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煤炼焦实验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67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煤炼焦实验盒,属于炼焦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空腔结构的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盛放实验配合煤的实验焦盒本体和密封用的顶盖;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M个气孔;实验焦盒本体和顶盖的左侧边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实验焦盒本体和顶盖的右侧边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盒体为边长是350mm的正方体;盒体的材质为310s不锈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现有生产工艺条件下,制作一个实验焦盒装置,将实验配合煤装入实验焦盒,再将实验焦盒放入焦炉炭化室,进行炼焦实验,实验工况条件与工业焦炉实际生产完全一致,所得各项数据与工业生产所得各项数据基本相同,比小焦炉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稳定,能更准确有效地指导焦炭工业生产。产。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煤炼焦实验盒


[0001]本技术属于炼焦
,具体涉及一种配煤炼焦实验盒。

技术介绍

[0002]在焦炭生产过程中,因生产需要需经常调整配煤方案,调整配煤方案后如何准确预测焦炭质量指标,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0003]方法一:根据单种煤及配煤化验指标结合质量预测数据模型及配煤经验进行焦炭指标预测,此种方法进行工业生产时焦炭质量指标经常与预测指标有较大差距,且存在局限性,不同生产单位预测模型无法通用。
[0004]方法二:在方法一的基础上,在进行工业生产前先进行小焦炉实验,小焦炉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后再投入工业生产,此种方法对比方法一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小焦炉实验工况条件与实际工业生产焦炉仍有一定差异,小焦炉实验所得质量指标数据仍与工业实际生产有较大偏差。
[0005]因此,如何能够最大限度模拟工业实际生产工况,准确预测焦炭指标,避免变更配煤方案后直接生产的巨大成本风险,是配煤炼焦人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配煤炼焦实验盒,在不改变现有生产工艺条件下,制作一个实验焦盒装置,将实验配合煤装入实验焦盒,再将实验焦盒放入焦炉炭化室,进行炼焦实验,实验工况条件与工业焦炉实际生产完全一致,所得各项数据与工业生产所得各项数据基本相同,比小焦炉实验结果更加准确稳定,能更准确有效地指导焦炭工业生产。
[0007]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煤炼焦实验盒,包括矩形空腔结构的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盛放实验配合煤的实验焦盒本体和密封用的顶盖;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M个气孔;M为大于0的自然数。
[0008]优选地:所述实验焦盒本体和顶盖的左侧边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实验焦盒本体和顶盖的右侧边通过卡扣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盒体为边长是350mm的正方体;盒体的材质为310s不锈钢。
[0010]优选地:所述实验焦盒本体由5块不锈钢薄板焊接而成。
[0011]优选地:气孔的直径为30mm。
[0012]一种配煤炼焦实验方法,基于上述的配煤炼焦实验盒,完成如下步骤:
[0013]S1、准备实验配合煤:设定实验配煤比,执行实验配比,将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各煤种按照实验配煤比人工称重进行配煤,将配好的煤料破碎、均匀混合,制成配合煤;
[0014]S2、将配合煤装入实验焦盒本体中,煤料距离焦盒顶盖2~4cm;
[0015]S3、盖上顶盖,合上实验焦盒卡扣;
[0016]S4、选定一焦炉炭化室,在炭化室装煤即将结束时,停止装煤,装煤车带着炭化室
装煤口炉盖移出装煤炉号,保持该炉号上升管高压氨水开启,将装了实验配合煤的实验焦盒从装煤口处放入炭化室中,然后装煤车带着装煤口炉盖开至该炉号,盖上装煤口炉盖;
[0017]S5、配煤炼焦实验盒中煤料在炭化室中进行炼焦,达到结焦时间后,焦炭成熟,推焦车进行正常推焦,此时实验焦盒将和焦炭一起被推入熄焦车中;
[0018]S6、熄焦车带着焦炭至熄焦塔进行熄焦,熄焦后,冷却后的焦炭被熄焦车送至凉焦台凉焦;
[0019]S7、从凉焦台去捡熄焦后的配煤炼焦实验盒,然后取出其中焦炭,进行化验分析,若焦炭质量不符合预期指标,则再次调整配煤比,重新进行配煤炼焦实验,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符合预期后方可推广。
[0020]优选地:在S4中,选定的炭化室装煤量需控制在正常装煤量的85

