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菌抑菌水性油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12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菌抑菌的水性油墨,其含有重量百分比为0.0005%-6%的植物挥发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抗菌抑菌的植物挥发油添加到水性油墨,并对水性油墨的配方进行了适应性改进,提出了防菌抑菌的水性油墨。该水性油墨特别适合于印刷有环保要求的制品,例如:与人体接触(化妆品、纸巾、衣物、书籍报刊、说明书等)的包装印刷品,与食品(食物、酒、烟、保健品等)包装的印刷品,与药品接触的包装印刷品、不干胶商标的印刷品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油墨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防菌抑菌的水性油墨。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印刷制品,如食品袋、食品容器,卫生纸巾、餐巾纸、食 品摆放纸,内衣包装袋,药品袋、药品容器等;也大量接触报纸、杂志、书籍印刷品等。这些可 能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物品大多印刷有图案、广告或文字等。油墨的发展趋势是从溶剂型、油性体系转到水性或者无溶剂体系。水性油墨主要 的组成为水溶性树脂、颜料(染料)、助溶剂和某些为了生产的目的或者为了应用的特定功 能而加入的助剂。在水性油墨中,水所占的重量比例为20%-40%,因此构成了某些微生物 的良好培养基。 水性油墨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有可能被生产原料带入的、生产设备污染的、因储 存不当而被外界引入的微生物,以及印刷品成品被外界引入的微生物而污染,这些微生物 一旦在有营养成分环境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很容易滋生、繁殖。微生物一般是指细 菌、霉菌、和酵母等,广义来说,还包括病毒、藻类、和原生动物等。这些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有 很多,例如极毛杆菌、大肠杆菌9d,大肠杆菌B5、孔雀肺炎球菌、金葡菌、酵母菌、链球菌、 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等等。微生物极毛杆菌繁殖后,油墨的PH迅速下降,促进更多微生物的 大量繁殖,形成污泥和残渣沉淀。不仅破坏了油墨、墨膜;而且也严重污染了印刷品。这种由微生物侵蚀油墨,造成油墨变质的可能性有三种,一种是油墨在生产过程 中和在包装容器储存时受到微生物的侵蚀;另一种是由原料或者水所带入的微生物的侵 蚀;第三种是由于墨膜受到微生物的侵蚀而造成的。印刷品受到微生物的侵蚀而变质,主要 是墨膜受到真菌、藻类和细菌的侵蚀。由于水性油墨中所存在的水更适于微生物的生存和 繁殖,使油墨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蚀而变质。油墨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蚀而酸败、解构。有 时油墨干墨易受真菌和藻类的侵蚀而发生霉变。印刷品被大量的微生物污染而影响与之接 触的食品、药品、衣物、人体皮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人身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减少与病菌、病 毒物体的接触,避免病菌、病毒的侵害已经是人们对文明社会的普遍要求。因此,解决水性 油墨的抗菌性、抑菌性就显得更有意义,和更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菌抑菌的水性油墨,其不仅能够使 比较容易受被微生物侵蚀的水性油墨免受微生物的侵害腐蚀,而且还可以使印刷品免受微 生物的侵害污染,从而保护与之相接触的食品,药品,衣物及人体免受微生物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菌抑菌功能的水性油墨。所述抗菌抑菌 水性油墨含有重量百分比为0. 0005% -6%的植物挥发油,所述植物挥发油一方面与油墨 组成中的水性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抗菌、抑菌的作用。所述植物挥发油是从芳香植物或者草本的根、树皮、茎叶、花、果实、或者种子中提取的物质,不同来源 的植物挥发油具有不同的抗菌谱,对细菌、真菌、病毒、原核生物、昆虫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促使植物挥发油与油墨组成中的水性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 水性油墨中,还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改善小量的植物挥发油在大量的水性体系中的 溶解、相容性,及其水性油墨在生产、和储存时期整个体系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抗菌抑菌水性油墨包括以下组分水溶性色粉、水溶性丙 烯酸树脂、 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异丙醇、纯净水、植物挥发油和助剂,其重量百分比为水溶性色粉 10% -20% ;水溶性丙烯酸树脂27% -33% ;聚醚类表面活性剂2% -6% ;异丙醇3% -7%;纯净水37%-43%;植物挥发油0. 