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装置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0189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装置及介质,方法包括:通过岩矿鉴定对基岩潜山岩性进行划分并判断产状;以逐层剥离的方式,选取对成岩矿物反应敏感的测井曲线特征来建立每一种岩石类型的岩电关系,基于岩电关系,结合测井资料,建立研究区全井段上的岩石类型柱状图;利用地震高角度裂缝预测图推测岩性的分布范围,并在地震相识别出岩性突变点;通过同位素年代学技术确定岩石年龄;基于研究区全井段上的岩石类型柱状图、地震相识别出的岩性突变点以及岩石年龄,构建出岩性空间分布模式。该方法利用传统岩矿鉴定划分潜山岩性,识别出潜山具体的岩性,弥补了地震反演法无法精细识别每一种岩石类型的缺点。震反演法无法精细识别每一种岩石类型的缺点。震反演法无法精细识别每一种岩石类型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装置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装置及介质,属于油藏勘探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储层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与沉积作用相关的一些岩石。而火成岩、变质岩等基岩作为储层的研究较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发展,基岩潜山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和兴趣。Landes(1960)对基岩油藏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认为不整合面或侵蚀面以上沉积的年轻生油岩系所生成的油气,聚集在其下伏的古老变质岩和火成岩中,其内涵为基岩是由变质岩和火成岩组成的杂岩体。与成层性良好的沉积岩油气藏相比,这些基岩潜山油藏表现出岩石类型分布的复杂性、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和油气聚集部位的多样性。因此,基岩油藏的单井日产量差异较大。
[0003]基岩潜山储集空间受到岩性、构造应力、断裂活动引起的破碎作用、岩浆侵入引起的混合岩化作用、古表生风化作用和深层溶解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岩性中暗色矿物含量为最重要的内在影响因素,在相同构造应力作用下主要影响裂缝形成的难易程度。因此,研究潜山岩性对于裂缝储层的发育规律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为储层综合评价、储量动用和井网部署优化提供地质依据。
[0004]相对于沉积岩来说,火成岩和变质岩这些基岩成岩方式复杂,成藏深度大,使得在基岩潜山油藏岩石类型和内部空间展布模式的识别难度很大。对于岩石类型复杂多样的每一种潜山岩性难以用传统的地震技术进行预测。而且海上钻井数量少,岩心资料较少,元素俘获测井成本昂贵,只有少数探井和评价井进行测井,且井间距离大,使得获得的地质资料极少,对储层空间上的展布关系进行完整系统地评价难度较大。因此在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展布模式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对油藏储集层发育情况进行准确识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利用传统岩矿鉴定划分潜山岩性,识别出潜山具体的岩性,弥补了地震反演法无法精细识别每一种岩石类型的缺点,相比之下更具科学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包括:
[0008]通过岩矿鉴定对基岩潜山岩性进行划分并判断产状;
[0009]以逐层剥离的方式,选取对成岩矿物反应敏感的测井曲线特征来建立每一种岩石类型的岩电关系,基于岩电关系,结合测井资料,建立研究区全井段上的岩石类型柱状图;
[0010]利用地震高角度裂缝预测图推测岩性的分布范围,并在地震相识别出岩性突变点;
[0011]通过同位素年代学技术确定岩石年龄;
[0012]基于研究区全井段上的岩石类型柱状图、地震相识别出的岩性突变点以及岩石年龄,构建出岩性空间分布模式。
[0013]所述的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优选地,通过岩矿鉴定对基岩潜山岩性进行划分并判断产状,具体过程如下:
[0014]针对研究区的岩心和壁心进行手标本鉴定与描述,通过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进行基础的分类命名;
[0015]结合偏光显微镜,观测岩石薄片中矿物的晶体特性和光学特性,确定具体的岩石类型,从而划分出基岩潜山的岩性;
[0016]利用钻井取出的岩心和壁心上面理的产状和成像测井识别出的面理产状,同时结合陆上野外露头的产状,确定出基岩潜山岩层的产状。
[0017]所述的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优选地,建立每一种岩石类型的岩电关系,具体过程如下:
[0018]通过岩矿鉴定识别出的岩性与测井曲线形态对应标定,从定性角度建立每一种岩石类型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
[0019]建立岩性对常规测井参数的对应关系,通过采用两种或多种测井响应参数直观展示各类岩石关键测井参数的变化,给出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区域,进而区分不同的岩性,应用包括自然伽马