90%。
[0021]优选地:在S4中,配煤炼焦实验盒放入装煤口的中部炉口。
[0022]优选地:在S5中,结焦末期,焦饼温度需达到950

1050℃,焦炉炉头温度不低于1100℃。
[0023]优选地:在S6中,熄焦选用湿法熄焦。
[0024]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无需对焦炉正常生产工艺做出调整,不影响焦炉正常生产,操作简单,易于实现;实验过程中,实验焦盒中煤料所处工况条件与工业实际生产基本一致,有效的避免了工况条件差异对焦炭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对比煤料指标化验预测及小焦炉实验预测更加准确稳定;能够有效避免焦炭指标预测偏差带来的巨大成本风险。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实验盒的结构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实验盒的使用状态图;
[0028]其中:1、实验焦盒本体;2、顶盖;3、气孔;4、卡扣;5、配合煤;6、焦炉炭化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30]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配煤炼焦实验盒,包括矩形空腔结构的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盛放实验配合煤的实验焦盒本体1和密封用的顶盖2;在所述顶盖2上开设有M个气孔3;M为大于0的自然数。
[0031]其中:所述实验焦盒本体和顶盖的左侧边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实验焦盒本体和顶盖的右侧边通过卡扣连接。
[0032]上述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实验焦盒本体1、顶盖2、气孔3、卡口4。其中实验焦盒本体为一正方体中空结构,长宽高均为350mm,材质选用310s不锈钢,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的特点,本体为5块不锈钢薄板焊接而成。
[0033]实验焦盒顶部设有顶盖,顶盖材质与本体一致,其中顶盖一边与实验焦盒本体采用轴连接,实现顶盖掀开、闭合,与连接轴相对的一边设有卡扣,用于固定顶盖与实验焦盒
本体。
[0034]顶盖中还设有圆形气孔,气孔直径30mm,其作用为析出实验焦盒中煤料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挥发分。
[0035]为实现配煤炼焦实验,实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6]S1、准备实验配合煤5:设定实验配煤比,执行实验配比,将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各煤种按照实验配煤比人工称重进行配煤,将配好的煤料破碎、均匀混合,制成配合煤。
[0037]S2、将配合煤装入实验焦盒中,煤料不易装入过满,煤料距离焦盒顶盖2至4cm,3cm最佳,以利于煤料在炼焦过程中挥发分析出。人工需将煤料适当压实。
[0038]S3、盖上实验焦盒顶盖,合上实验焦盒卡扣,固定顶盖。
[0039]S4、选定一焦炉炭化室6,在炭化室装煤即将结束时,停止装煤,装煤车带着炭化室装煤口炉盖移出装煤炉号,保持该炉号上升管高压氨水开启,避免装煤口冒烟冒火,人工将装了实验配合煤的实验焦盒从装煤口处放入炭化室中,然后装煤车带着装煤口炉盖开至该炉号,盖上装煤口炉盖。
[0040]S5、实验焦盒中煤料在炭化室中进行炼焦,达到结焦时间后,焦炭成熟,推焦车进行正常推焦,此时实验焦盒将和焦炭一起被推入熄焦车中。
[0041]S6、熄焦车带着焦炭至熄焦塔进行熄焦,熄焦后,冷却后的焦炭被熄焦车送至凉焦台凉焦。
[0042]S7、人工从凉焦台去捡熄焦后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煤炼焦实验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空腔结构的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盛放实验配合煤的实验焦盒本体(1)和密封用的顶盖(2);在所述顶盖(2)上开设有M个气孔(3);M为大于0的自然数;所述实验焦盒本体(1)和顶盖(2)的左侧边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实验焦盒本体(1)和顶盖(2)的右侧边通过卡扣(4)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友洪洋李峰王俊岭任玉琴王军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铁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