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环丙基并环类衍生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2966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环丙基并环类衍生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作为食欲素受体2(OX2R)激动剂在预防或治疗发作性睡病中的用途。其中通式(I)中的各取代基与说明书中的定义相同。基与说明书中的定义相同。基与说明书中的定义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环丙基并环类衍生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环丙基并环类衍生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作为食欲素受体2激动剂在预防或治疗睡眠障碍或精神类相关疾病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食欲素(orexin)体系包括两个G

蛋白偶联受体:食欲素受体1(orexin

1receptor,OX1R)和食欲素受体2(orexin

2receptor,OX2R),以及两个神经递质肽激动剂:食欲素A(orexin A,OX

A)和食欲素B(orexin B,OX

B)。作为神经递质肽激动剂的食欲素A和食欲素B产生于下丘脑部位,其中食欲素A是具有33个氨基酸序列的多肽,能够以同样强度激活OX1R和OX2R;而食欲素B是具有28个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只能以中等程度选择性地激活OX2R。食欲素与中枢系统和外周系统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摄食与能量代谢、应激与奖赏、睡眠与唤醒等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食欲素A及其受体在发作性睡病、抑郁症、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003]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日间瞌睡伴猝倒、入睡前出现幻觉及睡眠瘫痪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之后失能性日间瞌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目前把发作性睡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的患者伴有猝倒并且脑脊液中食欲素A水平较低,而2型的患者不伴猝倒且脑脊液中食欲素A水平正常。发作性睡病伴随终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甚至引发意外事故而危机生命。
[0004]在动物模型中发现敲除食欲素、破坏食欲素神经元或者食欲素受体2(OX2R)功能缺失突变能够在动物中引起嗜睡症的症状;而食欲素受体2的活化对于维持动物觉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食欲素受体2的激动剂可能替代内源性食欲素,从而激活促进清醒的信号通路,对于过度睡眠类疾病有着潜在的治疗作用。
[0005]目前,武田药业的TAK

861处于早期临床开发阶段,市场上尚未有治疗发作性睡病的食欲素受体激动剂药物,因此开发具有食欲素受体2激动活性的化合物有望满足发作性睡病、嗜睡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紊乱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市场需求。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系列新型的化合物,对食欲素受体2具有良好的激动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前药、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通式(I)所示的结构如下:
[0008][0009]其中:
[0010]R1选自

C(O)R
a


C(O)NR
b
R
a


S(O)2R
a


S(O)2NR
b
R
a

[0011]R2选自5

10元杂芳基、

C(O)R
c


C(O)NR
d
R
c
,所述的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进一步被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和5

14元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
[0012]R3和R4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
[0013]R
a
、R
b
、R
c
和R
d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C1‑6烷基、(C1‑6烷基)氨基、(C1‑6烷基)2氨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所述的C1‑6烷基、(C1‑6烷基)氨基、(C1‑6烷基)2氨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和5

14元杂芳基,任选地,进一步被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氧代基、硫代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和5

14元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
[0014]或者,R
c
和R
d
以及它们所在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

12元杂环基,所述的3

12元杂环基任选地进进一步被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氧代基、硫代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和5

14元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
[0015]m为0、1、2、3或4;且
[0016]n为0、1、2、3、4或5。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优选方案,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具体结构如通式(I)进一步如通式(IA)、(IB)、(IC)或(ID)所示:
[0018][0019][0020]其中:
[0021]R1~R4、m和n如权利要求1所述。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优选方案,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具体结构如通式(II)所示:
[0023][0024]R
a
选自C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前药、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其中:R1选自

C(O)R
a


C(O)NR
b
R
a


S(O)2R
a


S(O)2NR
b
R
a
;R2选自5

10元杂芳基、

C(O)R
c


C(O)NR
d
R
c
,所述的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进一步被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和5

14元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R3和R4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R
a
、R
b
、R
c
和R
d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C1‑6烷基、(C1‑6烷基)氨基、(C1‑6烷基)2氨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或5

14元杂芳基,所述的C1‑6烷基、(C1‑6烷基)氨基、(C1‑6烷基)2氨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和5

14元杂芳基,任选地,进一步被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氧代基、硫代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和5

14元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或者,R
c
和R
d
以及它们所在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

12元杂环基,所述的3

12元杂环基任选地进进一步被氘、卤素、羟基、巯基、硝基、氰基、氨基、氧代基、硫代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氘代烷基、C1‑6烷氧基、C1‑6烷硫基、C1‑6羟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
12
环烷基、3

12元杂环基、C6‑
14
芳基和5

14元杂芳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m为0、1、2、3或4;且n为0、1、2、3、4或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前药、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其特征在于,通式(I)进一步如通式(IA)、(IB)、(IC)或(ID)所示:
其中:R1~R4、m和n如权利要求1所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前药、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其特征在于,通式(I)进一步如通式(II)所示:R
a
选自C1‑4烷基、C3‑6环烷基、3

6元杂环基、(C1‑4烷基)氨基或(C1‑4烷基)2氨基;R2为5

10元杂芳基或

C(O)R
c
,所述的5

10元杂芳基任选地进一步被氘、卤素、羟基、氨基或C1‑4烷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R
c
选自C1‑4烷基、C3‑6环烷基、3

6元杂环基或5

6元杂芳基,所述的C1‑4烷基、C3‑6环烷基、3

6元杂环基和5

6元杂芳基,任选地,进一步被氘、卤素、羟基、氨基或C1‑4烷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前药、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盐,所述R2选自

COR
c
、吡啶基或四氮唑基,所述的吡啶基和四氮唑基,任选地进一步被氟、氯、溴、羟基、甲基、乙基、异丙基或环丙基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所取代;R
c
选自异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强李文明魏毅袁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优领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