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及面状光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8865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8
发光装置具有:支承体,其具有壁部;发光元件,其载置在支承体上且在俯视观察中被壁部包围;第一透光性部件,其具有第一外表面和位于第一外表面的上侧且在俯视观察中位于比第一外表面靠内侧的第二外表面,覆盖发光元件及壁部;遮光性部件,其覆盖第一透光性部件,第一外表面及第二外表面从遮光性部件露出,第一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比第二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面的表面粗糙度比第二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面的表面粗糙度比第二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光装置及面状光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装置及面状光源。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将发光元件封装的透明树脂的上表面设置反射树脂,使来自发光元件的光从透明树脂的侧面向外部射出的发光装置。这样的发光装置,光容易在横向扩展,例如可作为背光用的光源等使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1152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需要能够更有效地将来自发光元件的光横向扩展的发光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将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向横向扩展的发光装置。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9]一方面的发光装置具有:支承体,其具有壁部;发光元件,其载置在所述支承体上,在俯视观察中被所述壁部包围;第一透光性部件,其具有第一外表面和位于所述第一外表面的上侧且在俯视观察中位于比所述第一外表面靠内侧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壁部;遮光性部件,其覆盖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所述第一外表面及所述第二外表面从所述遮光性部件露出,所述第一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比所述第二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
[0010]专利技术效果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的发光装置,能够将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在横向有效地扩展。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0013]图2是图1所示的II

II线的示意剖面图。
[0014]图3是从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中省略了第一透光性部件、第二透光性部件以及遮光性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0015]图4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引线及第二引线的示意俯视图。
[0016]图4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引线及第二引线的示意俯视图。
[0017]图5是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变形例中省略了第一透光性部件、第二透光性部件以及遮光性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0018]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剖面图。
[0019]图7A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其他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0020]图7B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0021]图7C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0022]图8是表示图7C所示的发光装置的示例性制造方法的示意剖面图。
[0023]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示意俯视图。
[0024]图10是图9所示的X

X线的示意剖面图。
[0025]图11是从图9所示的发光装置中省略了第一透光性部件、第二透光性部件以及遮光性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0026]图12A是表示图9所示的发光装置的第一引线及第二引线的示意俯视图。
[0027]图12B是表示图9所示的发光装置的第一引线及第二引线的示意仰视图。
[0028]图13A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0029]图13B是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0030]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0031]图15是从图14所示的发光装置中省略了第一透光性部件、第二透光性部件以及遮光性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0032]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的发光装置的第一引线及第二引线的示意俯视图。
[0033]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又一变形例的示意俯视图。
[0034]图18是图17所示的XVIII

XVIII线的示意剖面图。
[0035]图19是从图17所示的发光装置中省略了第一透光性部件、第二透光性部件以及遮光性部件的示意俯视图。
[0036]图20是表示图17所示的发光装置的第一引线及第二引线的示意俯视图。
[0037]图21是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俯视图。
[0038]图22是图21所示的XXII

XXII线的示意剖面图。
[0039]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0040]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其他变形例的示意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各附图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因此,各部件的尺寸大小(scale)、间隔或位置关系等被夸张,或者部件的一部分图示被省略。另外,以下有时将端面图作为剖面图表示。另外,在各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
[0042]在以下的说明中,用共同的参照符号表示具有实质上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有时省略它们的说明。此外,以下可使用表示特定方向或位置的术语(例如,“上”、“下”及包含这些术语的其它术语)。然而,这些术语只不过是为了便于理解参照的附图中的相对方向或位置。如果参照的附图中的“上”、“下”等术语的相对方向或位置的关系相同,则在本公开以外的附图、实际产品等中,也可以是与参照的附图不相同的配置。在本说明书中,“平行”只要没有特别限定,不仅是指即使延长两条直线、边、面等也不相交的情况,而且还包括两条直线、边、面等所成的角在5
°
以内的范围内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表现为“上”的位置关系包括相接的情况和虽不相接但位于上侧的情况这两者。
[0043]<实施方式>
[0044]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100。为了参考,在图1至图8中描绘了表示相互正交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箭头标记。在图2所示的示意剖面图中,横向为X方向及/或Y方向,上下方向为Z方向。
[0045]发光装置100具备支承体10、发光元件20、第一透光性部件30、遮光性部件40。发光装置100还可以具备第二透光性部件50和导线(wire)60。支承体10具有壁部12。发光元件20载置在支承体10上。在俯视观察中,发光元件20被壁部12包围。第一透光性部件30覆盖发光元件20及壁部12。第一透光性部件30具有第一外表面31和第二外表面32。第二外表面32位于第一外表面31的上侧。在俯视观察中,第二外表面32位于比第一外表面31靠内侧。遮光性部件40覆盖第一透光性部件30。第一外表面31从遮光性部件40露出。第二外表面32从遮光性部件40露出。第一外表面31的表面粗糙度比第二外表面32的表面粗糙度大。
[0046]第一外表面31位于第二外表面32的下侧,并且在俯视观察中位于比第二外表面32靠外侧。因此,与第二外表面32相比,从发光元件20射出的横向(X方向及/或Y方向)的成分大的光容易照射第一外表面3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横向(X方向及/或Y方向)成分大的光是指,在将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分为沿上下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发光装置,其中,具有:支承体,其具有壁部;发光元件,其载置在所述支承体上,在俯视观察中被所述壁部包围;第一透光性部件,其具有第一外表面、和位于所述第一外表面的上侧且在俯视观察中位于比所述第一外表面靠内侧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壁部;遮光性部件,其覆盖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所述第一外表面及所述第二外表面从所述遮光性部件露出,所述第一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比所述第二外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所述第二外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的1.2倍以上且5倍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100nm以上且500nm以下。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外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为50nm以上且200nm以下。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在剖面观察中,所述壁部的上表面具有朝向外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6.一种发光装置,其中,具有:支承体,其具有壁部;发光元件,其载置在所述支承体上,在俯视观察中被所述壁部包围,第一透光性部件,其具有第一外表面、和位于所述第一外表面的上侧且在俯视观察中位于比所述第一外表面靠内侧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覆盖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壁部,遮光性部件,其覆盖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在剖面观察中,所述壁部的上表面具有朝向外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支承体的下表面所成的第一角度比所述第二外表面与所述支承体的下表面所成的第二角度小。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壁部的外表面共面。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透光性部件的上表面规定凹部,所述遮光性部件配置在所述凹部内。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在剖面观察中,所述遮光性部件具有朝向上侧向外倾斜的第一边。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具备被所述壁部包围并覆盖所述发光元件的第二透光性部件,在剖面观察中,所述遮光性部件具有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对的第二边和位于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山圣熊仓孟纪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