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836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涉及净化除臭的技术领域,包括依次相通的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第一箱体的端部连接有进气舱,第三箱体的端部连接有出气舱;第一箱体内设有引风机,第一箱体顶部还设有喷雾喷头,第一箱体的底部设有若干曝气机;第一箱体内还设有生物填料层,生物填料层设置于第一箱体的中部;第二箱体内设有转动筒,转动筒的中部设有转动轴,转动轴外固定套设有套筒,套筒上设有若干个进入口,第二箱体与第一箱体之间还设有输水管,输水管的一端与套筒连接,转动筒的侧壁设有排出口;第三箱体设有抽风机,以使将净化后的气体抽至第三箱体内,第三箱体内设有除臭剂;出气舱的出风口还设有吸附膜。出气舱的出风口还设有吸附膜。出气舱的出风口还设有吸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净化除臭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除臭是采用生物法通过专门培养在生物滤池内生物填料上的微生物对废臭分子进行除臭的生物废气处理技术,当含有气、液、固三项混合的有毒、有害、有恶臭的废气经收集管道倒入除臭设备后通过培养生长的生物填料上的高效微生物菌株形成的生物膜来净化和降解废气中的污染物,此生物填料主要是生物酶一方面以废气中的污染物为养料,进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将废气中有毒、有害恶臭物质分解,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简单无机物,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
[0003]现有针对生物除臭装置都是采用洗涤塔进行,废气从塔底进入,在塔身中部通过喷雾进行废水洗涤,洗涤后废水落入洗涤塔的底部然后进行曝气,塔顶设置过滤器,并在塔顶口上设置抽风机将净化的气体排出,在使用过程中,废气从塔底进入时就会向上流动,在洗涤过程中,由于塔顶的抽风机的设置,会使一部分未经洗涤净化的气体从塔顶跑出,由于气体的流动没有分隔,使其废气和净化后的气体混合,增加了对废气处理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对废气除臭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用以实现废气和净化后气体的流动是相互分割,且互不影响,进而达到能够提高除臭效果。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依次相通的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端部连接有进气舱,所述第三箱体的端部连接有出气舱;
[0006]所述第一箱体内设有引风机,以使将废气从所述进气舱引入进所述第一箱体内,所述第一箱体顶部还设有喷雾喷头,所述第一箱体的底部设有若干曝气机;
[0007]所述第一箱体内还设有生物填料层,所述生物填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中部;
[0008]所述第二箱体内设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中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外固定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若干个进入口,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之间还设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套筒连接,以使将所述第一箱体底部的废水抽至所述套筒内,且从所述进入口排至所述转动筒内,所述转动筒的侧壁设有排出口;
[0009]所述第三箱体设有抽风机,以使将净化后的气体抽至所述第三箱体内,所述第三箱体内设有除臭剂;
[0010]所述出气舱的出风口还设有吸附膜。
[0011]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舱和所述出气舱的结构相同,均呈倒三角形性,所述进气舱的进气口远离所述第一箱体,所述进气舱的出气口设于靠近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
[0012]所述出气舱的进气口靠近设于所述第三箱体的顶部,所述出气舱的出气口远离所述第三箱体。
[0013]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舱的出气口处还安装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呈斜向上安装在所述进气舱的出气口;
[0014]所述出气舱的进气口处还安装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呈斜向下安装在所述出气舱的进气口。
[0015]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箱体上还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以使所述转动筒与所述转动轴同步同向转动。
[0016]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箱体上还设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换向齿轮,所述换向齿轮外套设有换向盘,所述换向盘与所述转动筒传动连接,以使所述转动筒与所述转动轴转动方向相反。
[0017]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筒的内壁倾斜设有若干个翻水板,且间隔均匀排布在所述转动筒内。
[0018]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上的进入口靠近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三箱体的一端,所述转动筒侧壁的排出口靠近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的一端。
[0019]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靠近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还还设有过滤板,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废气通过进气舱进入,在第一箱体内通过洗涤、生物分解、曝气等进行第一次净化,在将含废气的废水转送至第二箱体的转动筒内,通过抑菌剂对含废气的废水进行第二次净化,使其杀菌、消毒等操作,杀菌、消毒后废气再转入第三箱体内进行除臭第三次净化,第三次净化后再通过出气舱排出,整个过程是流畅,相互隔开,不会出现废气气流混乱的想象,并且通过三次不同层次的净化,从而达到提高对废气的净化处理,提高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箱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箱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三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标:
[0030]100

第一箱体,110

引风机,120

喷雾喷头,130

曝气机,140

生物填料层,200

第二箱体,210

转动筒,211

翻水板,220

转动轴,230

套筒,231

进入口,232

输水管,240


动电机,241

换向齿轮,242

换向盘,250

过滤板,300

第三箱体,400

进气舱,410

进气通道,500

出气舱,510

吸附膜,520

出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请参看图1~6,
[0034]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除臭装置,现有技术中采用洗涤塔来对废气进行处理,废气从塔底进入,净化后从塔顶排出,但是由于洗涤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通的第一箱体(100)、第二箱体(200)和第三箱体(300),所述第一箱体(100)的端部连接有进气舱(400),所述第三箱体(300)的端部连接有出气舱(500);所述第一箱体(100)内设有引风机(110),以使将废气从所述进气舱(400)引入进所述第一箱体(100)内,所述第一箱体(100)顶部还设有喷雾喷头(120),所述第一箱体(100)的底部设有若干曝气机(130);所述第一箱体(100)内还设有生物填料层(140),所述生物填料层(140)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100)的中部;所述第二箱体(200)内设有转动筒(210),所述转动筒(210)的中部设有转动轴(220),所述转动轴(220)外固定套设有套筒(230),所述套筒(230)上设有若干个进入口(231),所述第二箱体(200)与所述第一箱体(100)之间还设有输水管(232),所述输水管(232)的一端与所述套筒(230)连接,以使将所述第一箱体(100)底部的废水抽至所述套筒(230)内,且从所述进入口(231)排至所述转动筒(210)内,所述转动筒(210)的侧壁设有排出口;所述第三箱体(300)设有抽风机,以使将净化后的气体抽至所述第三箱体(300)内,所述第三箱体(300)内设有除臭剂;所述出气舱(500)的出风口还设有吸附膜(5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舱(400)和所述出气舱(500)的结构相同,均呈倒三角形性,所述进气舱(400)的进气口远离所述第一箱体(100),所述进气舱(400)的出气口设于靠近所述第一箱体(100)的顶部;所述出气舱(500)的进气口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双朱颖康陈雄陈朝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博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