑
苯基苄氧基)
‑5‑
氯苄基]‑
N

丝氨酰甘氨酰甘氨酰(S

叔丁硫)半胱氨酸从树脂上切割下来,所述切割液优选为含三氟乙酸的溶液。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作为配体与核素标记物形成络合物在PD

L1显像方面的应用,核素标记物为
99m
Tc。
[001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
99m
Tc标记的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采用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制备得到。
[0015]进一步,所述
99m
Tc标记的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于上述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的溶液中加入葡庚糖酸盐、乙二胺四乙酸盐、氯化亚锡和高锝酸溶液,混匀后,孵育,即得所需产物。
[0017]优选地,将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溶于醇类溶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为N

[2

(3

氰基苯
‑1‑
亚甲氧基)
‑4‑
(2


‑3‑
苯基苄氧基)
‑5‑
氯苄基]

N

丝氨酰甘氨酰甘氨酰半胱氨酸,具有如下结构式(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N

[2

(3

氰基苯
‑1‑
亚甲氧基)
‑4‑
(2


‑3‑
苯基苄氧基)
‑5‑
氯苄基]丝氨酸,Fmoc

甘氨酸和FMOC

硫代叔丁基

半胱氨酸,通过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N

[2

(3

氰基苯
‑1‑
亚甲氧基)
‑4‑
(2


‑3‑
苯基苄氧基)
‑5‑
氯苄基]

N

丝氨酰甘氨酰甘氨酰(S

叔丁硫)半胱氨酸,加入三(2

羧乙基)膦(TCEP),脱去叔丁基硫,得到N

[2

(3

氰基苯
‑1‑
亚甲氧基)
‑4‑
(2


‑3‑
苯基苄氧基)
‑5‑
氯苄基]

N

丝氨酰甘氨酰甘氨酰半胱氨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G2C类溴代苄醚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多肽合成法以树脂为载体,合成N

[2

(3

氰基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春雄邹霈祝丹丹刘娅灵王洪勇吴昊吴军韩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江原实业技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