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可调整后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817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可调整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系统(2)安装于抗冲击运动底盘(1)的后轮处,用于连接抗冲击运动底盘(1)机身与车轮,所述后悬架系统(2)包括(3)后悬摆臂,(4)后悬轴承座,(5)同步带导向轴,(6)弹簧,(7)离地间隙调整螺杆,(8)轮胎轴承端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弹簧悬架能实现模拟实际道路上车辆高速运动特征,同时具有高运动可靠性和稳定性,可提高测试场景逼真度及测试重复性,成本低,精度高,一致性好,路面适应性强,并易于维护及测试时转场。并易于维护及测试时转场。并易于维护及测试时转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可调整后悬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主动安全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可调整后悬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针对车辆智能驾驶的测试法规陆续出台,行业对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日益重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场景、测试规程及通过条件的要求日益严苛。而其中抗冲击运动底盘是智能驾驶测试构建复杂测试场景必需的关键设备,不但具有高精度高速运动控制功能,而且也能够通过自定义轨迹运动来实现场地测试的真实性。其关键核心技术及难点之一为如何在有限空间内构建高稳定性、高强度的悬架系统,从而能模拟实际道路上车辆高速运动特征,同时应具有高运动精度和稳定性,提高测试场景逼真度及测试重复性。
[0003]目前国内暂无该领域相关高速运动产品,国外基本采用定制悬架系统和定制电机进行支撑和驱动,导致产品成本极其高昂,进货时间漫长,设备损坏后维修困难,极易形成垄断市场,而且不具备可调节的离地行程,难以适应中国道路实际应用场景。因此,有必要技术一种用于抗冲击运动底盘的低成本后悬架系统,并实现离地间隙可调节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市场已有弹簧设置一种能支撑机身,并传递车轮和机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的悬架系统,实现正常行驶时车轮能伸出机身、被超过一定负载额度重物碾压时车轮能缩回机身等功能;同时,设置一种能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装置,通过调节弹簧压缩量实现抗冲击运动底盘离地间隙的调整,路况适应性强,制造成本低,进而满足中国道路实际路况的测试要求。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可调整后悬架系统,包括后悬摆臂,后悬轴承座,同步带导向轴,弹簧,离地间隙调整螺杆,轮胎轴承端盖,其特征在于:
[0006]包括后悬摆臂,后悬轴承座,同步带导向轴,弹簧,离地间隙调整螺杆,轮胎轴承端盖;
[0007]后悬摆臂一端与轮胎组件通过轴承连接,后悬摆臂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后悬轴承座固定连接;
[0008]后悬轴承座共两个,后悬轴承座一端固定于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壳体上,后悬轴承座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后悬摆臂固定连接;
[0009]同步带导向轴共两个,同步带导向轴通过螺丝与后悬摆臂固定连接;
[0010]所述弹簧有两组,一端连接后悬摆臂上的凸台,一端连接抗冲击运动底盘壳体上的凸台;
[0011]轮胎轴承端盖共两个,轮胎轴承端盖通过螺丝与后悬摆臂固定连接;轮胎轴承端盖用于固定轮胎组件;
[0012]离地间隙调整螺杆通过穿过后悬摆臂上的圆形沉头通孔,与设置在抗冲击运动底盘底部的螺纹孔连接。
[0013]进一步地,后悬摆臂上至少设置有圆形沉头通孔,圆形凸台,第一圆弧形凹槽,第一螺纹孔,后悬摆臂端轴,第二螺纹孔,第一方形通孔;
[0014]所述圆形沉头通孔分布于后悬摆臂的左右两端,所述圆形沉头通孔用于使离地间隙调整螺杆穿过,以及安装离地间隙调整螺杆上端处的防松螺母;
[0015]圆形凸台分布于后悬摆臂的左右两端,圆形凸台用于与弹簧连接,并限制弹簧的运动自由度;
[0016]第一圆弧形凹槽分布于后悬摆臂的左右两端,第一圆弧形凹槽通过轴承并配合轮胎轴承端盖用于固定轮胎组件两端的轮半轴;
[0017]第一螺纹孔分布于后悬摆臂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螺纹孔通过螺钉用于固定轮胎轴承端盖;
[0018]后悬摆臂端轴分布于后悬摆臂的左右两端,后悬摆臂端轴通过与后悬轴承座配合用于安装固定后悬摆臂;
[0019]所述第二螺纹孔共两组,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二螺纹孔通过螺钉用于固定同步带导向轴;
[0020]所述第一方形通孔用于使连接驱动电机和轮胎组件的同步带穿过。
[0021]进一步地,后悬轴承座按左右布置,分别与后悬摆臂上的后悬摆臂端轴固定连接;后悬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一圆形通孔,第二圆形通孔,第一轴承;
[0022]所述第一圆形通孔设置于后悬轴承座的底板上,用于使后悬轴承座与抗冲击运动底盘壳体固定连接;
[0023]所述第二圆形通孔设置于后悬轴承座的竖板上,用于固定安装第一轴承;
[0024]所述第一轴承与后悬摆臂上的后悬摆臂端轴连接,从而实现后悬摆臂的旋转运动,并配合弹簧的伸缩。
