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13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铜绞合导体、耐高温聚酰亚胺带、高抗撕高电性能硅橡胶绝缘层、耐高温聚酰亚胺带、第二铜绞合导体及热固性护套层,所述第一铜绞合导体及第二铜绞合导体单丝直径0.08~0.12mm,单束采用1+6或1+6+12绞合结构,横截面积150mm2~300mm2,所述铜绞合导体由单束采用1+6+12+18或1+6+12+18+24的结构绞合而成,所述第二铜绞合导体单束采用3+6绞合结构,所述热固性护套层采用交联辐照工艺挤出。本方案中采用极细软铜丝绞合,柔性好,包覆耐高温聚酰亚胺带,截面利用率高,外层采用交联辐照工艺,与第二铜绞合导体贴合度好,对第二铜绞合导体进行固定的同时电缆半径。合导体进行固定的同时电缆半径。合导体进行固定的同时电缆半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属于大型和特大型电气装备制备


技术介绍

[0002]大脉冲软电缆是一种适用于大功率发射器与电源之间的连接线,其要求连接线可承受高电压下瞬时产生的超大电流。通常情况下,大脉冲软电缆具有截面大,一般其通流导体结构比较复杂,且由于传输需求,要求其弯曲半径尽量小。随着国内大型设备的大量使用,对大脉冲软电缆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市面上的脉冲软电缆一般为国外进口,其成本价格高,采购周期长,且普遍存在柔性不足、半径过大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端线缆领域和高端装备领域技术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电缆在高电压下瞬时产生的超大电流,而且截面大、通流导体结构复杂和弯曲半径要求极小的问题,同时提供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大脉冲软电缆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铜绞合导体、耐高温聚酰亚胺带、高抗撕高电性能硅橡胶绝缘层、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第一铜绞合导体(1)、耐高温聚酰亚胺带(2)、高抗撕高电性能硅橡胶绝缘层(3)、耐高温聚酰亚胺带(4)、第二铜绞合导体(5)及热固性护套层(6),所述第一铜绞合导体(1)及第二铜绞合导体(5)单丝直径0.08~0.12mm,单束采用1+6或1+6+12绞合结构,横截面积150mm2~300mm2,所述铜绞合导体(1)由单束采用1+6+12+18或1+6+12+18+24的结构绞合而成,所述第二铜绞合导体(5)单束采用3+6绞合结构,所述热固性护套层(6)采用交联辐照工艺挤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绞合导体(1)的最外层绞合方向均为左向,其节径比为11

18,所述第二铜绞合导体(5)的内层节径比19~23,绞合方向右向,外层节径比16~18,绞合方向为左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绞合导体(1)及高抗撕高电性能硅橡胶绝缘层(3)表面绕包的耐高温聚酰亚胺带(2)和耐高温聚酰亚胺带(4)采用绕包厚度为0.045mm~0.055mm耐300℃聚酰亚胺带,所述高抗撕高电性能硅橡胶绝缘层(3)的厚度为3.35~3.65mm,耐温≥180℃,拉伸强度>9.0MPa,断裂伸长率>350%,热延伸<50%,体积电阻率≥1
×
1015Ω
·
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脉冲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性护套层(6)为热固性XLPO、EVA,其厚度为2.85mm~3.15mm,耐温大于等于180℃,拉伸强度大于10MPa,断裂伸长率大于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雷周锋张右刘宇夏霏霏蒋达吴海英尹枫陈晓健陈东丁旋陈洋洋徐钰王行芬
申请(专利权)人:新远东电缆有限公司远东复合技术有限公司远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