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867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CO2捕集领域,提供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单胺的选择;结构优化;过渡态计算;氢键计算;数据统计和能垒预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在B3LYP水平上,考虑溶剂化模型,对混合多胺溶液吸收CO2反应中质子转移过程各部分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并计算反应过渡态,在高精度泛函下对各部分结构进行自由能修正,方便快捷地得到反应的能垒和转移前复合物微观结构;对所得复合物结构进行弱相互作用分析和氢键计算,以获得代表氢键强度的相关参数,通过线性拟合发现氢键强度和反应能垒之间有极好的相关性,证明可以从氢键强度去预测反应能垒,为不同需求下的混合多胺溶液搭配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理论指导。理论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CO2捕集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属于量子化学计算范畴。

技术介绍

[0002]CO2的过度排放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近年来CO2捕集技术已经在火电、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其中,燃烧后化学吸收碳捕集技术发展迅速,有机胺吸收剂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碳捕集材料,以单胺溶液为吸收剂的碳捕集系统在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应用。
[0003]近年来,已经有大量的示范产业和中试实验证明了一些单胺可以用于工业碳捕集,比如MEA、MDEA;但是,存在解吸能耗高、粘度大、稳定性不高等问题,阻碍了其大规模工业应用。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混合胺在吸收过程中集中了不同胺的优点,在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们可以同时达到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再生能耗低的目的。
[0004]然而,目前大多数关于混合胺的研究仅限于某一特定搭配的实验研究,因此在特定情况下筛选合理的搭配是耗时耗力的。同时,在理论计算上,目前更先进的方法(机器学习、QSAR)专注于设计具有优异性能的吸收材料,很少有关于混合胺搭配设计的研究报道。找到可用的描述符可以在理论上快速确定特定环境下的配对。但很少有研究从微观参数来描述反应能垒的差异,以指导配对。
[0005]因此,从微观角度找到能够影响反应能垒的参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从氢键强度出发,可以对混合胺的能垒提供较为准确的预测,结合实际需求,合理地搭配混合多胺,大大减少了在混合多胺搭配筛选上投入大量实验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时间成本。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单胺的选择
[0009]根据需求选择具有不同优势的胺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分子单体和吸收CO2后不稳定的中间产物结构;
[0010]步骤2、结构优化
[0011]基于隐式溶剂化模型,结合质子转移方向,建立并优化质子转移前后的复合物结构,并进行频率分析;
[0012]步骤3、过渡态计算
[0013]在同计算水平下计算质子转移过程的过渡态,得到电子能垒,在高精度泛函下进行溶剂下的溶质自由能修正,得到自由能垒;
[0014]步骤4、氢键计算
[0015]利用波函数分析程序,基于步骤1得到的转移前复合物的结构和波函数文件,计算其相互作用强度和氢键强度参数;
[0016]步骤5、数据统计和能垒预测
[0017]将能垒数据和氢键强度参数进行线性拟合,发现极好的相关性,证明可以利用氢键强度预测反应能垒。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步骤1和步骤2中,结构优化采用B3LYP泛函结合ma

def2

TZVP计算基组与DFT

D3色散校正,并对优化后结构进行频率计算,检测结构是否存在虚频,如果存在虚频,需要重新优化,由于体系存在明显的弱相互作用及阴离子,基组需要引入弥散函数;复合物构型搭建采用Gaussview5.0,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及后续单点能计算采用ORCA5.0.3软件;隐式溶剂化模型采用SMD模拟体系处于溶剂环境。
[00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步骤3中,采用NEB

TS方法计算过渡态,过渡态是否正确的验证方法是,频率分析结果有且仅有一个虚频,虚频振动方向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过渡态计算得到电子能垒E
b
表征反应速率,E
b
采用公式1进行计算:
[0020]E
b
=E
TS

E
IS
ꢀꢀꢀꢀꢀꢀꢀꢀꢀꢀꢀꢀꢀꢀꢀꢀꢀꢀꢀꢀꢀꢀꢀꢀꢀꢀꢀꢀꢀꢀꢀꢀꢀꢀꢀꢀꢀꢀꢀꢀꢀꢀꢀ
(1)
[0021]其中,E
TS
为过渡态能量,E
IS
为反应物能量;
[0022]通过过渡态计算得到自由能垒G
b
表征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G
b
采用公式2进行计算:
[0023]G
b
=G
TS

