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008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涉及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技术领域。该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用围隔将入河污染源头阻隔出一片隔断区域,缩小污染物扩散范围;S2:将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放置于隔断区域中;S3:在除磷抑藻系统周围铺设生态浮岛,浮岛顶面种植挺水植物;S4:在除磷抑藻系统底部布设曝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持续性水质净化作用、除磷抑藻同步进行、对氨氮去除、实现水质生态修复、内外源污染同步处理、污染源定点处理、改善水动力、通过曝气改善设备周围水动力条件、综合运用河道治理和景观水处理,能够以生态环保的处理方式将河道治理和环境美观结合,起到生态美化作用。起到生态美化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
,具体为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水体作为地球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首要解决目标。水体的富营养化打破了水环境平衡,严重者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加剧水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多引起的,其中,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
[0003]目前,除磷方法主要有物理除磷、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其中,物理除磷为絮凝和吸附,造成污染较小但是成本高;生物除磷成本低污染小但除磷稳定性差,处理效果依赖水质;化学除磷操作简便见效快,但是随着化学药剂的投加,经反应产生大量污泥,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药剂的直接投加入河入湖,容易被冲刷,无法保证持续性的净水作用。
[0004]除此之外,当水域受到污染时,水中的部分污染物通过沉淀或者颗粒物的吸附作用蓄存于底泥中,在适当条件下,底泥中的污染物很可能再次释放,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具备治理河道水源等优点,解决了河道水源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用围隔将入河污染源头阻隔出一片隔断区域,缩小污染物扩散范围;
[0011]S2:将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放置于隔断区域中;
[0012]S3:在除磷抑藻系统周围铺设生态浮岛,浮岛顶面种植挺水植物;
[0013]S4:在除磷抑藻系统底部布设曝气管。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围隔为不透水材料。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隔断区域边长略小于河道宽度的区域,隔断区域的形状可为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电絮凝系统、超声波空化系统。
[0018]优选的,所述电絮凝系统包括电絮凝直流电源和电絮凝极板,且电絮凝极板个数
可依照河道水质情况而定。
[0019]优选的,所述电絮凝极板采用铁或铝作为主要材料。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生态浮岛尺寸略大于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挺水植物为鸢尾、千屈菜、水生美人蕉或其他挺水植物。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曝气管安装于除磷抑藻系统的电絮凝极板下端。
[0023]优选的,所述采取本工艺前取样TP范围为0.34

0.36mg/L,氨氮为1.5

1.2mg/L,工艺实施后取样TP范围为0.10

0.05mg/L,氨氮为0.9

0.5mg/L。
[0024](三)有益效果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该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持续性水质净化作用: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通过电化学反应,在水中生成高分子羟基铝络合物絮体,分别利用化学法和物理法去除水体中的溶解性磷和颗粒态磷。
[0027](2)、该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除磷抑藻同步进行: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通过超声波作用破坏蓝藻微囊,抑制蓝藻的生长,配合电化学除磷模块进一步降低蓝藻爆发的概率。
[0028](3)、该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实现水质生态修复:利用挺水植物发达根系,不仅能有效去除吸收水体中氮、磷,促进生物循环过程,改善水质;同时植物根系能对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富集,实现对水体中营养物质及重金属的去除。
[0029](4)、该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内外源污染同步处理:通过围隔阻断外污染源扩散,为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对水质的净化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的富含高分子羟基铝络合物覆盖层,可吸附底泥释放出的污染物,缓解由河道底泥污染物所造成的内源污染。
[0030](5)、该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污染源定点处理:可根据河道具体情况选择布置方式,位置相对灵活且可移动,可实现定点定区域的河道治理。
[0031](6)、该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改善水动力:通过曝气改善设备周围水动力条件,与此同时,增加了水体扰动,防止除磷抑藻系统所产生高分子羟基铝络合物絮体下沉,促进絮体扩散来扩大混凝作用范围。
[0032](7)、该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综合运用河道治理和景观水处理:以生态环保的处理方式将河道治理和环境美观结合,从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对河道水进行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34]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
含义。
[0035]实施例一:
[0036]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7]S1:用围隔将入河污染源头阻隔出一片隔断区域,缩小污染物扩散范围,围隔为不透水材料,隔断区域是边长7m
×
7m的正方形区域;
[0038]S2:将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放置于隔断区域中,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电絮凝系统包括电絮凝直流电源和电絮凝极板,且所述电絮凝极板个数为44片700mm
×
600mm的铝板;
[0039]S3:在除磷抑藻系统周围铺设生态浮岛,生态浮岛尺寸为1m
×
1m,浮岛顶面种植挺水植物,挺水植物为鸢尾,抑藻系统,是专利号为202210814756.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抑藻系统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电絮凝系统、超声波空化系统,;
[0040]S4:在除磷抑藻系统底部布设曝气管,曝气管安装于除磷抑藻系统的电絮凝极板下端。
[0041]S5:采取本工艺前取样TP为0.34mg/L,氨氮为1.5mg/L,工艺实施后取样TP为0.10mg/L,氨氮为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用围隔将入河污染源头阻隔出一片隔断区域,缩小污染物扩散范围;S2:将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放置于隔断区域中;S3:在除磷抑藻系统周围铺设生态浮岛,浮岛顶面种植挺水植物;S4:在除磷抑藻系统底部布设曝气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围隔为不透水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隔断区域边长略小于河道宽度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电絮凝耦合超声波空化河湖原位除磷抑藻系统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电絮凝系统、超声波空化系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染源原位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絮凝系统包括电絮凝直流电源和电絮凝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鸣扬马苏琳顾禹
申请(专利权)人:同研智慧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