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书明专利>正文

一种防滴漏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8299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滴漏瓶盖,其由瓶嘴(1)和上盖(2)组成,瓶嘴由拉环(3)、出液嘴(4)、底座(5)构成。出液嘴呈半圆筒形,拉环位于其所包围的区域的中部,拉开拉环后形成一孔洞。防滴漏边(6)位于出液嘴上端,其中部高两侧低横截面呈圆弧状。底座由阶梯状的上下两层结构构成,其下层结构带有内螺纹可与瓶口的外螺纹契合。聚油槽(7)位于出液嘴和底座之间,呈圆环形,其一端与出液嘴的半圆弧形下边缘和孔洞边缘相连,另一端与底座的上层结构的下边缘连接。该瓶盖可用于各种盛放液体的瓶子,能有效解决容器液体的滴漏问题,其结构简单、易批量生产、使用方便卫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瓶盖,特别是一种防滴漏瓶盖,其可用于各种盛放饮料、油、 调料等液体的瓶子。
技术介绍
传统的盛放液体的容器没有特别设计,不具有防滴漏,在倒液体时瓶口上残留的 液体会顺着瓶口沿瓶身滴漏下来,这样不仅不卫生、造成浪费,还使用不便。目前市面上出 现了一些新设计,像子目盖、活塞取油管等装置,其虽有助于解决液体滴漏问题,但其设计 结构复杂,不易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滴漏瓶盖,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能有效解决容器的液 体滴漏问题,其有使用方便、卫生的特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滴漏瓶盖,其由瓶嘴和上盖组成,其中瓶嘴由拉环、出液 嘴、底座构成。出液嘴呈半圆筒形,拉环位于其所包围的区域的中部,拉开拉环后形成一孔 洞,孔洞可以是圆形、四边形或椭圆形的,瓶中液体可以经该孔洞流出瓶外。出液嘴上端有 一圈防滴漏边,其中部高两侧低横截面呈圆弧状。底座由阶梯状的上下两层结构构成,下层 结构的直径比上层结构的大。聚油槽位于出液嘴和底座之间,其呈圆环形,其一端与出液嘴 的半圆弧形下边缘和孔洞边缘相连,另一端与底座的上层结构的下边缘连接,方便残留液 体快速流回瓶内。防滴漏边的圆弧状设计使得倒完液体后残留在出液嘴上的液体一部分沿 内圆弧流回瓶内,而另一部分液体沿外圆弧顺着出液嘴的外边缘流到聚油槽上,再通过孔 洞流向瓶内;其可以很好的解决容器倾倒时液体顺着瓶口滴漏的问题。上盖为双层瓶盖结 构,包括内环盖和外环盖,内环盖的长度略短于外环盖的。外环盖带有内螺纹,其与底座的 上层结构带有的外螺纹契合。内环盖的直径比出液嘴的直径大但小于底座的上层结构的直 径,其可将出液嘴盖住。这样的双层瓶盖设计可以更好的防止瓶子倾斜或倒置时液体的滴 漏。底座的下层结构带有内螺纹可与瓶口的外螺纹契合。外环盖与底座的上层结构、底座 的下层结构与瓶口可以是螺纹接合的,也可以是直接插入式接合的,使用极其方便。该防滴 漏瓶盖的瓶嘴和上盖结构简单,方便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防滴漏瓶盖瓶嘴的主视图;图2是防滴漏瓶盖瓶嘴主视图的中剖图;图3是防滴漏瓶盖瓶嘴的俯视图;图4是防滴漏瓶盖上盖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2、4所示,该防滴漏瓶盖由瓶嘴1和上盖2组成。瓶嘴由拉环3、出液嘴4、底座5构成。出液嘴4呈半圆筒形,拉环3位于其所包围的区域的中部,拉开拉环后形成一 孔洞,孔洞可以是圆形、四边形或椭圆形的,瓶体内腔的液体可以通过该孔洞流出。如图4 所示,上盖2为双层瓶盖结构,包括内环盖9和外环盖8,内环盖的长度略短于外环盖的。其 中外环盖8带有内螺纹。如图2所示,出液嘴上端有一圈防滴漏边6,其中部高两侧低横截 面呈圆弧状。