G
IS
ꢀꢀꢀꢀꢀꢀꢀꢀꢀꢀꢀꢀꢀꢀꢀꢀꢀꢀꢀꢀꢀꢀꢀꢀꢀꢀꢀꢀꢀꢀꢀꢀꢀꢀꢀꢀꢀꢀꢀꢀꢀꢀꢀ
(2)
[0024]其中,G
TS
为过渡态自由能,G
IS
为反应物自由能;
[0025]在溶剂化条件下需要对溶质的自由能进行修正,具体做法是先获得步骤1结构优化后的液相下自由能修正量G
co
,然后在PWPB95 D3 def2

TZVPP水平下获得结构的气相单点能,在wB97M

V def2

TZVP水平下分别获得结构液相、气相下的单点能,修正自由能G由公式3进行计算:
[0026]G=(E

gas
‑1+G
co
)+(E

sol

E

gas
‑2)+1.89
ꢀꢀꢀꢀꢀꢀꢀꢀꢀꢀꢀꢀꢀꢀꢀ
(3)
[0027]其中,E

gas
‑1是PWPB95水平下的气相单点能,E

sol
和E

gas
‑2分别是wB97M

V水平下的液相单点能和气相单点能,二者的差值为溶质的溶解自由能。
[002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步骤4中,采用Independent gradient model based on Hirshfeld partition(IGMH)方法分析复合物的相互作用,Atoms in molecules(AIM)方法计算氢键强度,分析软件用Multiwfn波函数分析程序,可视化用软件VMD;以上分析方法均使用XXX.molden文件,需要把包含波函数信息的XXX.gbw文件转化为XXX.molden文件,具体操作为在文件所在位置下输入命令orca_2mkl XXX

molden。
[002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步骤4中,采用AIM分析得到的N

H

N型氢键的(3,

1)点的电子密度值和能量密度值参数代表氢键强度;其中,(3,

1)点对应实空间函数的二阶鞍点,函数在一个方向曲率为正,另两个方向为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单胺的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具有不同优势的胺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分子单体和吸收CO2后不稳定的中间产物结构;步骤2、结构优化基于隐式溶剂化模型,结合质子转移方向,建立并优化质子转移前后的复合物结构,并进行频率分析;步骤3、过渡态计算在同计算水平下计算质子转移过程的过渡态,得到电子能垒,在高精度泛函下进行溶剂下的溶质自由能修正,得到自由能垒;步骤4、氢键计算利用波函数分析程序,基于步骤1得到的转移前复合物的结构和波函数文件,计算其相互作用强度和氢键强度参数;步骤5、数据统计和能垒预测将能垒数据和氢键强度参数进行线性拟合,发现极好的相关性,证明可以利用氢键强度预测反应能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和步骤2中,结构优化采用B3LYP泛函结合ma

def2

TZVP计算基组与DFT

D3色散校正,并对优化后结构进行频率计算,检测结构是否存在虚频,如果存在虚频,需要重新优化,由于体系存在明显的弱相互作用及阴离子,基组需要引入弥散函数;复合物构型搭建采用Gaussview5.0,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及后续单点能计算采用ORCA5.0.3软件;隐式溶剂化模型采用SMD模拟体系处于溶剂环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指导混合多胺CO2吸收剂搭配设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采用NEB

TS方法计算过渡态,过渡态是否正确的验证方法是:频率分析结果有且仅有一个虚频,虚频振动方向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过渡态计算得到电子能垒E
b
表征反应速率,E
b
采用公式1进行计算:E
b
=E
TS

E
IS
ꢀꢀꢀꢀ
(1)其中,E
TS
为过渡态能量,E
IS
为反应物能量;通过过渡态计算得到自由能垒G
b
表征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G
b
采用公式2进行计算:G
b
=G
TS

G
IS
ꢀꢀꢀꢀ
(2)其中,G
TS
为过渡态自由能,G
S
为反应物自由能;在溶剂化条件下需要对溶质的自由能进行修正,具体做法是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文锋于康海杨维结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