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42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其针头结构上端设置有第一挂扣与第二挂扣,注射过程中,针头结构的第一凸台限制其回退至针筒内,能实现安全注射,当注射完毕后,密封塞的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分别与第一挂扣、第二挂扣配合,第二挂扣上的斜面与密封塞的第二凸环抵接,而第一挂扣下方存在第二凸环抵接的避让空间,使得针头结构的中轴线与针筒的中轴线发生偏斜,并能随推杆拉至针筒内实现自毁。本安全自毁注射器解决了传统回缩式自毁注射器中使用过程的矛盾,注射过程中针头能承受来自皮肤和组织较大的阻力而不回退,注射完成后又只需要较小的拉力便能拉回针头,完成针头的回退自毁。完成针头的回退自毁。完成针头的回退自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射器
,尤其涉及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

技术介绍

[0002]注射器注射完毕之后,针尖会沾有患者的体液或者组织,且针尖又较为锋利,丢弃与处理较为不便,增加了对医护人员、清洁人员的被感染或者被刺伤的风险。
[0003]自毁注射器一般采用回缩针头至针筒的形式,针筒内推杆推动密封塞,使密封塞挤压药液至针头实现注射,由于密封塞前端设置有能与针头尾端配合的扣合结构,注射完毕后密封塞与针头紧扣在一起,往回拉动推杆时,密封塞拖动针头实现针头回缩到针筒内。这种设计存在一个使用上不可避免的矛盾,那就是针头注射过程中,针头受到来自皮肤组织的阻力,针头有向针筒里运动的趋势,如果此时针头回缩,就会导致针筒漏液,造成医疗事故;另一方面,注射完成时,密封塞与针头尾部扣紧,此时需要拉动推杆才能把针头拖至回缩状态,但是回拉推杆的力不能过大,一是密封塞一般是硅胶制成,与针头尾部扣合之后,结构上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拉力,二是回拉推杆的力不宜过大,以便医护人员操作,为了达到医护人员使用方便的效果,针头注射过程中防止针头回缩所需要的静摩擦力一般都要大于回拉推杆退针所需要的拉力。
[0004]现有的回缩式自毁注射器为了平衡以上矛盾,结构较为复杂,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好,常出现以下问题:
[0005]1.针头与针筒前端密封效果不好,注射过程中针筒前端容易漏液;
[0006]2.针头注射完,回拉推杆过程中,密封塞与针头尾端配合不牢固,无法拉动针头退回针筒内;
[0007]3.针头回拉退回针筒内时,针头容易再随推杆前推再从针筒内推出,没有实现完全自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其具有安全注射,且针头较为容易拉回针筒内并自毁的特点。
[0009]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包括针筒、设在针筒内的推杆、设在推杆下端且具有弹性的密封塞、安装在针筒下端的针头结构,所述针头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端的第一挂扣、设置在第一挂扣下方且位于对侧的第二挂扣,所述第二挂扣与针头上端面之间形成斜面,所述第二挂扣同侧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针筒内壁设有能卡在凸台上以限制针头结构往针筒方向移动的第一凸环,所述密封塞下端设有能与第一挂扣配合的第一内孔、设有在第一内孔下方能与第二挂扣配合的第二内孔,所述第一内孔与第二内孔之间设置第二凸环,所述第一挂扣下方设置有能让第二凸环抵接在第一挂扣下方的避让空间,所述第二凸环能抵接在斜面上,使针头结构的中轴线与针筒的中轴线发生偏斜。
[0011]所述凸台下方的针头结构呈直径由上往下逐渐变下的锥形体,所述锥形体外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至少是两个。
[0012]所述密封塞与针头结构之间形成有药液腔,所述针头结构上端设置有与药液腔连通的注射腔,所述注射腔的腔体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0013]所述密封塞外部设置有若干与针筒内侧壁过盈配合的密封凸环。
[0014]所述第一挂扣与针头结构上端端面之间形成导向锥面。
[0015]所述推杆下端设置有第三挂扣,所述第三挂扣外侧形成环形的倒钩侧边,所述密封塞上端设有与第三挂扣配合的第三内孔。
[0016]所述针筒包括密封塞所在的针筒腔以及安装针头结构的针头腔,所述针筒腔内径大于针头腔内径,针筒腔与针头腔之间形成台阶面。
