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荔枝蒂蛀虫的杀虫活性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937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荔枝蒂蛀虫的杀虫活性组合物。一种抗荔枝蒂蛀虫的杀虫活性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二元复配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增效组合物中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作用于靶标害虫的作用机理不同,复配使用时可以有效延缓蒂蛀虫抗药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剂更新换代周期,从而对药剂起到保护作用。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增效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在进行复配时对防治荔枝蒂蛀虫成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与其中任一有效成分相比,可以提高对蒂蛀虫的防治效果,有利于减少有效成分的施用量,减少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可以为开发新型化学药剂提供支撑。可以为开发新型化学药剂提供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荔枝蒂蛀虫的杀虫活性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抗荔枝蒂蛀虫的杀虫活性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为鳞翅目细蛾科,是为害荔枝和龙眼的重要害虫。荔枝蒂蛀虫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区的荔枝和龙眼产区。荔枝蒂蛀虫雌蛾在荔枝和龙眼果实生育期间产卵于果皮上,卵孵化成幼虫后直接蛀入果实内部为害,造成大量落果。部分未落掉的受害果蒂处附有幼虫及虫粪,影响果实品质及经济价值。另外,荔枝蒂蛀虫还可以蛀食嫩枝、嫩叶和花穗等,造成枝枯、叶凋和花穗干萎等,影响荔枝和龙眼的产量。
[0003]目前生产上对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但由于荔枝蒂蛀虫从幼虫孵化后就直接从卵壳底部蛀入果实内部,整个幼虫期均在果实内部为害,致使化学药剂很难接触到幼虫而达到杀虫效果,因此,在很多时候,对荔枝蒂蛀虫只能靠杀成虫或卵。目前国家登记允许生产使用的药剂较少,包括毒死蜱、除虫脲、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菊酯
·/>毒死蜱等,多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荔枝蒂蛀虫的杀虫活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由氟吡呋喃酮与氟硅菊酯二元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荔枝蒂蛀虫的杀虫活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景莉宁蕾李菊馨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