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
技术介绍
[0002]一些注塑件需要在注塑形成的成型槽侧壁径向上形成尺寸较小的倒扣槽。由于倒扣槽的尺寸小,加工人员会直接将产品沿成型槽的轴向方向移动以与模具脱模,而注塑件形成的倒扣槽包裹成型凸起,因此脱模时成型凸起会勾拉倒扣槽槽壁,导致脱模后注塑件形成的倒扣槽尺寸和形状与实际需求的倒扣槽之间存在差异。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注塑件来说,这样的脱模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能够在注塑结束后脱离注塑件形成的倒扣槽,以便注塑件正常脱模,防止倒扣槽拉伤变形,以确保注塑件质量。
[0004]为达到本技术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技术提供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可与一注塑件脱模,所述注塑件的中部于轴向上形成一成型槽,所述注塑件于所述成型槽的侧壁于径向上形成至少一倒扣槽,所述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包括:
[0005]一成型组件,所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可与一注塑件脱模,所述注塑件的中部于轴向上形成一成型槽,所述注塑件于所述成型槽的侧壁于径向上形成至少一倒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包括:一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一第一成型件,所述第一成型件形成至少一第一成型凸起,用以注塑形成所述注塑件的所述成型槽,所述第一成型件形成一安插槽,所述第一成型凸起贯穿侧壁而形成与外界和所述安插槽连通的至少一脱倒扣通道;至少一第二成型件,每个所述第二成型件具有一第二成型部,所述第二成型部可沿所述第一成型凸起径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脱倒扣通道,所述第二成型部的尺寸适配于所述脱倒扣通道的尺寸,所述第二成型部于背离所述安插槽的一端部形成至少一第二成型凸起,并且所述第二成型凸起能够随所述第二成型件沿所述第一成型凸起径向移动而伸出或缩回所述脱倒扣通道;一脱倒扣组件,所述脱倒扣组件被以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成型件沿所述第一成型凸起径向移动的方式运动地安装于所述安插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成型件还具有一安连部,所述安连部由所述第二成型部垂直延伸形成,所述安连部和所述第二成型部交接处形成一止挡台阶,所述止挡台阶以在所述第二成型件带动所述第二成型凸起伸出所述脱倒扣通道并移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第一成型件的内壁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件包括一第一成型部和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成型部,并且所述第一成型部和所述支撑部共同形成所述安插槽,所述第一成型部形成所述第一成型凸起,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成型件的一端部形成一抵接槽,所述安连部远离所述第二成型部的一端部与所述抵接槽的侧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防注塑件拉伤的脱倒扣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倒扣组件还包括:一带移件,所述带移件可沿所述安插槽的轴向移动地安插于所述安插槽,所述带移件具有一推挤端部,所述推挤端部沿所述安插槽的轴向可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成型部,所述推挤端部的外周形成一挤压壁,每个所述第二成型件于朝向所述安插槽的轴线的一侧均形成一受压壁,所述受压壁以在所述第二成型凸起缩回所述脱倒扣通道时位于所述带移件沿所述安插槽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寿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维科精密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