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质调节剂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119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水质调节剂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所述水质调剂剂包括酸性硫酸钙;所述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蓝藻、绿藻、青苔或水绵。酸性硫酸钙安全性高,在三千分之一的使用稀释比下,半小时后就能看到除藻效果。一小时后蓝藻明显的沉降、死亡,显著优于目前市面上的几种常用化学除藻剂;无二次污染、无腐蚀性、成本低。可大范围使用,施用方便。非常适用于蓝藻爆发的应急处理与治理。适用于蓝藻爆发的应急处理与治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水质调节剂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
(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染水体的治理,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名称为酸性硫酸钙的水质调节剂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
(二)
技术介绍

[0002]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发生是目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蓝藻水华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蓝藻门藻类过度快速增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同时也是一种二次污染,表观特征为水体表面有藻类聚集或藻类颗粒悬浮在水体中。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愈加剧烈,藻类水华现象也愈加频发愈加严重。
[0003]蓝藻水华的暴发对水生态系统破坏极大,也会引发环境污染和水质安全等诸多问题,对渔业、工农业、旅游业、日常生活等均有不利的影响。蓝藻水华会释放异味和藻毒素,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藻类死亡后分解,使水体发黑发臭。
[0004]目前常规的除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技术。化学除藻剂使用氧化剂(过氧化氢、臭氧、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过硫酸氢钾等)、杀藻剂(硫酸铜、异噻唑啉酮等)、抗生素等直接灭杀藻细胞。现有化学除藻剂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水体中藻类的浓度,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特点。然而,现有化学除藻剂安全性不高、投加量大,会对水体中微生物、动植物造成损害,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此外,长期投用某些除藻剂,藻类易产生抗药性。铜离子可以破坏叶绿体等胞内物质,导致藻细胞生物减少或死亡。但是金属离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且投加量过大容易造成水体中铜离子浓度超过生物安全警戒线,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除藻剂,效果虽然比Cl2更加高效,但是仍会产生Cl

等超标风险,而该类物质对哺乳动物亦有存在潜在毒性。
[0005]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缺少安全、高效、起效快、大范围使用、方便、无二次污染的除藻技术及产品,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环保、无二次污染的可大范围使用的除藻剂显得尤为迫切。
[0006]酸性硫酸钙(Acidic Calcium Sulflate,简称ACS)是美国米奥尼克斯公司 (US25348299,CN100490684C)开发的一种新型微溶性ⅡA族络合物(AGIIS)的酸性或低pH溶液,主要应用包括:清洁,食品生产,消毒,生物除污,农业应用,医疗应用和物质的解毒等领域。ACS是一种公认的安全成分(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简称GRAS),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0007]然而,ACS在蓝藻等污染水体治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尚未被发现和报道。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含有蓝藻等污染水体治理新方案。
(三)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水质调节剂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解决现有蓝藻水华控制技术效率低下、安全性差、突发性爆发的高浓度蓝藻治理没有有效方法应对等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水质调节剂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所述水质调节剂包括酸性硫酸钙(ACS),所述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包含蓝藻、绿藻、青苔或水绵。
[0011]优选的,所述的方法是将水质调节剂加入污染水体中,使污染物消亡。
[0012]优选的,所述蓝藻包括微囊藻(Microcystis spp.)、鱼腥藻(Anabaena spp.)、束丝藻(Aphanizomenon spp.)、长孢藻(Dolichospermum spp.)、拟柱孢藻 (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水绵属(Spirogyra spp.)、浮丝藻(Planktothrix spp.)、实球藻(Pandorina spp.)、裸藻(Euglena spp.)、沟链藻(Aulacoseira spp.)、脆杆藻 (Fragilaria spp.)、水网藻(Hydrodictyon spp.)或刚毛藻(Cladophora spp.)等污染水体常见藻类。
[0013]优选的,所述水质调节剂(特别是酸性硫酸钙,当量浓度为16.0N)的加入量与污染水体的体积比(V:V)为1:100~1000000,不同条件下的使用浓度和需要控制的蓝藻水华、青苔、水绵等污染物程度有关。
[0014]优选地,以抑制率≥50%计,当待治理污染水体中的蓝藻细胞密度为≤1.0
×
10
3 cells
·
mL
‑1时,ACS的应用体积比为十万分之一,即ACS:水体(V:V)=1:100000;
[0015]当待治理污染水体中的蓝藻细胞的密度为1.01
×
103~1.0
×
105cells
·
mL
‑1时,ACS 的应用体积比为万分之一,即ACS:水体(V:V)=1:10000;
[0016]当待治理污染水体中的蓝藻细胞的密度为1.01
×
105~1.0
×
107cells
·
mL
‑1时,ACS 的应用体积比为三千分之一,即ACS:水体(V:V)=1:3000;
[0017]当待治理污染水体中的蓝藻细胞的密度≥1.01
×
107cells
·
mL
‑1时,ACS的应用体积比为二千分之一,即ACS:水体(V:V)=1:(100~2000)。
[0018]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水质调节剂还包括下列助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有机酸、无机酸、有机醇、氧化剂;所述有机酸包括乙酸;所述有机醇包括乙醇,所述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ACS由氢氧化钙、硫酸钙、硫酸及水为原料混合制成浓度大于0.1N;所述ACS投加到需要治理的含蓝藻水体中,可优先投加到蓝藻发生密集、局部浓度高的重点区域;所述待处理水域及蓝藻水华,包括除常见藻类以外的复合有害生物,如水绵等丝状藻和青苔等其他水生污染物;所述ACS应用体积比,还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水温、藻类生长势等情况适当调节,在突发性爆发等严重情况下,增加使用频次或提高浓度;所述ACS可单独使用,也可添加有机酸、无机酸、乙醇、过氧化氢等联合使用,也可以和其他物理控藻除藻措施综合使用;所述蓝藻等待治理的藻类密度、发生严重程度的衡量,也可根据藻类的体积浓度(例如藻类在水中的体积浓度100 毫升/升),也可根据叶绿素浓度(例如5000微克/升)或藻细胞密度等进行。
[0020]优选的,所述酸性硫酸钙按如下方法制备:将硫酸滴加到装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中,搅拌,缓慢加入硫酸钙,冷却至8~12℃;将钙的化合物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分批加入到反应釜中去,控制温度在8~12℃之间,加毕;继续保温搅拌3

6h(优选 4h);放料,过滤,得到酸性硫酸钙;所述硫酸优选98%浓硫酸;所述钙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钙、氧化钙、碳酸钙或碳酸氢钙,更优选氢氧化钙;所述硫酸钙与浓硫酸投料质量比为1:200~210,所述钙的化合物与浓硫酸的投料质量比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水质调节剂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调节剂包括酸性硫酸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蓝藻、绿藻、青苔或水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藻包括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长孢藻、拟柱孢藻、水绵属、浮丝藻、实球藻、裸藻、沟链藻、脆杆藻、水网藻或刚毛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将所述水质调节剂加入待治理污染水体中实现污染物的消亡。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硫酸钙的加入量以污染水体的体积计为1:100~1000000。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待治理污染水体中的蓝藻细胞密度为≤1.0
×
103cells
·
mL
‑1时,酸性硫酸钙与污染水体的体积比为1:100000。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待治理污染水体中的蓝藻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廷恒张国富李永曙汪国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