岩性系数、岩性系数

钾含量、钾含量

自然伽马在内的多种交会图配合使用,以逐层剥离的方式区分出不同岩性的测井参数特征,为建立不同岩石类型的岩电关系奠定基础;
[0020]基于上述建立的岩电关系,结合测井资料,对研究区内所有钻井的岩性进行划分,实现全井段的岩石类型精细识别和描述,建立研究区全井段上的岩石类型柱状图。
[0021]所述的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优选地,通过同位素年代学技术确定岩石年龄,具体过程如下:
[0022]通过对关键井上钻取的岩心,进行同位素年代分析,确定潜山基岩形成的时代,建立初步的侵入关系。
[0023]所述的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优选地,对成岩矿物反应敏感的测井曲线特征包括:密度、补偿中子和自然伽马。
[0024]所述的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优选地,成岩矿物包括: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或角闪石。
[002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装置,包括:
[0026]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通过岩矿鉴定对基岩潜山岩性进行划分并判断产状;
[0027]第二处理单元,用于以逐层剥离的方式,选取对成岩矿物反应敏感的测井曲线特征来建立每一种岩石类型的岩电关系,基于岩电关系,结合测井资料,建立研究区全井段上的岩石类型柱状图;
[0028]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利用地震高角度裂缝预测图推测岩性的分布范围,并在地震相识别出岩性突变点;
[0029]第四处理单元,用于通过同位素年代学技术确定岩石年龄;
[0030]第五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研究区全井段上的岩石类型柱状图、地震相识别出的岩
性突变点以及岩石年龄,构建出岩性空间分布模式。
[0031]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0032]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003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34]1、本专利技术利用传统岩矿鉴定划分潜山岩性,识别出潜山具体的岩性,弥补了地震反演法无法精细识别每一种岩石类型的缺点,相比之下更具科学性。
[0035]2、本专利技术利用识别好的岩性去标定测井曲线响应特征,有效实现了全井段岩性的精细识别,弥补了海上取心数量少、成本高的缺陷。
[0036]3、本专利技术采用同位素年代学结果对岩性空间分布模式进行验证,保障了构建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以大规模的建立出潜山油藏岩性分布模式,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岩矿鉴定对基岩潜山岩性进行划分并判断产状;以逐层剥离的方式,选取对成岩矿物反应敏感的测井曲线特征来建立每一种岩石类型的岩电关系,基于岩电关系,结合测井资料,建立研究区全井段上的岩石类型柱状图;利用地震高角度裂缝预测图推测岩性的分布范围,并在地震相识别出岩性突变点;通过同位素年代学技术确定岩石年龄;基于研究区全井段上的岩石类型柱状图、地震相识别出的岩性突变点以及岩石年龄,构建出岩性空间分布模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岩矿鉴定对基岩潜山岩性进行划分并判断产状,具体过程如下:针对研究区的岩心和壁心进行手标本鉴定与描述,通过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进行基础的分类命名;结合偏光显微镜,观测岩石薄片中矿物的晶体特性和光学特性,确定具体的岩石类型,从而划分出基岩潜山的岩性;利用钻井取出的岩心和壁心上面理的产状和成像测井识别出的面理产状,同时结合陆上野外露头的产状,确定出基岩潜山岩层的产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岩潜山油藏岩性空间分布模式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每一种岩石类型的岩电关系,具体过程如下:通过岩矿鉴定识别出的岩性与测井曲线形态对应标定,从定性角度建立每一种岩石类型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建立岩性对常规测井参数的对应关系,通过采用两种或多种测井响应参数直观展示各类岩石关键测井参数的变化,给出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区域,进而区分不同的岩性,应用包括自然伽马

岩性系数、岩性系数

钾含量、钾含量

自然伽马在内的多种交会图配合使用,以逐层剥离的方式区分出不同岩性的测井参数特征,为建立不同岩石类型的岩电关系奠定基础;基于上述建立的岩电关系,结合测井资料,对研究区内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彦春梁旭江媛媛牛涛范洪军谭先红杨仁锋逄淑伊樊鹏军葛尊增高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