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门开关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出行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尾门开关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尾门外开开关,也叫行李箱盖外开开关、行李箱盖开关等,是控制行李箱盖或尾门开启的操纵件,当用户需从尾门或行李箱盖拿放物品时候,按下尾门外开开关,后背门将执行开启动作,用户可从后备箱中拿取物品。在布置尾门外开开关时,主要考虑开关的防水性能、布置区域的防水要求、人机操作便利性及造型外观风格特征需求。
[0003]目前,尾门外开开关通常布置于行李箱牌照灯装饰板处,开关的操作面布置朝向地面。尾门外开开关常由面板、防护橡胶、按键组件、PCB、底座组件等组成,通过按键组件和底座组件之间的过盈配合起到防水作用,按动按键组件使橡胶变形拉伸,实现功能操作并达到防水效果。
[0004]但是,开关布置在行李箱牌照灯处,开关操作面朝向地面,尾门外开开关不在用户的正常直接视野中,布置位置可视性、人机操作性都相对比较差,需要在增加位置指示标签用户才能识别,需增加零件开发及相应的装配工序,增加整车成本。而且,尾门外开开关的安装面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门开关,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车辆的后保险杠,并朝向车辆的后侧设置,所述尾门开关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后保险杠;开关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中,所述开关结构包括集成设置的安装壳体、控制组件以及按动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中,所述按动组件可按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中,并可触动或脱离所述控制组件;以及按钮,设置于所述按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外壳、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分设于所述固定外壳的两侧,所述固定外壳具有中空的安装腔体以及与所述安装腔体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开关结构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且所述按钮穿过所述安装孔露出所述固定外壳,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后保险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开关还包括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分设于所述固定外壳与所述安装壳体;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所述固定外壳相对侧的侧壁具有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安装壳体的外壁具有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安装壳体安装于所述固定外壳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配合固定;所述固定外壳的至少一侧外壁具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安装孔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开关还包括第一防错组件,所述第一防错组件分设于所述固定外壳与所述安装壳体,对所述安装壳体安装于所述固定外壳进行防错限位;所述尾门开关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分设于所述固定外壳与所述安装壳体,对所述安装壳体安装于所述固定外壳中进行导向;所述固定外壳的内壁还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安装孔的边缘,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安装壳体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动组件包括连接块、软性连接件以及滑块,所述软性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所述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软性连接件,且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安装所述按钮,另一端安装所述滑块,所述按钮通过所述软性连接件带动所述滑块触动所述控制组件;所述软性连接件为软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具有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分设于所述连接块相背的两个表面,并凸出设置,所述按钮的内壁具有第一扣槽,所述第一卡扣卡设于所述第一扣槽中,所述滑块具有第二扣槽,所述第二卡扣卡设于所述第二扣槽中。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具有连接柱以及多个限位筋,所述连接柱朝向所述连接块的方向凸出,多个所述限位筋沿轴向间隔且凸出设置于所述连接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辉烈,朱凤超,李少娟,陆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