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87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在培养基中的以下成分:利那洛肽、芝麻酚、果糖、转铁蛋白、谷胱甘肽。在培养基中添加利那洛肽、芝麻酚配合可以显著的刺激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提高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为细胞因子的浓缩应用提供便利。胞因子的浓缩应用提供便利。胞因子的浓缩应用提供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细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它具有干细胞的所有共性,即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临床应用也最多,与造血干细胞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加速造血重建。当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后,将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一同输入,可明显加速患者血细胞恢复时间,且安全无不良反应。间充质干细胞存在于多种组织(如骨髓、脐带血和脐带组织、胎盘组织、脂肪组织等),具有多向分化潜力,非造血干细胞的成体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具有向多种间充质系列细胞(如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细胞等)或非间充质系列细胞分化的潜能,并具有独特的细胞因子分泌功能。
[000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指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EGF表皮生长因子、TGF

β1转化生长因子β1、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活性因子具有改善炎性环境、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再生、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
[0004]然而,目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虽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含有较多的细胞因子,但这些细胞因子的含量低、性质不稳定、活性差,这些问题都极大程度的限制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因子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可以提高细胞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在培养基中的以下成分:利那洛肽、芝麻酚、果糖、转铁蛋白、谷胱甘肽。
[0007]进一步地,所述基础培养基为DMEM/F12培养基,各成分在培养基中的含量为:利那洛肽0.5

3.5μg/mL、芝麻酚1.2

4.8μg/mL、转铁蛋白2.4

6.5μg/mL、果糖5.5

10ng/mL、谷胱甘肽10

20ng/mL。
[0008]优选地,各成分在培养基中的含量为:利那洛肽2.5μg/mL、芝麻酚3.7μg/mL、转铁蛋白5.5μg/mL、果糖7ng/mL、谷胱甘肽15ng/mL。
[0009]所述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2)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传代培养至细胞汇合度为70

80%后弃去培养基;
(3)将步骤(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接种至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
[0010]优选地,步骤(2)中为传代培养至P2

P5代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0011]优选地,步骤(3)的诱导培养是在37℃,5%CO2的条件下进行。
[0012]优选地,步骤(3)中诱导培养基中细胞密度为1
‑5×
105个/mL。
[0013]优选地,步骤(3)中诱导培养时间为3

5d。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及其应用,在培养基中添加利那洛肽、芝麻酚配合可以显著的刺激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提高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提高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含量,为细胞因子的浓缩应用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对比例1至6的细胞培养液中EGF(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对比例1至6的细胞培养液中TGF

β1(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对比例1至6的细胞培养液中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17]实施例1、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在培养基中的以下成分:利那洛肽、芝麻酚、果糖、转铁蛋白、谷胱甘肽;基础培养基为DMEM/F12培养基,各成分在培养基中的含量为:利那洛肽2.5μg/mL、芝麻酚3.7μg/mL、转铁蛋白5.5μg/mL、果糖7ng/mL、谷胱甘肽15ng/mL;所述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组织中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清洗,然后将脂肪组织分装至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0.5% I型胶原酶,常温消化30min,离心,取底层沉淀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完全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10%FBS)重悬,细胞密度为1
×
104个/mL,在37℃,5%CO2条件下进行培养;(2)待步骤(1)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汇合度达到80%后进行传代培养,传代比例为1:3,传代培养至P3代细胞汇合度为70%后弃去培养基;(3)将步骤(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上述诱导培养基重悬,细胞密度为1
×
105个/mL,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1mL培养基,在37℃,5%CO2的条件下诱导培养4d。
[0018]实施例2、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在培养基中的以下成分:利那洛肽、芝麻酚、果糖、转铁蛋白、谷胱甘肽;基础培养基为DMEM/F12培养基,各成分在培养基中的含量为:利那洛肽0.5μg/mL、芝麻酚1.2μg/mL、转铁蛋白2.4μg/mL、果糖5.5ng/mL、谷胱甘肽10ng/mL;所述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组织中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清洗,然后将脂肪组织分装至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0.5% I型胶原酶,常温消化30min,离心,取底层沉淀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完全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10%FBS)重悬,细胞密度为1
×
104个/mL,在37℃,5%CO2条件下进行培养;(2)待步骤(1)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汇合度达到80%后进行传代培养,传代比例为1:3,传代培养至P2代细胞汇合度为75%后弃去培养基;(3)将步骤(2)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用上述诱导培养基重悬,细胞密度为3
×
105个/mL,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1mL培养基,在37℃,5%CO2的条件下诱导培养3d。
[0019]实施例3、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在培养基中的以下成分:利那洛肽、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在培养基中的以下成分:利那洛肽、芝麻酚、果糖、转铁蛋白、谷胱甘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培养基为DMEM/F12培养基,各成分在培养基中的含量为:利那洛肽0.5

3.5μg/mL、芝麻酚1.2

4.8μg/mL、转铁蛋白2.4

6.5μg/mL、果糖5.5

10ng/mL、谷胱甘肽10

20ng/m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各成分在培养基中的含量为:利那洛肽2.5μg/mL、芝麻酚3.7μg/mL、转铁蛋白5.5μg/mL、果糖7ng/mL、谷胱甘肽15ng/mL。4.权利要求1至3所述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的应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盘锐伦刘智科张小龙刘欣
申请(专利权)人:派能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