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诊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090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5
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医诊脉装置,包括:底座;手枕,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支撑架,其设置于所述手枕侧方,并沿垂直与所述手枕方向延伸;消毒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枕之间;动脉搏动摩擦传感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手枕的一侧,且正对所述手枕,所述动脉搏动摩擦传感组件包括传动轴、摩擦轮盘以及微压力传感器;所述传动轴的轴向与所述手枕垂直,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手枕的一端穿过所述摩擦轮盘,所述微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所述微压力传感器与动脉接触时,带动所述传动轴沿轴向运动,使得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摩擦轮盘转动为所述消毒组件供电。本申请可有效提高诊脉准确定和安全性。提高诊脉准确定和安全性。提高诊脉准确定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诊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诊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诊脉是中医诊断病症的一种方式,俗称“号脉”、“把脉”。中医师以其一手的手指头施以不同程度的压迫力至患者手腕的动脉,并用手指头去感觉血管的反应状态(脉搏跳动次数、频率等),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把脉时需要集中精力诊脉,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容易造成把脉误差,不利于中医师判断诊断结果。并且传统的诊脉方式,中医师每天和病人进行皮肤接触,容易造成病菌感染的问题。虽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相关的中医诊脉设备,但每天针对不同的病人使用,其所量测出的动脉脉动信号的准确度和安全性仍旧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中医诊脉装置,主要解决诊脉准确性及安全性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中医诊脉装置,包括:底座;手枕,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支撑架,其设置于所述手枕侧方,并沿垂直与所述手枕方向延伸;消毒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枕之间;动脉搏动摩擦传感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手枕的一侧,且正对所述手枕,所述动脉搏动摩擦传感组件包括传动轴、摩擦轮盘以及微压力传感器;所述传动轴的轴向与所述手枕垂直,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手枕的一端穿过所述摩擦轮盘,所述微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所述微压力传感器与动脉接触时,带动所述传动轴沿轴向运动,使得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摩擦轮盘转动为所述消毒组件供电。
[0006]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枕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体液检测组件。
[0007]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体液检测组件包括微流控通道、体液传感器以及处理单元;所述微流控通道设置于所述体液传感器上方,以收集沿所述凹槽流入的体液,使得体液与所述体液传感器接触;所述体液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
[0008]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杆和连接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向所述手枕一侧延伸,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对接所述动脉搏动摩擦传感组件。
[0009]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孔,通过所述连接杆与不同的所述连接孔连接,以调节所述连接杆的高度。
[0010]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消毒组件包括紫外线消毒灯。
[0011]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摩擦轮盘包括:壳体、第一转动盘、第二转动盘和第三转动盘;所述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二转动盘和所述第三转动盘沿远离所述手枕方向依次排
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二转动盘和所述第三转动盘分别与所述传动轴滑动连接,通过所述传动轴沿自身轴向的伸缩动作带动所述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二转动盘和所述第三转动盘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盘与所述第二转动盘相对的面分别涂覆有不同带电性质的材料,且所述第二转动盘与所述第三转动盘相对的面分别涂覆有不同带电性质的材料。
[0012]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二转动盘和所述第三转动盘的带电材料分别由多个扇形叶片组成,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盘的扇形叶片与所述第二转动盘的扇形叶片交错排布,所述第二转动盘与所述第三转动盘的扇形叶片位置相同。
[0013]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二转动盘和所述第三转动盘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径向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的宽度。
[0014]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通过折叠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处理单元、所述摩擦轮盘以及所述微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显示模块电连接。
[0015]如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中医诊脉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申请通过动脉搏动摩擦传感组件进行诊脉以及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为消毒组件进行供电,可实现自供电,为装置持续运行提供充足的电能,通过消毒组件对手枕进行消毒,避免造成病毒传播,可保证不同诊脉对象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中医诊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三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体液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标号说明:
[0024]1‑
动脉搏动摩擦传感组件,1.1

传动轴,1.2

微压力传感器,2

摩擦轮盘,2.1

内盘,2.1.1

第一转动盘,2.1.2

第二转动盘,2.1.3

第三转动盘,3

连接杆,4

手枕,5

底座,6

消毒组件,7

显示模块,8

折叠杆,9

固定杆,10

体液检测组件,10.1

微流控通道,10.2

电池单元,10.3

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
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7]摩擦发电技术自2006年首次提出通过从工作环境收集能量使设备自供电,并可持续地操作和运转,从而实现微小机械能的收集。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已有许多具不同机械结构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被提出,也成功验证了可以收集环境中不同来源的机械能。
[0028]动脉会产生微弱的搏动,采用微压力传感材料与动脉搏动的地方贴合产生的压力变化,微压力材料可以将脉搏跳动的压力信号采集到并有电信号变化量产生,经过信号放大与调理电路处理后,可以得到脉搏跳动的完整波形,也可以进一步输出和动脉搏动同步的脉冲信号。
[0029]基于以上考量,专利技术人设计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中医诊脉装置,下面结合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诊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手枕,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支撑架,其设置于所述手枕侧方,并沿垂直与所述手枕方向延伸;消毒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手枕之间;动脉搏动摩擦传感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手枕的一侧,且正对所述手枕,所述动脉搏动摩擦传感组件包括传动轴、摩擦轮盘以及微压力传感器;所述传动轴的轴向与所述手枕垂直,所述传动轴远离所述手枕的一端穿过所述摩擦轮盘,所述微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所述微压力传感器与动脉接触时,带动所述传动轴沿轴向运动,使得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摩擦轮盘转动为所述消毒组件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诊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枕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体液检测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医诊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液检测组件包括微流控通道、体液传感器以及处理单元;所述微流控通道设置于所述体液传感器上方,以收集沿所述凹槽流入的体液,使得体液与所述体液传感器接触;所述体液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单元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诊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杆和连接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杆向所述手枕一侧延伸,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对接所述动脉搏动摩擦传感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医诊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孔,通过所述连接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德光王骏豪朱智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兆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