[0017]所述针头结构包括针口,当针头结构位于针筒腔内时,台阶面能抵接住针口限制其往下方移动。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19]1.该注射器的吸液与注射过程与普通注射器相同,当注射完成后,首先,第一挂扣嵌进密封塞的第一内孔,位于第一挂扣对侧的斜面被第二凸环抵接,此处斜面上受到一个力,而对侧的第一挂扣下方具有避让空间,第二凸环抵接在第一挂扣下使得第一挂扣牢固地嵌进第一内孔,此时,使得针头结构有向第一挂扣方向倾斜的趋势,由于密封塞具有弹性,随着密封塞的继续往下运动,第二挂扣嵌进密封塞的第二内孔,密封塞与针头结构完成扣接配合,然后上拉推杆,密封塞一边带动针头结构逐渐向上移动,针头结构上端(右侧)的斜面一边受到第二凸环抵接的弹力,使得针头结构绕中轴线与针头结构上端面的交点发生倾斜,导致针头结构的凸台脱离针头筒的第一凸环,即第一凸环不再能够卡住凸台以限制针头结构往上移动,最后针头结构随着推杆上拉,顺利回退到针筒腔内。此种设计的好处如下,其一:凸台与第一凸环的设计,有效阻止注射过程中,针头由于受到皮肤与组织的阻力而回退,实现安全注射;其二:第一挂扣与第二挂扣保证回拉推杆过程中密封塞与针头结构的紧密配合,其三:解决了传统回缩式自毁注射器中使用过程的矛盾,注射过程中针头能承受来自皮肤和组织较大的阻力而不回退,注射完成后又只需要较小的拉力便能拉回针头,完成针头的回退自毁。
[0020]2.第一倒钩使第一挂扣与第一内孔紧密扣接,第二倒钩使第二挂扣与第二内孔紧密扣接,第一挂扣与针头结构上端端面之间形成的导向锥面,使得第一挂扣较为容易嵌进第一内孔。
[0021]3.第二凸台用以抵接在第一凸环上表面,能限制针头组件向下移动,避免针头组件从针头腔内脱落。
[0022]4.若干密封环的设计一方面进一步防止药液从针筒内流出,另一方面增加针头结构与与针筒的静摩擦力,密封环设计在呈锥形体的针头结构外,针头结构受到下压力时,静摩擦力越大,针头结构越不容易受到阻力回缩,针头结构受到上拉力时,静摩擦力越小,针头结构越容易回拉。
[0023]5.注射腔的腔体容积从上之下逐渐增大,使得开始注射时,减缓密封塞挤压药液腔流进注射腔内较大的液体压力,缓冲注射时针口的流体对人体内环境的压力。
[0024]6.若干密封凸环能增加密封塞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减小推杆推拉时来自针筒内壁
的摩擦阻力。
[0025]7推杆的第三挂扣的倒钩侧边加强推杆与密封塞配合时的紧密程度。
[0026]8当针头结构拉至针筒腔内时,针头结构呈偏斜形态,针口末端抵接在针筒腔与针头腔的台阶面,使之不能再伸出完成针头的自毁。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剖视图;
[0028]图2是本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3是针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针筒的局部剖视图;
[0031]图5是密封塞与针头结构配合时的局部剖视图;
[0032]图6是针头结构随密封塞拉回至针筒腔内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34]参照图1、图2和图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包括针筒(1)、设在针筒(1)内的推杆(2)、设在推杆(2)下端且与之连接的具有弹性的密封塞(3)、安装在针筒(1)下端的针头结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结构(4)包括设置在上端的第一挂扣(40)、设置在第一挂扣(40)下方且位于对侧的第二挂扣(41),所述第二挂扣(41)与针头结构(4)上端面之间形成斜面(410),所述第二挂扣(41)同侧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凸台(43),所述针筒(1)内壁设有能卡在第一凸台(43)上表面以限制针头结构(4)往针筒(1)方向移动的第一凸环(110),所述密封塞(3)下端设有能与第一挂扣(40)配合的第一内孔(301)、设有在第一内孔(301)下方能与第二挂扣(41)配合的第二内孔(302),所述第二内孔(302)下方设置有导向锥孔(304),所述第一内孔(301)与第二内孔(302)之间设置第二凸环(300),所述第一挂扣(40)下方设置有能让第二凸环(300)抵接在第一挂扣(40)下方的避让空间(47),所述第二凸环(300)能抵接在斜面(410)上,使针头结构(4)的中轴线与针筒的中轴线发生偏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扣(40)包括第一倒钩(401)与设置在第一倒钩(401)上的导向锥面(400),所述第二挂扣(41)包括设置在斜面(410)下端的第二倒钩(4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自毁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空间(47)同侧的正下方设有能抵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世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钰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