如图1所示,底座5由阶梯状的上下两层结构构成,上层结构带有外螺纹,其 可与上盖2的外环盖8的内螺纹相契合;下层结构的直径比上层结构的大,其带有内螺纹可 与瓶口的外螺纹契合。上盖2的内环盖9直径比出液嘴的直径大但小于底座的上层结构的 直径,其可将出液嘴盖住。如图3所示,出液嘴、底座之间有一聚油槽7,其是圆环形的,其 一端与出液嘴的半圆弧形下边缘和孔洞边缘相连,另一端与底座5的上层结构的下边缘连 接,从而将出液嘴和底座连接起来。外环盖与底座的上层结构、底座的下层结构与瓶口可以 通过螺纹接合,也可以是直接插入式接合。工作过程瓶内液体经拉环拉开形成的孔洞通过出液嘴4流出,当停止倒液体而将瓶身直立 时,大部分液体通过孔洞流回瓶内,而少量残留在出液嘴上的液体由于出液嘴上防滴漏边6 的中部高两侧低的圆弧状设计一部分沿内圆弧流回瓶内,而另一部分沿外圆弧顺着出液嘴 的外边缘流到聚油槽7上,再通过孔洞流向瓶内。权利要求一种防滴漏瓶盖由瓶嘴(1)和上盖(2)组成,其特征在于瓶嘴由拉环(3)、出液嘴(4)、底座(5)构成;出液嘴呈半圆筒形,拉环位于其所包围的区域的中部,拉开拉环后形成一圆形孔洞;防滴漏边(6)位于出液嘴上端,其中部高两侧低横截面呈圆弧状;底座(5)由阶梯状的上下两层结构构成,下层结构的直径比上层结构的大;聚油槽(7)位于出液嘴和底座之间,呈圆环形,其一端与出液嘴的半圆弧形下边缘和孔洞边缘相连,另一端与底座(5)的上层结构的下边缘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滴漏瓶盖,其特征在于其拉环拉开后形成的孔洞是四边形 或椭圆形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滴漏瓶盖,其特征在于其上盖(2)为双层瓶盖结构,包括 内环盖(9)和外环盖(8),内环盖的长度比外环盖的略短;外环盖带有内螺纹,其与底座(5) 的上层结构带有的外螺纹契合;内环盖的直径比出液嘴(4)的直径大但小于底座的上层结 构的直径,其可将出液嘴盖住;底座的下层结构带有内螺纹可与瓶口的外螺纹契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滴漏瓶盖,其特征在于外环盖(8)与底座(5)的上层结构、 底座的下层结构与瓶口均是直接插入式接合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滴漏瓶盖,其由瓶嘴(1)和上盖(2)组成,瓶嘴由拉环(3)、出液嘴(4)、底座(5)构成。出液嘴呈半圆筒形,拉环位于其所包围的区域的中部,拉开拉环后形成一孔洞。防滴漏边(6)位于出液嘴上端,其中部高两侧低横截面呈圆弧状。底座由阶梯状的上下两层结构构成,其下层结构带有内螺纹可与瓶口的外螺纹契合。聚油槽(7)位于出液嘴和底座之间,呈圆环形,其一端与出液嘴的半圆弧形下边缘和孔洞边缘相连,另一端与底座的上层结构的下边缘连接。该瓶盖可用于各种盛放液体的瓶子,能有效解决容器液体的滴漏问题,其结构简单、易批量生产、使用方便卫生。文档编号B65D47/40GK201626604SQ201020110678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8日专利技术者林书明 申请人:林书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滴漏瓶盖由瓶嘴(1)和上盖(2)组成,其特征在于瓶嘴由拉环(3)、出液嘴(4)、底座(5)构成;出液嘴呈半圆筒形,拉环位于其所包围的区域的中部,拉开拉环后形成一圆形孔洞;防滴漏边(6)位于出液嘴上端,其中部高两侧低横截面呈圆弧状;底座(5)由阶梯状的上下两层结构构成,下层结构的直径比上层结构的大;聚油槽(7)位于出液嘴和底座之间,呈圆环形,其一端与出液嘴的半圆弧形下边缘和孔洞边缘相连,另一端与底座(5)的上层结构的下边缘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书明
申请(专利权)人:林书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