[0025]进一步地,同步带导向轴上设置有第三圆形通孔,第二轴承;
[0026]第三圆形通孔用于使螺钉穿过与后悬摆臂上的第二螺纹孔固定,从而使同步带导向轴与后悬摆臂固定连接;第二轴承直接安装于同步带导向轴上,第二轴承两端通过顶丝或隔套进行固定。
[0027]进一步地,轮胎轴承端盖上设置有第四圆形通孔,第二圆弧形凹槽;
[0028]螺钉穿过第四圆形通孔与后悬摆臂上的第一螺纹孔固定,从而使轮胎轴承端盖与后悬摆臂固定连接;
[0029]第二圆弧形凹槽与后悬摆臂上的第一圆弧形凹槽配合使用,用于固定安装轴承与轮胎组件上的轮半轴。
[003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31](1)、本技术解决了有限的空间里设计具有高的运动速度和很低的运动底盘的后悬架系统,提高了运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了产品成本。
[0032](2)、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弹性悬架系统,通过一体式后悬摆臂+弹簧结构,节约了高度空间,正常行驶时,弹簧支撑起悬架系统,从而使车轮着地,当超过一定重量重物碾压抗冲击运动底盘时,弹簧被压缩,车轮离地,抗冲击运动底盘机身接触地面,保护悬架及
轮胎系统组件。
[0033](3)、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离地间隙调节系统,通过调节离地间隙调整螺杆上的螺母,既可提前预紧矩形弹簧压缩量,同时,可通过调整弹簧的压缩量实现抗冲击运动底盘的离地间隙可调整,提高了产品的整体通过性及路面适应性,并易于维护及测试时转场。
[0034](4)本技术使用的弹簧,具有传递效率高、传递平稳、噪音小,以及无需润滑保养等优点,极大地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及使用成本。
[0035](5)本技术使用的将轮胎轴承端盖与后悬摆臂按分体式设计,解决了轮胎组件的快速更换问题,提升了测试效率。
[0036](6)本技术通过将同步带导向轴置于同步带外表面,在实现了同步带张紧的同时,解决了目前同步带导向轴需要从同步带中间穿过导致的更换同步带极其繁琐的难题,提高了同步带的更换效率,也方便驱动电机的拆装。
[0037](7)本技术开发了一种可调整后悬架系统,该后悬架系统由通过巧妙且简单的布置设计,保证了抗冲击运动底盘的运行平稳性,低成本解决了高精高速运动抖动起伏及难以控制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3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在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9]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后悬架系统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后悬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41]图3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可调整后悬架系统,包括后悬摆臂(3),后悬轴承座(4),同步带导向轴(5),弹簧(6),离地间隙调整螺杆(7),轮胎轴承端盖(8),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摆臂,后悬轴承座,同步带导向轴,弹簧,离地间隙调整螺杆,轮胎轴承端盖;后悬摆臂(3)一端与轮胎组件(9)通过轴承连接,后悬摆臂(3)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后悬轴承座(4)固定连接;后悬轴承座(4)共两个,后悬轴承座(4)一端固定于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壳体上,后悬轴承座(4)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后悬摆臂(3)固定连接;同步带导向轴(5)共两个,同步带导向轴(5)通过螺丝与后悬摆臂(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有两组,一端连接后悬摆臂(3)上的凸台,一端连接抗冲击运动底盘(1)壳体上的凸台;轮胎轴承端盖(8)共两个,轮胎轴承端盖(8)通过螺丝与后悬摆臂(3)固定连接;轮胎轴承端盖(8)用于固定轮胎组件(9);离地间隙调整螺杆(7)通过穿过后悬摆臂(3)上的圆形沉头通孔,与设置在抗冲击运动底盘底部的螺纹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运动底盘的可调整后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后悬摆臂(3)上至少设置有圆形沉头通孔(301),圆形凸台(302),第一圆弧形凹槽(303),第一螺纹孔(304),后悬摆臂端轴(305),第二螺纹孔(306),第一方形通孔(307);所述圆形沉头通孔(301)分布于后悬摆臂(3)的左右两端,所述圆形沉头通孔(301)用于使离地间隙调整螺杆(7)穿过,以及安装离地间隙调整螺杆(7)上端处的防松螺母;圆形凸台(302)分布于后悬摆臂(3)的左右两端,圆形凸台(302)用于与弹簧(6)连接,并限制弹簧(6)的运动自由度;第一圆弧形凹槽(303)分布于后悬摆臂(3)的左右两端,第一圆弧形凹槽(303)通过轴承并配合轮胎轴承端盖(8)用于固定轮胎组件(9)两端的轮半轴(901);第一螺纹孔(304)分布于后悬摆臂(3)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螺纹孔(304)通过螺钉用于固定轮胎轴承端盖(8);后悬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青才陶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立中汽车设计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