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8879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清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包括清淤管道、输出管和若干回水管;清淤管道下端设有抽吸泥水的潜水泵,回水管环绕布置在清淤管道外侧,清淤管道下端对应潜水泵下端设有收集罩,还包括供气管,供气管下端延伸至收集罩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利用潜水泵将水和泥沙抽入清淤管道中,在清淤过程中部分高速水流从回水管回流至潜水泵下端的外侧将井底泥砂扬起,悬浮于潜水泵周围,潜水泵在抽吸井底泥沙过程中还借助绞龙叶片高速旋转,有助于搅拌破碎,供气管向井下提供高速气流,用于催动淤积的泥浆,以便淤积泥浆能够顺利排出;从而反复循环直至淤砂排完为止。止。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种井底清淤
,具体涉及一种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文地质调查以及地下水勘查中,通过实施试验井或探采结合井,开展抽水试验或注水试验获取水文地质参数,是其主要工作手段之一,为了获得准确的参数,试验井成井后需要洗井

清淤

试验过程,其中,清淤是对洗井后井底沉积的砂、泥砂等物质进行清理,保持井内有效含水层厚度,以获取准确的地层抽、注水能力。井底淤积问题是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供水和机井使用寿命。如何较好地处理井内淤积,延长机井的自然寿命,充分发挥现有机井的作用,降低地下水开发利用成本,是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气举反循环清淤法是利用高压水射流对水下淤积物进行搅拌破碎并由气举装置吸排淤积物,但随着清淤深度增加,搅拌破碎效果降低,存在部分泥沙固结并夹杂颗粒砂石的现象,吸排清淤浓度变低且吸砂较为困难。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新型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在使用时排放泥浆通畅不受阻碍,解决了现有清淤装置中无法有效清理井底泥浆淤积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包括清淤管道、输出管和若干回水管;所述清淤管道下端设有抽吸泥水的潜水泵,所述输出管支连于清淤管道上端外侧;所述回水管环绕布置在清淤管道外侧,并且回水管呈倒U形布置,回水管一端与清淤管道支连,另一端向潜水泵下端外侧延伸;所述清淤管道下端对应潜水泵下端设有收集罩,所述收集罩内设有绞龙叶片,所述清淤管道上端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设于清淤管道内的转轴与绞龙叶片传动连接。还包括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下端延伸至收集罩内侧,上端连接有空压机总成,所述空压机总成和驱动电机信号连接有设备控制器。
[0006]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清淤装置主要利用潜水泵将水和泥沙抽入清淤管道中,在抽吸时大部分水流由清淤管道进入输出管抽出地表,小部分高速水流从回水管回流至潜水泵下端的外侧,回水管喷出的水能够冲击井底泥砂,将井底泥砂扬起,悬浮于潜水泵周围,受潜水泵吸力进入清淤管道的输出管,最后随水流抽出井外,反复循环直至淤砂排完为止,随着泥砂不断被抽走,潜水泵不断下落,直至井底。
[0007]在抽吸井底泥沙过程中还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绞龙叶片高速旋转,有助于搅拌破碎,形成密度低的水与空气和泥沙的混合泥浆,利于负压下自行上移吸排;提高潜水泵的吸排效率;与此同时,本技术方案还通过设置供气管向井下提供高速气流用于催动淤积的泥浆,以便淤积泥浆能够顺利排出;高压空气的催动也加速了泥浆的流速,缩短了泥浆排放的
时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罩内侧设有固定绞龙叶片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转轴转动配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回水管下端设有喷水嘴,所述喷水嘴的输出端向收集罩内侧延伸布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罩内顶壁设有若干喷气嘴,所述喷气嘴通过管路与供气管下端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罩下端设有环绕绞龙叶片布置的镂空截留网。
[0012]进一步地,所述清淤管道上端设有环绕清淤管道外周布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能够向外展开或向清淤管道一侧转动收折。
[0013]进一步地,所述清淤管道上套有调节环,支撑架与调节环外周铰接相连,所述调节环上螺接有沿清淤管道径向布置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前端与清淤管道外周相抵。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利用潜水泵将水和泥沙抽入清淤管道中,在清淤过程中部分高速水流从回水管回流至潜水泵下端的外侧,回水管喷出的水能够冲击井底泥砂,将井底泥砂扬起,悬浮于潜水泵周围,并且在抽吸井底泥沙过程中还借助绞龙叶片高速旋转,有助于搅拌破碎形成密度低的水与泥沙和空气的混合泥浆,供气管向井下提供高速气流,用于催动淤积的泥浆,以便淤积泥浆能够顺利排出;并且高压空气的催动也加速了泥浆的流速,缩短了泥浆排放的时间,混合物受潜水泵吸力进入清淤管道的输出管,从而反复循环直至淤砂排完为止,随着泥砂不断被抽走,潜水泵不断下落,直至井底完成清淤工作;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的剖视图。
[0017]附图标记:清淤管道100、输出管200、回水管300、潜水泵400、收集罩500、绞龙叶片600、驱动电机700、供气管800、空压机总成900、转轴1000、喷水嘴1100、喷气嘴1200、安装架1300、镂空截留网1400、支撑架1500、调节环1600、调节螺杆1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这里,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技术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本技术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
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包括清淤管道100、输出管200和若干回水管300;所述清淤管道100下端设有抽吸泥水的潜水泵400,所述输出管200支连于清淤管道100上端外侧;所述回水管300环绕布置在清淤管道100外侧,并且回水管300呈倒U形布置,回水管300一端与清淤管道100支连,另一端向潜水泵400下端外侧延伸;所述清淤管道100下端对应潜水泵400下端设有收集罩500,所述收集罩500内设有绞龙叶片600,所述清淤管道100上端设有驱动电机700,所述驱动电机700通过设于清淤管道100内的转轴1000与绞龙叶片600传动连接。还包括供气管800,所述供气管800下端延伸至收集罩500内侧,上端连接有空压机总成900,所述空压机总成900和驱动电机700信号连接有设备控制器。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清淤装置主要利用潜水泵400将水和泥沙抽入清淤管道100中,大部分水流由清淤管道100进入输出管200抽出地表,在流动过程中小部分高速水流从回水管300回流至潜水泵400下端的外侧,回水管300喷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淤管道(100)、输出管(200)和若干回水管(300);所述清淤管道(100)下端设有抽吸泥水的潜水泵(400),所述输出管(200)支连于清淤管道(100)上端外侧;所述回水管(300)环绕布置在清淤管道(100)外侧,并且回水管(300)呈倒U形布置,回水管(300)一端与清淤管道(100)支连,另一端向潜水泵(400)下端外侧延伸;所述清淤管道(100)下端对应潜水泵(400)下端设有收集罩(500),所述收集罩(500)内设有绞龙叶片(600),所述清淤管道(100)上端设有驱动电机(700),所述驱动电机(700)通过设于清淤管道(100)内的转轴(1000)与绞龙叶片(600)传动连接;还包括供气管(800),所述供气管(800)下端延伸至收集罩(500)内侧,上端连接有空压机总成(900),所述空压机总成(900)和驱动电机(700)信号连接有设备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底反循环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罩(500)内侧设有固定绞龙叶片(600)的安装架(1300),所述安装架(1300)与转轴(1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召辉邹本东王世玉孔川宋程赵珅李高悦陈圆圆沈秀娥刘保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