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914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涉及浪涌抑制器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试验主体和锁紧组件,所述试验主体包括壳体、顶盖、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顶盖,进气管和出气管一端分别穿过壳体壁,壳体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压线杆、顶座、顶板、支撑杆、伸缩杆、齿板、齿轮、转动管、蜗杆、涡轮和丝杆,所述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壳体底壁,并且伸缩杆连通容纳腔,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齿板,齿板啮合连接齿轮,齿轮连接转动管外壁,转动管外壁固定连接蜗杆;在热循环试验中,模拟高温和低温环境进行冷热交替试验时,避免浪涌抑制器上的连接线松动,影响试验的可靠性和精度,有利于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浪涌抑制器试验装置
,特别是一种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浪涌抑制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抑制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浪涌抑制器包括基座、进线接线端子、出线接线端子、防雷模块。
[0003]浪涌抑制器使用环境复杂,目前在对浪涌抑制器进行热循环试验,模拟高温和低温环境进行冷热交替试验时,导致浪涌抑制器上的连接线由于反复受热受冷,容易出现连接线松动的情况,影响试验的可靠性和精度,难以对浪涌抑制器在高温和低温中的性能得到准确试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在对浪涌抑制器进行热循环试验,模拟高温和低温环境进行冷热交替试验时,会导致浪涌抑制器上的连接线由于反复受热受冷,容易出现连接线松动的情况,影响试验的可靠性和精度,难以对浪涌抑制器在高温和低温中的性能得到准确试验结果。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其包括试验主体和锁紧组件,所述试验主体包括壳体、顶盖、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顶盖,进气管和出气管一端分别穿过壳体壁,壳体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压线杆、顶座、顶板、支撑杆、伸缩杆、齿板、齿轮、转动管、蜗杆、涡轮和丝杆,所述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壳体底壁,并且伸缩杆连通容纳腔,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齿板,齿板啮合连接齿轮,齿轮连接转动管外壁,转动管外壁固定连接蜗杆,蜗杆啮合连接涡轮,涡轮固定连接丝杆,丝杆螺纹连接第一内螺纹管,第一内螺纹管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内螺纹管分别固定连接顶板两端,顶板固定连接支撑杆一端,支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顶座顶部,顶座底部固定连接压线杆。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顶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滑块滑动连接滑槽,滑槽底部固定连接壳体底壁。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槽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杆。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齿轮包括外轮、内轮、弹簧和卡块,所述外轮外侧设置有齿,外轮外侧啮合连接齿板,外轮内侧设置有棘齿,外轮内侧啮合连接卡块顶部,卡块底部滑动连接内轮上开设的容纳槽内壁,并且卡块底部固定连接弹簧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容纳槽内端壁,内轮固定连接转动管外壁。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内轮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固定环,外轮位于两个固定环之间。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管内壁固定连接挡板,并且转动管通过第一通孔与容纳槽连通,所述卡块固定连接第一密封环。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管一端转动连接套筒,套筒固定连接壳体内壁,转动管转动穿过固定筒,固定筒外壁固定连接壳体,转动管通过第二通孔连通固定筒内部,固定筒通过第三通孔连通容纳腔,固定筒固定连接外螺纹管,外螺纹管外壁螺纹连接第二内螺纹管,第二内螺纹管固定连接活塞头,活塞头滑动连接固定筒内壁。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螺纹管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密封环,第二密封环转动连接转动管外壁,转动管端头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盘,外螺纹管外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盘。