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盆腔痛的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14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盆腔痛的组合物,它是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柴胡5~15份,枳壳10~20份,白芍10~20份,茯苓10~20份,猪苓10~20份,白术10~20份,泽泻10~20份,桂枝10~20份,甘草2~8份、蒲黄10~30份、五灵脂5~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根据阴病治阳的原则,正本清源,温肾助阳以散寒,活血祛瘀以止痛,使湿邪得化,瘀血不结,疼痛自解。经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寒湿瘀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显著,具备实际推广应用价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盆腔痛的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盆腔痛的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慢性盆腔疼痛(CPP)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也有认为达3个月以上)、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疼痛。其发病隐匿、病因复杂、诊断困难,任何盆腹腔脏器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以及精神神经异常均可以引起慢性盆腔痛。
[0003]盆腔炎(PID)是引起慢性盆腔痛最常见原因,据研究统计PID后引起慢性盆腔痛酌概率是20%,而3次或多发PID引起慢性盆腔痛的可能性为67%。PID后引发CPP的原因尚不清楚。中医古籍上虽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疼痛”之名,但其中医源远已久。历代医家对其不断地总结和发展,常用“妇人腹痛”“带下病”来表述本病,随着病情发展,也亦归属于“癥瘕”。纵观古今医家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所致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病机论述,认为本病多以瘀血内阻作为基本病机来论治。患者患病日久,耗伤于肾,加之湿为阴邪,致肾阳受损,肾阳亏虚,虚寒内生,下焦失于温煦,膀胱气化不利,阳虚水泛,水湿不化,加重体内寒湿,“湿邪趋下”,带脉失约,可见白带量多,色白稀;肾虚推动无力,血运迟滞而致瘀,而腰为肾之府,故见腰骶冷痛;再加上病久易致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瘀血内滞则气机不畅,气不化水,津聚湿阻,再内生湿邪,如此周而复始,湿、瘀二邪互为因果,胶结难解,反复难消,胞宫胞脉之阻滞不断加重,不通则痛,则见下腹部冷痛或刺痛,持续加重,缠绵难愈。综上,“虚”“寒”“湿”“瘀”为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病症反复发作的病理因素,“寒湿瘀结”是本病缠绵难愈的核心病机,因此在治疗上宜温阳散寒以化湿,活血化瘀以止痛。
[0004]黄鸿健等,四逆散合桂枝获苓丸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第1期中公开了以四逆散合桂枝获苓丸,从“肝”、“疡”论治理论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其针对的慢性盆腔疼痛是由肝瘀气滞,瘀血阻滞引起的,这与PID引发的CPP的病理病机不同,无法起到治疗由PID引起的CPP的作用。有必要开发一种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疼痛的中药方剂,以使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从中获益,提高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盆腔痛的组合物,它是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0006]柴胡5~15份,枳壳10~20份,白芍10~20份,茯苓10~20份,猪苓10~20份,白术10~20份,泽泻10~20份,桂枝10~20份,甘草2~8份、蒲黄10~30份、五灵脂5~15份。
[0007]进一步地,它是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0008]柴胡10份,枳壳15份,白芍15份,茯苓15份,猪苓15份,白术15份,泽泻15份,桂枝10份,甘草6份、蒲黄15份、五灵脂10份。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甘草为生甘草;所述蒲黄为生蒲黄。
[0010]进一步地,它是由原料药的药粉、或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
上药品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溶液剂、颗粒剂、丸剂或膏剂。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前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0014](1)按前述配比称取原料;
[0015](2)原料药研为粉末,或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液,加入药品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即得。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盆腔痛的药物中的用途。
[0017]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治疗慢性盆腔痛的药物。
[0018]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治疗盆腔炎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的药物。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治疗寒湿瘀滞型盆腔炎引起的慢性盆腔痛的药物。
[0020]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是温阳化湿的药物。
[0021]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柴胡疏肝行气,白芍柔肝止痛,枳壳行气化滞,甘草调和诸药,四药为四逆散组方,达疏肝调脾,行气止痛之效。桂枝辛甘温,温通经脉,助阳散寒,化气行水,茯苓味甘入脾,健脾利湿,温化与渗利结合,使膀胱功能恢复,湿邪得祛;泽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猪苓利湿,白术燥湿,祛湿之余又可助脾土以制水,五药即五苓散,温阳散寒以化湿,使阳气得复,湿邪得祛,且无湿邪复生之忧。生蒲黄、五灵脂即失笑散,活血化瘀以止痛,为血瘀作痛常用方。纵观由四逆散、五苓散和血瘀作痛常用方重新配伍的全方,直击“寒湿瘀滞”核心病机,温阳散寒,疏肝行气,使湿邪得化,瘀祛不结,气机调达,疼痛自解。
[0022]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以柴胡、泽泻为君药,一方面发挥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之功效,另一方面泽泻为君药,主要发挥其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之功效。方中以白芍、茯苓、猪苓为臣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止痛,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而茯苓、猪苓增强本方利水渗湿之力。方中佐以枳壳、白术、桂枝、生蒲黄、五灵脂,除了发挥其理气解郁活血之功效,还加强温阳化气,健脾利湿之功效,同时兼具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功。全方以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益脾和中。全方配伍精当,根据阴病治阳的原则,正本清源,温肾助阳以散寒,活血祛瘀以止痛,使湿邪得化,瘀血不结,疼痛自解。经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寒湿瘀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显著,具备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0023]显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0024]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25]图1技术路线图
[0026]图2两组VAS评分比较
[0027]图3两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0028]图4两组盆腔体征评分比较
[0029]图5改善盆腔疼痛疗效比较
[0030]图6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0031]图7盆腔体征评分疗效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原料、设备均为已知产品,通过购买市售产品获得,其中,由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制成的现代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成熟,参照现有技术常规方法即可制成。
[0033]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温阳化湿逐瘀汤的制备
[0034]配方:柴胡10g,枳壳15g,白芍15g,茯苓15g,猪苓15g,白术15g,泽泻15g,桂枝10g,生甘草6g、生蒲黄15g、五灵脂10g。
[0035]制备方法:按配比称取上述原料,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0~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即得。
[0036]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温阳化湿逐瘀汤的制备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盆腔痛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柴胡5~15份,枳壳10~20份,白芍10~20份,茯苓10~20份,猪苓10~20份,白术10~20份,泽泻10~20份,桂枝10~20份,甘草2~8份、蒲黄10~30份、五灵脂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柴胡10份,枳壳15份,白芍15份,茯苓15份,猪苓15份,白术15份,泽泻15份,桂枝10份,甘草6份、蒲黄15份、五灵脂1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甘草为生甘草;所述蒲黄为生蒲黄。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原料药的药粉、或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品上可接受的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晓黎杨成成谢佳黄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