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及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92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及轨道车辆,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以及风量隔板,风道本体设置有风腔和分别与风腔连通的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其中一者水平设置且朝向车辆的高地板区域,其中的另一者倾斜向下且朝向车辆的低地板区域;风量隔板设置于风腔,且与风道本体固定连接,风量隔板将风腔分隔为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第一引风通道由进风口延伸至第一出风口,第二引风通道由进风口延伸至第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及轨道车辆,能够同时满足高底板区域和低地板区域的采暖和制冷需求,减少送风口的数量和送风道占用的空间,更好地适应轨道车辆客室内有限空间的安装。室内有限空间的安装。室内有限空间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结构及轨道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以往的轨道车辆中,为了实现向不同区域送风的需求,一般在不同区域各自设置不同的送风口,满足采暖、制冷的需求。
[0003]部分轨道车辆的客室内因结构限制被划分为高底板区和低底板区两大区域,这两部分区域均有送风采暖和制冷的需求。按照以往结构,需分别在高地板区和低地板区设置空调送风口,才能保证同时满足两个区域的需求。
[0004]但在一些划分有高底板区和低底板区两大区域的轨道车辆客室设计中,因受到结构限制,空调送风道仅能占用有限空间,无法通过以往设置多个送风道的普通结构来满足采暖、制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及轨道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划分有高底板区和低底板区两大区域的轨道车辆客室因受到结构限制,无法通过以往设置多个送风道的普通结构来满足采暖、制冷的需求的缺陷,实现通过同一个风道结构分别向高底板区域和低底板区域送风来满足采暖、制冷的需求的功能。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包括:
[0007]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设置有风腔和分别与所述风腔连通的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其中一者水平设置且朝向车辆的高地板区域,其中的另一者倾斜向下且朝向车辆的低地板区域;以及,
[0008]风量隔板,设置于所述风腔,且与所述风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风量隔板将所述风腔分隔为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由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引风通道由所述进风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出风口。
[000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所述风道本体包括前封板、顶部封板、底部封板和一对侧板;
[0010]一对所述侧板相对设置,且分别与前封板、顶部封板和底部封板的端部固定连接;
[0011]所述顶部封板的一端与所述前封板的顶部以及一对所述侧板围成所述进风口,所述顶部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封板以及一对所述侧板围成所述第一出风口;
[0012]所述前封板的底部与所述底部封板以及一对所述侧板围成所述第二出风口。
[001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
[0014]所述顶部封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顶壁,所述底部封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构成部,所述第一构成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设置,且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底壁;和/或,
[0015]所述前封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构成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顶
壁,所述底部封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构成部,所述第二构成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设置,且构成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底壁。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还包括:
[0017]进风道构成板,所述进风道构成板与所述前封板固定连接,且所述进风道构成板与所述顶部封板以及所述侧板围成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通道。
[00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所述进风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本体的同一侧;所述进风道构成板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进风道构成板为折弯板结构,所述进风道构成板构成所述进风通道的两个相邻侧壁。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滤网。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所述滤网与所述风道本体可拆卸连接。
[00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所述风道本体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中至少一者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卡扣,所述滤网的一侧与所述安装卡扣卡接。
[002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所述安装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侧,所述滤网的上侧与所述安装卡扣卡接,所述滤网的下侧与所述风道本体螺栓连接。
[002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
[0024]本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及轨道车辆,通过进风口连接车载空调机组的出风口后,能够由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向高底板区域和低地板区域送风,同时满足两大区域的采暖和制冷需求;此种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送风口的数量和送风道占用的空间,能够更好地适应轨道车辆客室内有限空间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立体图之一;
[002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断面视图;
[002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立体图之二;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前封板;110、第二延伸部;120、前壁构成部;200、顶部封板;210、第一延伸部;220、第一连接部;230、顶壁构成部;300、底部封板;310、第一构成部;320、第二构成部;330、第二连接部;400、侧板;500、进风道构成板;510、第一折弯部;520、第二折弯部;600、风量隔板;700、进风口;800、第一出风口;810、法兰结构;820、安装卡扣;900、第二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
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技术的风道结构。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立体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断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道结构的立体图之二(图3中隐藏了图1和图2中的安装卡扣820和法兰结构810)。
[0033]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结构可以安装在轨道车辆的客室内,与轨道车辆的车载空调出风口连接,从而实现轨道车辆的客室送风。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结构也可以安装在其他车辆或其他一些需要空调送风结构的场地。
[003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和风量隔板600。
[0035]风道本体设置有风腔和分别与风腔连通的进风口700、第一出风口800和第二出风口900。风腔为设置在风道本体内的腔室结构,进风口700适于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连接,车载空调的空调风可以由进风口700进入风腔内,再由第一出风口800和第二出风口900送出。本实施例中,风道本体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设置有风腔和分别与所述风腔连通的进风口(700)、第一出风口(800)和第二出风口(900),所述第一出风口(800)和所述第二出风口(900)的其中一者水平设置且朝向车辆的高地板区域,其中的另一者倾斜向下且朝向车辆的低地板区域;以及,风量隔板(600),设置于所述风腔,且与所述风道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风量隔板(600)将所述风腔分隔为第一引风通道和第二引风通道,所述第一引风通道由所述进风口(700)延伸至所述第一出风口(800),所述第二引风通道由所述进风口(700)延伸至所述第二出风口(9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本体包括前封板(100)、顶部封板(200)、底部封板(300)和一对侧板(400);一对所述侧板(400)相对设置,且分别与前封板(100)、顶部封板(200)和底部封板(300)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顶部封板(200)的一端与所述前封板(100)的顶部以及一对所述侧板(400)围成所述进风口(700),所述顶部封板(200)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封板(300)以及一对所述侧板(400)围成所述第一出风口(800);所述前封板(100)的底部与所述底部封板(300)以及一对所述侧板(400)围成所述第二出风口(9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封板(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210),所述第一延伸部(210)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800)的顶壁,所述底部封板(3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构成部(310),所述第一构成部(310)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10)相对设置,且构成所述第一出风口(800)的底壁;和/或,所述前封板(100)的底部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影徐琦孙现广蔡军爽田洪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