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内螺纹管底部转动连接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固定连接壳体底壁,第一内螺纹管顶部转动连接第三套筒,第三套筒固定连接壳体内壁。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固定连接支管,支管上设置有第四通孔。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对壳体内部进行加热时,能够利用液压油的膨胀驱动伸缩杆伸长,进而带动顶板和支撑杆带动顶座向下移动,顶座带动压线杆向下移动,压紧浪涌抑制器接线柱上的连接线,避免浪涌抑制器上的连接线松动,并且在对壳体内部进行降温时,伸缩杆的收缩不会导致顶座向上移动,导致浪涌抑制器接线柱上的连接线松动,在热循环试验中,模拟高温和低温环境进行冷热交替试验时,避免浪涌抑制器上的连接线松动,影响试验的可靠性和精度,有利于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锁紧组件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齿轮剖视图。
[0021]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锁紧组件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固定筒剖视图。
[0023]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内螺纹管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试验主体1,壳体11,容纳腔111,顶盖12,进气管13,支管131,第四通孔132,出气管14,锁紧组件2,压线杆21,顶座22,滑块221,滑槽222,固定杆223,顶板23,第一内螺纹管231,第二套筒232,第三套筒233,支撑杆24,伸缩杆25,齿板26,齿轮27,外轮271,内轮272,弹簧273,卡块274,第一密封环2741,容纳槽275,固定环276,转动管28,挡板281,第一通孔282,套筒283,固定筒284,第三通孔285,外螺纹管286,第二内螺纹管287,活塞头
288,第二通孔289,第一固定盘2811,第二固定盘2812,蜗杆29,涡轮210,丝杆2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4,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包括试验主体1和锁紧组件2,所述试验主体1包括壳体11、顶盖12、进气管13和出气管14,所述壳体11顶部设置有顶盖12,进气管13和出气管14一端分别穿过壳体11壁,壳体11内部开设有容纳腔111。
[0027]实施例中优选的,壳体11内部用于容纳浪涌抑制器,顶盖12能够在壳体11上打开或者合上,壳体11与顶盖12优选采用铰接连接。从进气管13中可以通入冷气或热气,用于对壳体11内部进行加热或降温,从而对浪涌抑制器进行热循环试验,出气管14用于排出冷气或热气。
[0028]锁紧组件2,所述锁紧组件2包括压线杆21、顶座22、顶板23、支撑杆24、伸缩杆25、齿板26、齿轮27、转动管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主体(1),所述试验主体(1)包括壳体(11)、顶盖(12)、进气管(13)和出气管(14),所述壳体(11)顶部设置有顶盖(12),进气管(13)和出气管(14)一端分别穿过壳体(11)壁,壳体(11)内部开设有容纳腔(111);锁紧组件(2),所述锁紧组件(2)包括压线杆(21)、顶座(22)、顶板(23)、支撑杆(24)、伸缩杆(25)、齿板(26)、齿轮(27)、转动管(28)、蜗杆(29)、涡轮(210)和丝杆(211),所述伸缩杆(25)一端固定连接壳体(11)底壁,并且伸缩杆(25)连通容纳腔(111),伸缩杆(25)另一端固定连接齿板(26),齿板(26)啮合连接齿轮(27),齿轮(27)连接转动管(28)外壁,转动管(28)外壁固定连接蜗杆(29),蜗杆(29)啮合连接涡轮(210),涡轮(210)固定连接丝杆(211),丝杆(211)螺纹连接第一内螺纹管(231),第一内螺纹管(23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内螺纹管(231)分别固定连接顶板(23)两端,顶板(23)固定连接支撑杆(24)一端,支撑杆(24)另一端固定连接顶座(22)顶部,顶座(22)底部固定连接压线杆(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2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滑块(221),滑块(221)滑动连接滑槽(222),滑槽(222)底部固定连接壳体(11)底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22)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杆(22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抑制器热循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27)包括外轮(271)、内轮(272)、弹簧(273)和卡块(274),所述外轮(271)外侧设置有齿,外轮(271)外侧啮合连接齿板(26),外轮(271)内侧设置有棘齿,外轮(271)内侧啮合连接卡块(274)顶部,卡块(274)底部滑动连接内轮(272)上开设的容纳槽(275)内壁,并且卡块(274)底部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滨谢志成邓军潘志城伍衡侯明春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电力科研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