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来源细胞外囊泡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2905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外泌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桑葚来源细胞外囊泡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防治高血脂及相关症状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桑葚来源细胞外囊泡样颗粒以桑葚为原料,通过榨汁后先在不同离心转速下离心,再以特定密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而获得。经实验研究发现,桑葚来源细胞外囊泡样颗粒能够显著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抑制高血脂所致的主动脉斑块的形成以及肝脏中的脂质沉积,并且安全无毒,因此,可用于制备防治高血脂及相关症状的药物。物。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桑葚来源细胞外囊泡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外泌体
,具体涉及桑葚来源细胞外囊泡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防治高血脂及相关症状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饮食更易获得,且常出现摄入量过多的情况,由此而导致我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食。高血脂对心脑肾血管的危害很大,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基础,并且还可引起脂肪肝。然而高血脂的发生、发展过程却是隐匿的、渐进的,并不立即呈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这使得高血脂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在此的情况下,高血脂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
[0003]目前对于高血脂的治疗药物主要有贝特类、他汀类等,但降血脂药物往往会带来不同的副作用,例如贝特类降脂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恶心、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肝损害,他汀类降脂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服药后可能出现谷草转氨酶以及丙转氨酶的增高,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时还可能出现肌肉毒性。因此,有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桑葚来源细胞外囊泡样颗粒在制备防治高血脂及相关症状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包括所述桑葚来源细胞外囊泡样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关症状为高血脂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或所述相关症状为高血脂所致的肝脏脂质沉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注射剂或口服制剂。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桑葚来源细胞外囊泡样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操作:将桑葚洗净后榨汁,依次以1000xg离心8~12min,3000xg离心16~24min,10000xg离心25~35min,将上清液以100 000xg离心80~100min,取沉淀重悬于PBS中,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将样品置于8%、30%、45%、60%wt蔗糖密度梯度溶液中以150 000xg离心2~2.5h,收集30%~45%蔗糖溶液中间层,用PBS以150 000xg离心1~1.2h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玲王启隆随云禅刘锐王跃飞李先宽姜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