0005% -6% ;助剂3%-9%。其中,水溶性色粉为着色剂,其具体的添加数量根据所需颜色来决定。所述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如水溶性丙烯 酸改性树脂、环氧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QCAS-202水溶性丙烯酸树脂、WRS-I水溶性丙烯酸 树脂、APA系列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等。所述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聚醚类表面活性剂,如硅聚醚、高级 脂肪酸聚醚脂、烷基聚醚(Ρ0-Ε0共聚物)、脂肪醇聚氧乙烯(3)醚(AE0-3)、疏水性改性聚 醚等;优选的,其在油墨中的比例范围为2-6%。异丙醇在油墨中的比例范围为3-7% ;较优化的范围是5_6%。植物挥发油为一种或者数种植物挥发油,这种植物挥发油中含有萜类、醇类、酚 类、醛类及其酮类、醚类、有机酸类。它们是从芳香植物或者草本的根、树皮、茎叶、花、果 实、或者种子中提取的油脂状物质。这些植物有滇黄苓、广霍香、滇黄精、山鸡椒、肉桂、山 苍子、榄李、连翘、麻黄、细辛、苦参、甘草、厚朴、丁香、花椒、柚、高良姜、乌梅、马蹄、苦瓜、银 杏、板蓝、高粱、燕麦、苦皮藤、茵陈蒿、三叶草、刺桐、玉米、竹、柑桔、长生花、红树、柠檬草、 百里、丁子香等。它们的挥发油是东紫苏挥发油、金丝桃挥发油、花椒挥发油、青木香挥发 油、高良姜挥发油、胡柚皮挥发油、毛两面针挥发油、山苍子叶挥发油、香芝麻蒿挥发油、川 桂叶挥发油、杨叶木姜子挥发油、玫瑰挥发油、胡椒挥发油、川椒挥发油、天竺葵挥发油、牛 至挥发油、香薷挥发油、紫苏挥发油、鱼腥草挥发油、大蒜挥发油。植物挥发油都是来自于自 然界中的不同植物,它们都可以从药材市场、农贸市场、林材市场购到,也可以在野外的山 区、田野、草原得到。通过加工粉碎,捣烂,加水,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也可以用石油醚 萃取而得植物挥发油。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植物挥发油卖。一般来说,植物挥发油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功能性基团决定了它们的抗菌能力的 大小。挥发油中含有萜类、醇类、酚类赋予了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菌抑菌的能力。例如东 紫苏挥发油、金丝桃挥发油、花椒挥发油、青木香挥发油、高良姜挥发油、胡柚皮挥发油、毛 两面针挥发油、山苍子叶挥发油、香芝麻蒿挥发油等对白色念珠菌、绿浓杆菌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皮肤致病菌和霉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川桂叶挥发油、杨叶木姜子也挥发油、玫瑰挥发油、胡椒挥发油、川椒挥发油、天竺葵挥 发油对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等细菌和红色毛 藓菌、石膏样毛藓菌等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牛至挥发油对引起肠炎的常见菌株具有 较强的抑制作用和杀灭作用,同时对痢疾杆菌也有显著的抗菌作用;石香薷挥发油对金黄 色葡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鼠 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等10余种菌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紫苏挥发油对红色毛藓菌、石膏样 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鱼腥草挥发油、野生东北刺人参茎对皮肤癣 菌、金黄色葡球菌、肺炎球菌等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的植物挥发油对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抗菌抑菌的作用,同一种植物挥发油的 不同浓度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也不尽相同。香薷挥发油原液对金葡球标准珠、仔猪黄痢大 肠杆菌9d、B5,奶牛乳房炎酵母类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是,香薷挥发油乳剂则对 两株大肠杆菌无作用,对金葡标准株具有中等抑制作用,对酵母类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 用。5.0%、2. 5%和1.0%的大蒜油乳剂对两株大肠杆菌均未表现出抑制作用,而5.0%和 2. 5%大蒜油乳剂对金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菌抑菌的水性油墨,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比为0.0005%-6%的植物挥发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学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