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芯片、装置和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091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以太网芯片、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预设每个端口的缓存空间并在每个报文切片到来时进行资源检查和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各端口线速转发预设长度的报文,不会产生预设长度之下的残缺报文。此外,独享空间保证标准报文线速转发,不会因其他端口拥塞而断流,共享空间可吸纳突发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划分共享空间,保证这些端口或流量的无损、优先转发。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资源管理时,实时监控端口流量状态,根据流端口流量状态选取合适的资源管理门限,自动适配多样的流量场景,方便用户使用,并能避免资源管理措施错位而导致的资源利用低效率和不合理问题。低效率和不合理问题。低效率和不合理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芯片、装置和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以太网
具体地,涉及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以太网芯片、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以太网
,超长报文一般指长度大于1518字节的以太网报文和长度大于1522字节的VLAN报文,对应地,长度小于1518字节的以太网报文和长度小于1522字节的VLAN报文称为标准报文。这是一种厂商定义的报文格式标准,因千兆以太网而产生,依据厂商定义从9000字节~64000字节不等。超长报文能充分发挥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的性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在网络存储等应用场景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因此,以太网芯片需要支持多种长度报文的转发。
[0003]此外,以太网端口至少存在对应于两种报文的流量:一种是只需要转发标准报文的标准报文流量,另一种是需要转发超长报文的超长报文流量。通常需要保证标准报文流量的无损转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以太网芯片对标准报文流量的无损转发,进一步的,实现以太网芯片支持多变的流量场景,根据流量灵活地、自动化地进行资源管理,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包括:
[0006]预设每个端口的缓存空间,所述缓存空间包括基础存储空间和端口独享的上溢保护空间,其中,报文切片缓存先用基本存储空间,后用上溢保护空间,上溢保护空间的大小至少等于第一预设报文长度;
[0007]对每个来自端口的报文切片进行以下处理:
[0008]判断当前报文切片是否是报文的起始切片;
[0009]如果是报文的起始切片,则进一步判断当前端口的堆积深度是否达丢弃门限和上溢保护空间是否被使用,若当前端口的堆积深度未达到丢弃门限并且上溢保护空间未使用,则将该报文切片写入当前端口的缓存空间;否则,丢弃整个报文;
[0010]如果不是报文的起始切片,则判断当前端口的上溢保护空间是否被使用完,若未用完,则将该报文切片写入该端口的缓存空间,若已用完,则报文切片不能写入当前端口的缓存空间。
[0011]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监视端口流量状态,根据端口流量状态进行与端口流量状态对应的流量控制处理,端口流量状态至少包括标准报文流量状态和超长报文流量状态。
[0012]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流量控制处理是选择不同流量控制门限,流量控制门限至少包括丢弃门限、流控开启门限和流控关闭门限。
[0013]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端口流量状态至少包括标准报文流量状态和超长报文流量状态,端口流量状态默认为标准报文流量状态,当正在接收的报文长度大于超长报文流启动阈值时,端口流量状态变为超长报文流量状态,当端口的堆积深度小于超长报文流量关闭阈值时,端口流量状态变为标准报文状态。
[0014]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超长报文流启动阈值是超长报文的最小长度、或者标准报文的最大长度,超长报文流量关闭阈值大于零且小于等于超长报文的最小报文切片个数、或者大于零且小于等于标准报文最大报文切片个数。
[0015]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础存储空间包括缓存中端口的独享空间和缓存中多个端口共享的空间,报文切片缓存先用独享空间,后用共享空间。
[0016]在本申请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缓存的在共享空间中划分多级流量保护空间,每级流量保护空间均包含在下一级流量保护空间中,N个端口流量状态按照流量保护需求排序,依次对应一级流量保护空间,处于端口流量状态i的端口能够抢用第i至N级流量保护空间,。
[0017]1≤i≤N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太网芯片,包括自适应资源管理单元,其中,自适应资源管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的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以太网电子装置,包括具有自适应资源管理单元的以太网交换芯片,其中,自适应资源管理单元用于执行所述的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缓存空间的管理方式能够保证各端口线速转发预设长度的报文,不会产生预设长度之下的残缺报文。此外,独享空间保证标准报文线速转发,不会因其他端口拥塞而断流,共享空间可吸纳突发流量。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划分共享空间,为重要的端口或流量预留保护空间,保证这些端口或流量的无损、优先转发。
[0024]本专利技术在资源管理时,实时监控端口流量状态,根据流端口流量状态选取合适的资源管理门限,自动适配多样的流量场景,方便用户使用,并能避免资源管理措施错位而导致的资源利用低效率和不合理问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端口缓存空间分配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端口流量状态转换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另一端口缓存空间分配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共享空间另一种分配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3]为应对多种长度报文的转发,以太网交换芯片若采取根据流量场景修改资源管理配置的方案,不符合用户友好型的要求;若采取简化配置通过增大缓存覆盖所有流量的方案,又会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此外,不同报文的转发需求往往有差异,标准以太网报文流量的无损转发一般具有更高的优先级。
[003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于一实施例中,包括:
[0035]预设每个端口的缓存空间,如图1所示,所述缓存空间包括基础存储空间和端口独享的上溢保护空间,如图1所示,其中,报文切片缓存先用基本存储空间,后用上溢保护空间,上溢保护空间的大小至少等于第一预设报文长度,以保证报文因缓存空间不足而截包时,一定在报文边界停止接收数据,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包括:预设每个端口的缓存空间,所述缓存空间包括基础存储空间和端口独享的上溢保护空间,其中,报文切片缓存先用基本存储空间,后用上溢保护空间,上溢保护空间的大小至少等于第一预设报文长度;对每个来自端口的报文切片进行以下处理:判断当前报文切片是否是报文的起始切片;如果是报文的起始切片,则进一步判断当前端口的堆积深度是否达丢弃门限和上溢保护空间是否被使用,若当前端口的堆积深度未达到丢弃门限并且上溢保护空间未使用,则将该报文切片写入当前端口的缓存空间;否则,丢弃整个报文;如果不是报文的起始切片,则判断当前端口的上溢保护空间是否被使用完,若未用完,则将该报文切片写入该端口的缓存空间,若已用完,则报文切片不能写入当前端口的缓存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还包括,监视端口流量状态,根据端口流量状态进行与端口流量状态对应的流量控制处理,端口流量状态至少包括标准报文流量状态和超长报文流量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流量控制处理是选择不同流量控制门限,流量控制门限至少包括丢弃门限、流控开启门限和流控关闭门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太网芯片自适应资源管理方法,其中端口流量状态至少包括标准报文流量状态和超长报文流量状态,端口流量状态默认为标准报文流量状态,当正在接收的报文长度大于超长报文流启动阈值时,端口流量状态变为超长报文流量状态,当端口的堆积深度小于超长报文流量关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香云李陈阮召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阵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