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智能煎煮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智能煎药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912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药智能煎煮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智能煎药设备,通过对药方的识别与提取,将提取到的信息解析转化为可以用于操控煎药设备的数据,一方面能够让用户获悉包括煎药顺序在内的煎煮建议,另一方面实现了包含先煎后下功能在内的智能化煎煮方案,能够自动控制加水量、药味煎煮顺序、煎煮时间等,减轻人为劳力付出、保证了药效,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便利性以及用户体验。的操作便利性以及用户体验。的操作便利性以及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药智能煎煮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智能煎药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煎煮
;具体而言,涉及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在家用煎药场景下的应用;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中药智能煎煮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以及智能煎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中药煎煮过程中,有时需要以“先煎后下”的方式对药物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处理。其中,“先煎”是指将中药中的某一味或几味药味加水先煎煮一定时间,再加入剩余药味同煎;旨在增强疗效、降低先煎药味的毒性。“后下”是针对某些药味煎煮久了容易失去功效的特点,需要在其它药味快要煎好时才将它们投入煎药锅中稍加煎煮;旨在减少挥发性物质的损耗,尽可能避免其中的有效成份被分解破坏。如果涉及二煎甚至三煎,对于后下药味而言,在头煎时主要取其气,头煎之后再加水煎煮时基本取其味。
[0003]可是,一方面由于现在市面上的药店药房在按中医处方配药时,经常没有向用户说明或强调煎药顺序的注意事项;另一方面,中药煎煮本身就比较耗费时间,而“先煎后下”的方式比一锅煮的煎药方式还需要更多的人工操作与时间把控。所以,在当前生活节奏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智能煎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待识别处方,从所述待识别处方中提取出诊断结果、药味明细以及服药方法在内的信息;S2,根据所述步骤S1的提取结果,解析得到所述待识别处方的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以及煎煮顺序在内的数据;S3,指引用户根据所述步骤S2的解析结果,对设有先煎后下组件的煎药设备进行药味准备以及发起煎煮指令在内的操作;S4,获取煎煮指令,根据所述煎煮指令,控制所述煎药设备进行中药煎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智能煎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煎煮时间:S211,根据所述诊断结果,判断所述待识别处方的功效;S212,根据所述药味明细,判断所述待识别处方的功效以及是否有需要按照先煎后下区别处理的药味;S213,结合所述步骤S211以及S212的判断结果,确定煎煮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智能煎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味明细包括药味名称以及药味重量;所述服药方法包括得液量,所述得液量表示一次煎煮过程完成后得到的药液量或每次服用的药液量;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头煎的加水量:S221,根据所述药味名称,获取所述待识别处方中各药味对应的单位吸水量;S222,根据所述药味重量以及各药味对应的单位吸水量,获取药味总吸水量;S223,根据预设的挥发速率以及所述煎煮时间,预测煎煮挥发量;S224,根据所述得液量、药味总吸水量以及煎煮挥发量确定头煎的加水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智能煎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21中,包括以下步骤:S2211,根据所述药味名称,从预设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获得匹配到的单位吸水量;S2212,对在所述步骤S2211未有匹配成果的药味,进行药味类型的判别,将判别出的药味类型所属各药味的单位吸水量平均值作为对应的单位吸水量;S2213,对在所述步骤S2212未能判别出药味类型或所述单位吸水量平均值数据缺失的药味,将所有药味类型吸水量的平均值作为对应的单位吸水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智能煎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药方法包括得液量,所述得液量表示一次煎煮过程完成后得到的药液量或每次服用的药液量;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二煎或三煎的加水量:S223,根据预设的挥发速率以及所述煎煮时间,获取煎煮挥发量;S225,根据所述得液量以及煮挥发量确定二煎或三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文杰李远辉杨明张绍奇叶鸿真陈焕聪徐水源岳思超张铮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